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雯
(塔里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提要]本文基于对新疆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出发,对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概述,分析阿克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进行归纳,分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情景、环境、数字化、创新、传播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新疆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新疆南疆地区阿克苏,维吾尔语解释为“清澈奔驰之水”。在历史上,它是西部许多城市和州的故乡,如“龟兹州”、“姑墨国”等。它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中心,占地总体面积为13.13万平方公里,辖7县2市。阿克苏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具有地理优势,它是新疆南北、东西的交汇点,地处南疆中心地带,经济发展优势十分突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周边县市民航、铁路和公路的快速竣工,内陆地区阿克苏将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哨所,一条通往中亚和欧洲的国际经济与贸易走廊将建成并繁荣发展。
阿克苏地区灿烂的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汇集了古汉唐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以及完美地混合了东西方文化,引起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古代佛教文化、石窟壁画、舞蹈音乐是龟兹文化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龟兹音乐舞蹈在中国古代舞蹈中是非常出色的,早在汉朝就已经享誉全国。2014年6月,包括库车县、拜城县(克孜尔贾哈峰燧、苏巴什佛寺遗址)等遗产点在内的丝绸之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拜城县的克孜尔千佛洞是中国最古老的石窟寺,这是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个部落的名字。多浪文化包括多浪木卡姆歌舞、多浪河国家湿地公园、多浪部落景区,它的文化精髓在当地维吾尔族的生活习俗中都有体现。阿克苏地区拥有新疆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两大世界顶级旅游资源:一是2013年6月新疆天山·托木尔世界自然遗产(温宿县)申遗成功,在遗产地的四个系列中,它是天山最挺拔所在地(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雄伟壮观的雪山冰川、喀斯特地貌的红层峡谷和一望无际的荒漠景观,在这里都能领略到;二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网络”,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新疆6处文物遗址中,库车、拜城县有3处(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卡哈峰、苏巴什佛寺遗址),阿克苏拥有其中两个世界遗产,遗产的总体面积和分布在新疆都是第一。
新疆阿克苏地区历史悠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这一地区孕育了光辉的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是今天阿克苏地区重点打造的两大文化品牌。古龟兹地区还包括西部的阿克苏地区、东部的焉耆地区、南部的阿拉尔城南部和北部的天山地区。安西都护府的汉代和唐代的西域都护府都位于龟兹城内,因此建立龟兹在西部地区的核心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介于古龟兹在西域当时重要的地理位置,它的手工技能不断传入中原,结合当时的商业和经济状况,龟兹手工制作争鸣西域的场面盛行,这也成了西域文化的代表之一。据阿克苏地区文化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阿克苏地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41项,其中区级91项、自治区级41项、国家级9项。这些非遗项目的内容具体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杂技和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民俗、传统医药等。细究这些非遗项目的历史,涉及数十个领域,各自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阿克苏地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表1所示。(表1)
表1 新疆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览表
比如,国家级非遗项目库车市的塞纳姆民谣、新和县的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拜城县的维吾尔族帕拉孜技术、阿克苏市的维吾尔族卓日木麦什热甫、阿瓦提县的图兰麦什热甫等非遗产物都具有历史的持续性和传承性。例如,库车赛乃姆平常在库车麦西来甫中有表演,歌曲主要是跟随手鼓的节拍,歌声转入赛乃姆曲之后男女表演者成双成对,随着歌声舞来舞去,有时相互呼应,配合起舞。如今,克孜尔石窟、敦煌石窟的壁画上,无论是库车赛耐姆、库车民歌,还是阿克苏市的克里库姆梅斯勒普、阿瓦提县的刀郎梅斯勒普,都有古人歌舞的场面。在新和县的国家乐器制作等领域,主要工具包括:热瓦普、图坦卡蒙、波希米亚、萨塔、达波(邦戈)、手工制作的手工乐器以及精美的雕刻和古老的设计。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依赖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吸收了东西方手工艺的精髓,最终形成了具有新疆本土特色的文化技艺。
新疆南疆四地州的旅游收入在新疆整体旅游收入中所占比例非常低。阿克苏地区作为南疆四地州的中心城市,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却不容乐观。根据阿克苏地区2018年和2019年的统计年鉴分析,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2017年阿克苏地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84亿元,增长11.5%;2018年阿克苏地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379.9亿元,增长7.9%。从数据上看,虽然都是增加,增加幅度为2018年比2017年第三产业增长了95.9亿元,但同比增长率却下降了3.6%。根据两年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配比可以看出:2017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为21.35∶37.01∶41.64,而2018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为25.2∶37.8∶37,从第三产业的对比中很明显地看出,2018年第三产业的增长是滞后的,所以加大发展阿克苏地区旅游业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更好的方式和手段改进和发展当地旅游业,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作为阿克苏地区旅游业比较有特色的旅游支柱,需要克服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不足、产品开发欠缺、营销手段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南疆旅游业与北疆相比,其优势不在于自然风光,尤以阿克苏地区为例,应充分挖掘阿克苏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旅游品牌和项目,将阿克苏地区非遗资源优势扩大,努力把阿克苏地区打造成为丝路北道文化旅游示范体验区和丝路南疆旅游集散中心。
1、怀旧心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建筑、古代文物、古代传统手工艺等)就是文明祖先留给我们需要怀旧并为之发展的文化。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蓬勃发展,为游客提供一条通往过去的文化隧道,使游客能够更丰富、更准确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交流。但怀旧心理需要一定的条件因素,旅游景点的历史有无真实地呈现景区的各项体验是否能正常运作?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旅游景点的独特性是否突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游客的怀旧心理。基于现实,阿克苏地区确实有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遗产景区开发没有特色,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各项体验设施技术滞后,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探索未知心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驱动力不仅仅是怀旧,也不仅仅是穿越时空,而是理解过去的文明,使人类增长知识和智慧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光是以知识理解和鉴赏体验为基础的活动,游客在他们的知识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建立联系。这种学习行为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习动机,后者类似于专业知识学习动机,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文化认知,游客通过学习和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认知度,探索未知的文化,这是他们参与非遗旅游的主要想法,可视为典型的遗产游客。知识型游客往往善于思考、观察和反思,比普通游客对文化和旅游景点的深刻内涵有更深的了解。而现在的游客并不是知识型游客,在大众观光时代,游客们只是享受着这一过程,并没有真正理解非遗的文化价值。另外,游客不理解自己所看到的遗产及其背后的深意,而非遗的创新使用可以使游客沉浸其中,浸入式体验非遗,体验者可以受到教育、影响和启发。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地缺乏对游客文化内涵的引导,基于现在的旅游环境,依然停留在大众观光时代,娱乐休闲是大多数游客参观非遗景点的目的。怎么提高游客的探知欲望,在参观非遗景区中增长见识、拓宽眼界,使游客成为非遗宣传的带动者,进而提升为知识型游客,这些都是阿克苏地区非遗文化需要改进的问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活化。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秉承着这一思想,近几年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存良好,众多非遗传承人受到保护,非遗文物也完好地流传下来,各县市的博物馆相继开放,给当地的非遗宣传注入活力。比如,国家级非遗项目库车市的赛乃姆和民歌、新和县的维吾尔族乐器制作、拜城县的维吾尔族帕拉孜技艺、阿克苏市的维吾尔族却日库木麦西热甫和阿瓦提县的刀郎麦西热甫等,这些都存在着历史的延续性和传承性。
2、情景活化。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陈列在博物馆中或是放在展台上,一些传统手工技能和舞蹈表演都是传承人自己在展示。例如,在手工技艺方面有新和县的民族乐器制作,新和县加依村民间艺人制作的乐器主要有热瓦普、都塔尔、弹布尔、艾捷克、萨塔尔、达甫(手鼓)等,制作时均用自制的工具进行手工制作,所制作的乐器音乐优美,装饰图案古朴美观,但是缺乏游客的参与和互动,激不起游客的兴趣,使手工技艺文化达不到传递的效果。游客体验感不足,在旅游中得不到满足,导致复游率很低、游览时间不长等诸多问题。体验式情景能让游客对非遗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3、环境活化。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增加,去阿克苏地区非遗景点的人数不断攀升,但南疆阿克苏地区不利的气候环境、不便的交通设施、景区中的服务设施不完善让游客的游览心情受到影响。比如,专业导游数量严重不足、景区餐饮卫生情况堪忧、卫生间简陋且数量不足、停车场地不足、对节假日承载游客数量预测不到位、存在服务不到位的情况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游客反感情绪。提升服务质量,各级涉旅部门应履行协同责任,树立服务意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作配合,积极参与并支持旅游行业开展提升阿克苏地区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经营和导游从业行为,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以期为阿克苏地区非遗环境活化起到改进作用。
4、数字化活化。从各方面的资料可以看出,阿克苏地区各个博物馆目前保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大部分还停留在文字书面记载、文本物体的保存、遗产照片记录等简单的留存阶段,特别是对于一些精细复杂的手工艺品的具体操作,并没有具体的详实的立体视频资料,仅仅通过单调的文字描述很难继承其工艺的精髓。特别像是维吾尔族帕拉孜纺织技艺,再不进行数字化保护就面临自然消失的状态。数字化技术为抢救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全新的长久保存的技术支持,数字化拍摄、数字库储存、3D打印、图文扫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护手段,但由于数字拍摄存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部门无力承担庞大的工程。
5、创新活化。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缺乏创新性,依然沿用很老套的展现形式和表演方式。近些年来,阿克苏地区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周边县、市博物馆的发展,但由于博物馆的定位和认识还不够明晰,发展也存在一定局限。阿克苏地区博物馆经常举行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取得了一些宣传效果,但展演形式单一,运用信息化手段较少,对年轻游客的吸引力不够,非遗旅游创新产品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游客没有看到新颖的创意产品,让非遗旅游市场缺乏时代感。
6、传播活化。从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现状来看,因为平台没有普及,现有完成的数字文件不能迅速地传送到平台网站,导致信息停滞。庞大的数字化文件没有后台巨大的空间支持,无法让普通游客接触,使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受到阻碍。从当前情况来看,传播平台无法打开,传播面狭窄无法普及,完成的数字文件很难在现有的门户网站播放,超大的文件需要后台大量空间的支持,这些因素制约了阿克苏地区数字化传播的进展,导致完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文件只能存在硬盘中,躺在办公室文件库里,民间难觅踪影,对阿克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造成极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