沈 松 吴应华 张善苗 汪国柱
(望江县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200)
安徽安庆望江县是全国湿地生态保护大县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县,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对接交汇地,也是皖江开发的核心区。长江在望江县过境长65 km,宜人宜居,宜商宜旅。近年来顺应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望江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为武昌湖湿地保护及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SWOT分析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湿地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研究(大九湖湿地产学研课题组, 2010;陈钰, 2011; 赵祎等, 2015)。围绕武昌湖湿地的核心地位,充分挖掘湿地的巨大价值,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实现武昌湖湿地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目标。
安庆沿江湿地是安徽省面积最大的湖泊湿地,是长江中下游面积最大而又集中的湖泊群之一,属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望江天然湿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2.1%,其中武昌湖湿地是安庆沿江湿地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态过程保存较完整,保留了原生态的景观特点,被专家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武昌湖水域面积约1.0万hm2,通江达海,成语“不越雷池一步”典故源于此。湖区为典型的内陆湿地风光,上湖水天一色,下湖野趣盎然、百鸟翔集。武昌湖山水依其形态而有猴潭明月、蛇山风韵、赤湖浴日、渡口红莲、龙山、龟山等自然胜景,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家园,也是望江县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2.1.1 湿地资源得天独厚武昌湖是重要的水禽栖息、候鸟越冬及迁徙停歇地,是镶嵌在长江中下游的明珠及候鸟的天堂。保护对象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水生生物资源、湿地水环境、湿地珍稀鸟类及其栖息繁衍生境。有浮游、底栖、鱼类、鸟类等动物527种及湿生水生维管束植物491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鸟类26种(含Ⅰ级保护动物的鸟类3种)和植物4种,14种鸟类列入IUCN濒危、近危、易危等级,8种鸟类达国际重要湿地种群1%的标准(沈松等, 2015)。单次监测的湿地水鸟最多时逾5万只。
2.1.2 人文资源丰富璀璨望江是黄梅艺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黄梅戏的开山鼻祖蔡仲贤和著名的黄梅戏剧作家陆洪非均为望江人。我国著名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王祥卧冰、仲源泣墓”均发生在望江,始于唐代的望江挑花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鸦滩镇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李白、鲍照等历代大家在望江留下传世华章,晚清曾国藩曾于武昌湖演习水军,还有晋朝古战场连塘城址、元末宰相毕寅的望马楼、朱元璋的战马场、太平军的营盘岭寨和体人局·活人塘、黄家堰遗址、望江文庙、解缙在香茗山续联会友、泣竹台、麴信陵等(江心舟,2000)。中央电视台曾在望江成功主办首届中国·望江雷池文化节。
2.1.3 旅游资源厚重不凡望江旅游资源涵盖7大主类、37种基本类型、126个旅游资源点,旅游资源高度复合并呈集群分布。雷池、长江属特品级单体,优良级有武昌湖、雷池之战、雷阳书院、吉水老街、渡江烈士陵园(全国唯一)、鲥鱼、九龙潭等29个,普通级有南台山战国墓群、汪洋古人类遗址、陶渊明等78个及茗山古塔、果老道场、伯温泉、褒隐寺、梅福炼丹洞几十个神奇景点。雷池文化和黄梅戏在安徽重要旅游资源百度知名度排名中列第3、4位,二十四孝、武昌湖、望江挑花居前20位。
2.1.4 森林资源颇具特色望江县有天然分布的木本植物320余种,天然阔叶林林型多样,森林生态系统完备且相对稳定。望江县现代林业发展态势良好,为安徽省用材林基地,绿化苗木培育渐成规模,林业产业、尤其是木本油料林发展迅猛。
2.1.5 水产资源闻名遐迩武昌湖水质优良,盛产各类鱼鲜和菱、藕等,中国网箱生态养鳝第一县的雷水牌黄鳝远销江浙沪。全国著名品牌泊湖银鱼、口感甚佳的“土虾子”(学名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及腊肉蒌蒿等常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2.1.6 民俗文化多姿多彩传统黄梅戏、省级非遗莲湘舞、舞狮、龙灯、赛龙舟、歌谣、祭船及崇文重教等灿烂的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且世代传承,颇具地方特色。
2.1.7 生态环境保护优良目前,仅对武昌湖、香茗山等少数景点进行了初步开发,全县重要山体和水体则基本保持原貌,旅游资源保护相对完好。已将武昌湖承包养殖模式转为人放天养、全面禁捕等,严禁在主要旅游资源聚集地开展不合理的建设和耕种等。无人机和光点摄像头等现代化装备的启用,为武昌湖湿地全天候监管提供了保障。
2.1.8 旅游开发条件成熟已邀请浙江大学风景旅游规划院分析和定位了武昌湖旅游发展格局,提出了主体设计方案,并编制了《望江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建成了武昌湖生态休闲垂钓中心、古雷池农林生态观光园,武昌湖风景区入选国家4A景区,涌现出了岚湖鱼馆等优秀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渐增,全县2015—2019年旅游人数及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9.9%、28.3%。
(1)湖区淤积和沼泽化对防洪有一定影响,缺乏项目支撑,湿地生态有待进一步修复;(2)管理体系亟待完善,湖区周边极少数村民有生活污水对湖排放,农业面源污染难以规避,影响了局部水质及生境;(3)旅游资源产品化程度较低,配套服务不成体系,武昌湖湿地知名度有限。
2.3.1 政府重视,公众支持望江县政府高度重视武昌湖湿地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已将其纳入县“十四·五”规划。盘活武昌湖优势资源,是63万雷池人的共同祈愿,沿湖各乡镇及广大民众均翘首祈盼,大量外商对望江旅游的现实需求强烈。
2.3.2 市场需求,机不可失全球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已呈现快速增长,生态旅游收入是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王留林等, 2014)。安徽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从2015年的412万人次、4 446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653.8万人次、8 51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2%、17.6%,其中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收入从2014年的1 862.1亿元上升到2018年的3 902.9亿元,年均增长20.3%(安徽省发改委, 2020)。发展旅游是大势所趋,紧跟国际生态旅游潮流,引领望江生态旅游业发展。
2.3.3 经济发展,旅游当先生态旅游作为“朝阳产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旅游业将占整个东亚及亚太地区31%的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国(李敏,2010)。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这是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2.3.4 交通便利,格局优化望江是连接黄山、庐山、九华山等区域旅游的中转地之一,1 h可达天柱山、安庆等旅游点。经“济—广”高速与南京、武汉、杭州、南昌、合肥等旅游条件成熟的5个省会城市构成3 h经济圈,为望江环武昌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后发崛起环境。
2.3.5 生态文明,值得推崇增强对武昌湖的保护和利用,可有效提高湿地保护和科研价值及环境监测水平,充分发挥旅游和环境教育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武昌湖依附于县城近郊,加强对优势“水”元素的运用,将提升城市灵气,减缓热岛效应,造就“亲水”性的魅力名城。
(1)面临周边及区域外旅游区激烈的客源竞争,加大了招商引资及其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2)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武昌胡湿地生态环境脆弱,加之环湖周边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差等,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可能会对湿地生态造成一定影响。
分析并设计了SWOT分析矩阵(表1),列举了内部条件(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机遇、威胁)的利弊,按内因、外因组合及评判,分别提出了扬长避短的解决方案(高红岩, 2007)。
表1 环武昌湖湿地保护及旅游开发SWOT战略分析矩阵Table 1 SWOT analysis matrix of wetland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uchang lake
(1)长三角区域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目标,抢抓皖江旅游业宽松的政策机遇,坚持古雷池元素与现代文化相融互动,以“古韵雷池、生态望江”为发展战略,弘扬个性特色,充分挖掘雷池文化忠孝双全内涵形成体系,收集民间传说,提炼旅游灵魂,融入到景区设计、旅游建设和景观设施中;(2)兼顾县域内生态服务价值高的资源整合开发,注重区域间协作和产业互动,着眼于区域发展动态,打造互补性旅游产品,主动融入周边旅游大环境,积极承接周边市场客源优势;(3)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标准统一规划,以中档旅游产品为主,多层次地构建旅游产业体系;(4)谋求招大引强,增强项目资金的聚集和吸纳功能,彰显“武昌湖湿地、雷池文化”特色,铸就“三孝”之乡拳头品牌,建成安庆一流、安徽知名的旅游圣地。
(1)加快武昌湖国际重要湿地申报工作,积极申报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适时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等,提高湿地保护等级;借机争取实施生态治理和修复等项目,全面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加大地方投入,进一步做好环湖公路的链接、人文及自然景观的修复、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等前置性工作;(2)将正科级湿地保护中心升格为职能更强的正处级综合管理机构,吸纳湿地专业人员,强化武昌湖派出所职能,依据武昌湖湿地保护与利用实施方案等,完善管理办法,强化保护举措,达成目标管理;(3)扩大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激发公众参与保护的热情,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全社会的共识 ;(4)重视武昌湖稀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旅游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1)坚持资源整合、体系化开发,促进组团发展。统一建筑和环境风貌,提升旅游品质。将水产品牌转化为旅游品牌,导入特色饮食文化及美食研发产业。大力发展望江挑花,促进雷池“元素”产业化,鼓励发展“农家乐、民宿”,丰富旅游形式。引进旅游策划和导游人才,培育旅游社团,完善服务体系,带动旅游竞争力的整体提升;(2)充分利用广泛的经济联系,制作光盘、画册等拓展商业运作,将雷池知名度转化为旅游吸引力,从区域中将“大武昌湖”风景区提升为精品旅游区;(3)武昌湖是大自然赋予雷池人的珍贵财富,严格执行湿地保护类规范性文件(潘佳等, 2017)。综合考虑湿地保护、水系功能、历史传承和风土人情等因素,依据《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等完成相关规划的衔接和调整,处理好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的关系;板块化制定控规、详规及乡村振兴规划,杜绝任何与自然不协调的“人工”建设方式。
(1)旅游依附于环境发展才有生命力,针对旅游资源的禀赋和价值,筹划好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旅游产品,以文化特色包装生态资源,展示湖光山色等田园风光;(2)崇尚自然,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格合理耕种和生态养殖,定期清理湖区废弃物等,维护生态平衡;(3)紧扣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实施每个时段的基础性工程,分景区抓好工作谋划及组织实施,确保按拟定的开发利用路径有序推进。
武昌湖湿地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劣势条件可控,威胁因素亦可规避,机遇值得珍惜。实施武昌湖湿地特色生态旅游战略,充分利用众多瑰宝级资源条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构建大型旅游市场格局,建成兼具观光、游憩、文化、民俗、益智、垂钓、康体、水上竞技、会展及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节点型旅游地,将武昌湖打造为皖江旅游板块中最具影响力的活力之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