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骞妍,赵荣
陕西省榆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 榆林719000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接种率和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价是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接种率和免疫效果监测资料是预防接种的基础性资料,前者反映预防接种工作的数量,后者反映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通过接种率和免疫效果监测,可以评价国家免疫规划执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为此本文对2019 年榆林市常规免疫接种工作进行监测结果分析及评价,为提高榆林市免疫接种率及接种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1 资料来源常规免疫接种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2019年榆林市10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预防接种门诊上报的常规免疫报表。监测的疫苗种类包括:卡介苗(BCG)、乙肝疫苗(HBV)、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和OPV)、百白破三联疫苗(DPT)、乙脑疫苗(JE)、麻风二联疫苗(MR)、A 群流脑疫苗(MenA)、麻腮风三联疫苗(MMR)、甲肝疫苗(HAV)、A+C 群流脑疫苗(MenA+C)、白破二联疫苗(DT)等12 种疫苗。其中基础免疫包括BCG、HBV 第1~3 剂次(HBV 1~3)、OPV 第1~3 剂次(OPV 1~3)、DPT 第1~3 剂次(DPT 1~3)、JE 第1 剂次(JE 1)、MR、MenA 第1~2 剂次(MenA 1~2)、HAV,加强免疫包括OPV 第4 剂次(OPV 4)、DPT 第4 剂次(DPT 4)、JE 第2 剂次(JE 2)、MMR、MenA+C 第1~2 剂次(MenA+C 1~2)、DT。
1.2 报告接种率评价方法对常规免疫接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采用差值(D)评价法、比值(R)评价法进行评价。
1.2.1 R值评价法通过比较各种疫苗的应种人数,以判断报告接种率有无逻辑上的错误。R 值的计算方法如下:R1=3BCG/OPV1-3,R2=3HBV1/DPT1-3,R3=JE1/MR,R4=HAV/MMR,R5=MenA+C2/DT。判定标准为:0.95≤R≤1.05 时定为可信,0.90≤R<0.95或1.05<R≤1.15 时,定为可疑,R<0.90 或R>1.15 时,定为不可信。
1.2.2 D 值评价法比较“报告接种率”与“估计接种率”之间的差距,公式为:估计接种率=报告受种人数/估计应种人数×100%估计应种人数使用2019 年免疫规划年报的出生人数。D=|估算接种率-报告接种率|,评价标准为:D<0.05 时,定为可信,0.05≤D≤0.15%时定为可疑,D>0.15时为不可信。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07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用例(%)进行描述。
2.1 常规报告接种率一般性评价2019 年1~12月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中常规免疫数据报告单位在规定上报期限内上报及时率为100%,所上报数据完整率为100%,无漏报单位及漏报数据。10 个县级报告单位报表中数据不存在逻辑性、技术性错误,上报数据正确率为100%。
2.2 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分析数据,全市10县区2019 年共计接种疫苗809 701 剂次各疫苗接种率如下:卡介苗(BCG) 99.81%,脊灰糖丸1 (OPV1)99.89%、脊灰糖丸2 (OPV2) 99.92%、脊灰糖丸3(OPV3) 99.91%、脊灰糖丸4 (OPV4) 99.93%、百白破1(DPT1) 99.88%、百白破2 (DPT2) 99.88%、百白破3(DPT3) 99.87%、百白破4 (DPT4) 99.88%、含麻疹疫苗1 99.896%、含麻疹疫苗2 99.92%、乙肝1 (HBV1)99.86% (乙肝首针及时率为96.51%)、乙肝2 (HBV2)99.91%、乙肝3 (HBV3) 99.91%、乙脑1 99.94%、乙脑2 99.959%、流脑A1 99.93%、流脑A2 99.92%、流脑A+C1 99.90%、流脑A+C2 99.91%、甲肝99.91%,白破99.92%。各县区县级各疫苗报告接种率均达国家要求指标。常规基础免疫接种率结果见表1~表5,常规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结果见表6~表7。
表1 2019年榆林市1~12月份常规基础免疫报告乙肝疫苗(HBV)接种率
表2 2019年榆林市1~12月份常规基础免疫报告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
表3 2019年榆林市1~12月份常规基础免疫报告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率
表5 2019年榆林市1~12月份常规基础免疫报告卡介苗、麻风二联疫和甲肝疫苗接种率
表6 2019年榆林市1~12月份常规加强免疫报告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破三联疫苗和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率
表7 2019年榆林市1~12月份常规加强免疫报告白百破二联疫苗、乙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接种率
表4 2019年榆林市1~12月份常规基础免疫报告A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接种率
2.3 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的可靠性评价
2.3.1 比值(R)评价法通过比较各县区上报报表中各种疫苗的应种人数R值评价结果显示,R1~R5市级评价只有1个可信,3个可疑,1个不可信。R1~R5县区级评价50个R值中,13个可信,占全部R值的26%;5个可疑,占全部数据的10%;32个不可信,占全部数据的64%,见表8。
表8 2019年榆林市1~12月份常规基础及加强免疫R值评价
2.3.2 估算接种率以市级为单位,五种基础免疫疫苗估算接种率均在90%以下。以县区为单位,全市10 县区HBV1、OPV1、DPT1、MR、MenA1五种疫苗,50 个估算接种率数值中,17 个数值超过100%,6 个数值在90% 以上,其余27 个数值均在90%以下,见表9。
表9 2019年榆林市1~12月份常规基础免疫估算接种率(%)
2.3.3 差值(D)评价法通过比较数据中各县区上报报表中五种疫苗的报告接种率与估算接种率差值D值评价结果显示,市级评价没有可信,3个可疑,2个不可信。县区级评价50个D值中,9个可信,占全部R值的18%;12个可疑,占全部数据的24%;29个不可信,占全部数据的58%,见表10。
表10 2019年榆林市1~12月份常规基础免疫D值评价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是免疫规划的基本工作,是进行接种率监测和评价的基础[1]。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评价是了解接种工作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评价可以确定接种率的真实性、可靠性,为制定免疫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2]。通过分析显示,2019 年榆林市常规免疫疫苗报告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报告完整性及及时性分析,常规免疫监测报表的报告完整率及及时率均为100%;疫苗报告接种率数据分析显示,我市各类疫苗接种率以市为单位、以县区为单位均为95%以上,已达到陕西省要求指标。
通过R 值评价法,结果提示榆林市常规免疫接种时间相近,理论上应种人数应相同或接近,不应出现应种数差距过大的现象。R 值大部分不可信提示,这10 种疫苗应种数报告可能存在相关问题,某种疫苗应种人数与实际应种人数有差距,可能与目前我市目标儿童摸底不清有关。D值评价法可以对报告接种率进行真实性、准确性的评价。结果显示,五种基础免疫疫苗估算接种率均在90%以下。D值评价结果显示市级评价结果3 个可疑,2 个不可信。县区级评价50 个D 值中,可信度偏低,提示疫苗报告接种率存在漏报或虚报的情况,部分接种门诊以疫苗实种数来推算应种数,导致应种数漏报而接种率偏高,可能与交接工作认真仔细态度及资料录入不符合规定有关[3],可能原因是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兼职多种工作,影响了工作质量[4]。
本研究显示各类疫苗接种数据不均衡,提示需进一步精准掌握目标人口数据,准确进行疫苗预算,提高疫苗接种情况。国内文献研究显示,流动儿童管理成为各地区免疫工作复杂的难点和重点[5-6],因此,各相关部门应准确掌握辖区目标儿童数,根据本辖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流动儿童管理办法。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做好目标儿童摸底;另一方面,加强上门接种及预约接种,丰富接种服务形式,按照要求定期开展各类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同时,还可以与教育部门积极沟通和协作,做好入托入学的关口管理,以便促进漏种儿童接种率的提高[7-8]。
近几年发生的几起疫苗事件,严重影响了公众对疫苗的信任度,各类疫苗接种数量下降。各部门应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免疫规划疫苗的认识与信任,加强查漏补种。及时准确维护系统中上报单位、人口数据、冷链等相关内容,避免迟报漏报及误报情况发生。应继续完善疫苗分发使用制度,合理配给,杜绝浪费。在部分种类疫苗紧缺严重时,可以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二类疫苗进行补充。严格执行疫苗冷链管理制度、疫苗流通和管理条例,坚决避免因管理不当造成疫苗失效、疫苗报损。综上所述,免疫规划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并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疾病防控措施,免疫规划工作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直接关系“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实现,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必须强调政府干预和调节的主导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