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龙 江苏
主编赏评:
此幅行草书作品采用册页形式,单页章法上作者也很动心思,工具上使用手工打磨钢笔,印象中很多楷书高手会用打磨钢笔,蘸颜料书写,写行书并不多见。文龙本身就是作家,作品内容为自作诗词,与大赛提倡自作诗词投稿十分契合,字法上取法二王与书谱,潇洒飘逸。钤印位置也基本合理,有一墨痕条形章位置偏低,如换一方章效果会更好。
自作赋论为书写内容的作品极罕见,特别是作赋尤难。行草结合的创作也是特别难,两“难”的组合更难得。这才是真正的书法创作作品,而抄写别人的内容应是写字作品。写自己的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其流畅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行草,成竹在胸而书,不会拘泥于技法,被技法所左右,因字赋形,线条变化丰富且自然,加上打磨过的钢笔,表现力比一般的钢笔丰富得多,特别是线条的质感,充满张力!
结字取法二王,用笔还有孙过庭小草的遗韵,字的重心以平稳为主,不做太多的上下欹侧,一字之中充满了矛盾,特别是空间的对比非常美,如“超”字左右之间的留白,“度”字中间的虚,“索”字上中下的相离,“可”字有无之间的变化,“之”字的夸张加上反向拉伸,精妙之处不一一叙述。章法采用上字距小行距大的对比,以小草章法为主,字与字之间连笔鲜有,偶有连者也可三四字均连。中轴线稍有摆动,幅度很小,一页之中也有长短句变化,纵放的笔画不甚夸张,作品给人以文静善变的气息。适当增加横势,可以使部件之间的纵横对比加强,冲击力会更好一些。
主编赏评:
这件册页作品,洋洋洒洒,颇见功力,立足北碑,上承魏晋,结体多变,尽管硬笔的线条挺拔,但用方笔过多则显得“刚”有余而“柔”不足,作者用钢笔在水纹宣上创作,正好把墨的渗化效果补充了“柔美”的因素。其用笔上方圆结合,刚劲、耐看,线条有粗有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点画安排上见功夫,前后联系十分紧密,上下笔之间就有明显的顾盼,又有明显的揖让,关系处理得很是和谐统一,在字形上,作者抓住了《元桢墓志》的典型结体方法,如伸展长撇取纵势,其它撇与捺组合时放平角度,致使字形趋扁。右下长点变短捺,使字的势态更广阔。尤其是凸显了稳重的风格,方扁之形显得十分庄重大气,让人视觉感受非常舒适。格子小的作品底纹宜少、颜色宜浅,这样字才能更有精神,在字形结构上怎么能更合理?除了临古帖之外,需要更多的思考与应用。
薛 蔚 吉林
蔡安宇 天津
主编赏评:
该作款式设计上颇具心思,红色中竖界格,分暗团纹白笺于两屏,清新鲜明,托于淡黄衬纸之上,古雅之气跃然眼前。以建安王粲诗入文,仿魏晋小楷之书风,时文时书,可谓人与书同性,书与文合鸣。其作空间疏朗,气息通达,毫无拘禁生涩之感;字体玉润珠圆,疏密正欹多变而不失中稳,如“资、归、实、尽”等字尤为代表,通篇堪为成功之作。秀丽笔的使用,还须指腕配合,以增强线质;个别字结构上须求宽而不溢,上下纵横有别;章法上,亦上下天地不均匀留白方能气息流动,亦能呈显顶天立地之势。
郝永俊 贵州
主编赏评:
简单也是美的一种,一种风格到底也算是一种坚持。作品的取法各有喜好,魏晋小楷移置到硬笔书法之中最多,格调高古。用笔较含蓄,重心偏左下,长捺之字重心偏右下,收放的对比幅度较小,字形大小匀称。创作时应“预想字形”,使字占格尽量居中,而不要偏下。
黄忠善 江苏
主编赏评:
以王维优美的七言乐府《桃源行》入文,采用整洁大气的四条屏章法,黑纸白字,清新爽朗,又尽现斑驳沧桑之古韵。正文取法《乙瑛》,融入个人性情,结体规整而灵活,用笔各具形态,变化中不失隶法,堪称佳作。款下朱白两方印章钤盖协调,但欠于醒目,可在印泥的选用上再做考量。另如“平”“物”“未”等字的竖画,盖为表现苍古而用笔有欠扎实稳定,“水”“来”等字的撇画收笔有下垂感,须运腕调笔,使整字更具左右开张之势,若在用笔的细节再做经营,定会妙笔生花,提升一个更高的境界。
隶书的章法大都采用长条格、字距大而行距小,因此,布局时要根据右边字的造型来确定左边的变化,形态的长扁、部分笔画的收放以及穿插等,均讲求变化。隶书形态长容易字形松散,往往靠用笔雄浑来补救。
林国香 广西
主编赏评:
用笔刚劲利落,起收自然,无丝毫造作之感。横画尖起圆收,长横伸展左放,短横变化角度,或化为点,呼应连贯,撇收捺放与之相应,斜钩长挺。结字紧密,多出古法,形态端庄秀美,大成小者,大则舒展,空间宽舒,小则精致,茂密灵动。章法上纵有列,重心对齐,字距紧收,上字上插。行距略大,通过单字中横向伸展性笔画的横、撇、捺来拓展空间,使行距空间大小对比,疏密相间,行气一贯。用笔上注意相同笔画的角度变化及微小弧度变化来增加生动性,线型上粗细对比可加大,主要体现在行笔的节奏上有快慢的变化,按则慢,提则快。落款稍见拥挤,预计字数和大小不足,可提前在另纸上写一遍,删减后正式落款。当然,有硬笔书法专用小印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