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平,陈琴,王明昌,李永武,林春燕
1.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南 海口 571100;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重点实验室海口研究基地,海南 海口 571100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输入性登革热已成为近几十年引起全球登革热分布范围扩大和发病率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1],以往研究表明,中国登革热的流行程度同国外的登革热疫情相关联,暴发疫情与输入性病例密切相关[2]。登革热是海口市重点关注的传染病之一,2017 年以来,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快速增加,2019年输入病例的规模达到了2010年以来的新高,报告病例达到40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推进,自贸港建设步伐的加快,海口市与其他国家以及国内周边省份交流日益密切,东南亚的入境人员和广东省入琼人员已成为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重点人群。登革热患者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是病毒血症期,传染性最强[3],在毒血症期及时发现病例是有效防控的关键,发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是衡量病例早发现的重要依据,间隔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整理分析2010—2020年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据,了解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的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1.1 资料来源数据来源于2010—2020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记录。本研究仅对确诊病例进行研究,登革热确诊病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行业标准的《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18)。
1.2 病例定义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14 d 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的病例;国内输入病例是指发病前14 d内离开海口市、到过海口市以外的国内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2010 整理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病例的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进行描述性分析,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和Kruskal-Wallis H 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的差异。根据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是否≥3.7 d将病例分类,采用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变量进入模型的显著性水准为0.05,剔除水准为0.10,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2010—2020 年海口市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72 例,国内输入19 例(26.39%),主要来自广东、云南和广西等省份,占89.47% (17/19);境外输入53 例(73.61%),主要来自东南亚的柬埔寨、泰国、越南、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国家,占94.34% (50/53)。男性50 例(69.44%),女性22 例(30.56%),男女性别比为2.27;病例最大年龄为79 岁,最小为4 岁,平均(34.93±1.55),其中20~49岁51例(81.94%);务工经商,旅游,探亲和求学的人员分别为30例(41.67%),26例(36.11%),14 例(19.44%)和2 例(2.78%);8~11 月为输入高峰期47 例(65.27%)。2010—2016 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占13.89% (10/72),年均输 入1.43 例;2017—2019 年占84.72% (61/72),输入病例由2017年的6例上升到2019年的40 例,年均输入20.33 例,较2010—2016 年年均输入病例数增长了1 321.68%。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年仅报告1例输入登革热病例。
2.2 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70.83%的病例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集中在2.0~5.0 d,全部病例的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为3.7 d,四分位数间距为2.9 d,见图1。
图1 2010—2020 年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频数分布
2.3 单因素分析结果查阅国内外文献[4-21],结合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选取9个可能导致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延长的变量作为研究因素,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病例的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发病地点,诊前自行服药,首诊NS1抗原检测和首次就诊医疗机构等4个因素与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有关(P<0.05),见表1。
表1 2010—2020 年海口市不同特征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2.4 多因素分析结果因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呈偏态分布,以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3.7 d (中位数)为标准,将72例病例分成两组,≥3.7 d为晚发现组,记为1;<3.7 d为参照组,记为0。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病地点,诊前自行服药,首诊NS1 抗原检测和首次就诊医疗机构4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出本市以外地区发病,诊前自行服药,首诊未使用NS1 抗原筛查,首次就诊为国内其他地区医疗机构和首次就诊为境外医疗机构是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晚发现的风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2010—2020年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海口市属于登革热非地方性流行地区,疫情以输入病例或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为主,因此,输入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发现输入病例中虽然男性远多于女性,性别比达到2.27,但是男女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还发现国内输入和境外输入病例的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对境外登革热风险地区入境人员,特别是在境外已经发病入境人员的检验检疫和医学排查工作不够和与地方疾控部门联动不足有关。
研究发现,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的长短与就诊前是否自行服药有很大关系,就诊前自行服药延长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的风险是没有服药病例的25倍,这说明病后不主动就医,自行购药服用的行为延缓了病例的发现,增加了登革热传播风险。因此,强化登革热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就诊的意识,同时加强药店管理,有利于登革热病例的早发现和早管理。
目前登革热主要检测方法中,分离登革病毒由于技术门槛高,花费时间长,不适合快速诊断;登革病毒特异性IgM 抗体通常用于发病5 d 后病例的筛查,登革病毒特异性IgG抗体不用于快速诊断;RT-PCR检测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环境条件,且操作复杂,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不适合基层医疗机构推广。研究证实,登革病毒NS1 抗原在血清中的检测常早于IgM 抗体和RNA 的产生[22]。本研究发现首诊时未使用NS1 抗原检测延长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的风险是首诊时使用NS1抗原检测病例的37倍,这说明NS1抗原检测在登革热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医疗机构中针对发病早期的可疑登革热病人,推广使用NS1抗原检测有利于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
输入性病例在本市以外地区发病,首次就诊国内其他地区医疗机构或发病后首次就诊境外医疗机构都是发病到确诊间隔时间延长的风险因素,这可能与其他地区医疗机构登革热病例早期诊断能力不足有关。因此,针对国内应加大登革热高发区医疗资源投入,加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机构登革热早期诊断的能力;针对境外应加强东南亚等境外登革热高发地区入境人员检验检疫和医学排查工作,及时与属地疾控机构和当地收治医院进行联动,缩短入境后到确诊时间间隔,从而有效降低输入或因输入导致本地疫情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