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圈点批注体验式阅读是在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改革教育评价趋势下的一个创举,无论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突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文本融入,还是语文听说读写技能的养成,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对发展学生自发思考、自主感受和主动探知文本方面的能力都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圈点批注;课堂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语文技能养成
随着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的倡导,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及教育评价的进一步改革,圈点批注阅读方法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自主发现、思考、探索的有效学习的过程。作为南宋卓有成就的教育家,朱熹也认为读书要讲究方法,而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就是针对文本“专心去玩味义理”的不二法门,只有把圈点批注做到实处,阅读才能最终达到“向里寻那精英处”的目的。
一、课堂教学的万花筒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能够使文本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犹如儿童眼中神奇的万花筒,用不同角度的解读折射出五彩缤纷的文本世界。即使面对小说和议论文这两种类型截然不同的文章,圈点批注依旧能够使文本焕发其独特的魅力。
(一)比如在鲁迅先生的《孔乙己》这篇小说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圈点批注,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循序渐进地采取以下三种批注方式对文章进行深度解读,从而突破文章的难点。以《孔乙己》文章的结尾部分为例: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疑问式批注: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对这一部分文本的疑问,比如:孔乙己慢慢地走去了哪里?掌柜的关心孔乙己的生死去向吗?你认为孔乙己真的死了吗?当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把这些疑问解决了,那么他和文本的距离自然也就拉近了。
2.赏析式批注:针对关键词语句子的赏析批注,则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最佳方式。比如面对最后一段中“大约”和“的确”这一对看似矛盾对立的词语,如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鉴赏这两个词的用意和妙处,从而了解孔乙己所处的封建的社会背景。另外,针对掌柜反复说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揣摩,进而感受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运用赏析式批注,让学生阅读的目光由涣散转为精准聚焦,那么还愁文本的深度无法挖掘吗?
3.延伸式批注:如果说走进文本是为了更好地走出来,让文本润泽学生的精神生活,那么赋予批注以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和色彩就势在必行。针对这一目的,所以我们可以找出文章有价值的“空白处”,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验进一步填充。比如面对“孔乙己最终不知去向”这一谜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和描述。相信通过这种延伸式批注,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孔乙己作为封建制度荼毒下的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二)而在梁启超先生《最苦和最乐》这篇议论文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运用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从题目到关键词句再到喜欢的段落逐步展开,最终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重点——了解文章严密的论证思路和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1.圈点批注文章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将其仔细品味揣摩,可以对作者的写作思路或写作重点窥知一二。在“最苦与最乐”这一题目中,老师引导学生对“最苦”与“最乐”这两个词语的具体指向进行圈点思考。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可以得知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这两点也是文中的重要论点。
2.圈点批注关键词句。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和生活实践来培养阅读的语感。比如在“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上,再苦是没有的了”这句的批注中,针对现实所处的具体情境,学生和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分别想到了学生没按时完成作业担心老师检查和老师没批改试卷担心学生问分数这两种情形。由此,师生不得不对作者的精彩语句拍案叫绝。这样的圈点批注不但赋予了批注学生和老师的个人色彩,而且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梁启超先生严谨平实、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3.圈点批注喜欢的段落。学生对文本某一段落的喜欢,其中也一定蕴含着他对这一文段的独特体会和感悟。当我们借助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陈述其喜欢或欣赏的理由,那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算得上立竿见影了。更甚者,我们可以让学生将圈点批注的内容设计成段落阅读的题目,拿来与其他同学互测互评。以此让学生做得心应手且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只要掌握正确的圈点批注的步骤和方法,不管面对什么类型的课文,我们都能引导学生有效地攻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整本书阅读的桥梁
2019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大力提倡“整本书阅读”,因为只有整本书阅读才能给学生带来持久的快乐和满足。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合理使用圈点批注则是学生感受整本书阅读带来的快乐的最佳途径,所以说圈点批注是整本书阅读的“桥梁”,一点也不为过。
(一)有形的桥
以《骆驼祥子》第四章中祥子被捉了壮丁逃回来到桥头吃老豆腐的这一精彩描写为例,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用符号标示的有形的桥:
醋,酱油,花椒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地哆嗦。吃了一口,豆腐在身体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他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这一碗滚烫的豆腐,就把祥子救活了。
1.首先我们可以用三角号或着重号(?\……)标出重点强调的词语。比如“闭住气”“不住地哆嗦”“半闭着眼”。经过一番圈点并揣摩后,我们可以分别感受到老豆腐的香气逼人、祥子迫不及待想品尝老豆腐的心情以及祥子品尝后心满意足的模样。
2.接着我们用波浪线(~~~)画出段落中描写细腻生动的句子——“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湿了裤腰”用细节描写写出了表明祥子吃豆腐的速度之快,侧面表现了老豆腐的美味。
3.最后我们还可以用直线加感叹号(__!)表示产生共鸣和引发联想比较的句子,例如“这一碗滚烫的豆腐,就把祥子救活了”这句话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是否勾起了你被美食“拯救”过的难忘经历?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从中发现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合理使用圈点批注的符号,能够让文中的关键内容迅速浮出水面。通过搭建这座有形的桥,大大缩短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二)无形的桥
当然,在整本书阅读的初读过程中,如果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的每分钟阅读不少于500字的速度要求,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同时做好做实做细文章的批注,显然不可行。我们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完毕后,为其搭建一座无形的桥——填写阅读任务单,从而达到圈点批注的目的。
填写阅读任务单类似于现在流行的“签到”或“打卡”,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顺利完成阅读目标。这张阅读任务单需要填写的内容包括阅读的时间、章节,阅读的主要人物、事件,阅读的重要摘录以及对阅读中重难点句子的赏析体味。比如在《骆驼祥子》第一章的阅读中,围绕“他确乎有点像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这一重点句子的赏析体味,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在阅读任务单中各抒己见,比如从祥子和树的共同之处展开讨论,比如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对“坚壮”“沉默”“有生气”展开叙述和描写,从而让批注散发思想的光芒。这样迁移外化的批注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不但有时效而且有成效。有了这样一座无形的桥,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动心动情地互动交流,相信也绝非难事。
从有形的桥,到无形的桥,让我们明白了在整本书阅读中,只有通过有效的圈点批注,我们才可能实现和文本的真正对话,才可以真正感受到文字散发的魅力,最终到达文学的殿堂。
三、技能养成的利器
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习得“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过程,这四项技能完美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果这四项技能能够经过圈点批注这一阅读利器的精心打磨,那么學生在口语和书面语方面的表现能力将大大提高,妙语连珠和妙笔生花的不俗状态也计日可待。
(一)演讲和朗诵比赛的“小动作”
在第23届“新时代好少年——美好生活劳动创造”的主题读书活动中,我校荣获全国先进集体,我校学生在全国演讲交流和全省朗诵交流展示活动中均取得骄人的成绩。你看台上的选手口若悬河、声情并茂,殊不知台下攥在他们手心的稿件早已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圈点批注的痕迹。正所谓“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圈点批注让学生真正融入文本,并辅助他们用恰切精准的语言和行动把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完美表达出来。虽说这只是一“小动作”,却见证了我校师生在圈点批注运用上付出的心血和取得的成效。
(二)写作和阅读积累的“大动作”
你能否想象一篇作文由小作者、老师和其他同学共同参评的隆重画面?你是否惊叹一篇作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呈现出三方思维激烈碰撞的画面?在《解题》这篇学生习作的圈点批注式批改中,既有老师针对作文开头提出了可以通过增加环境、修辞等描写来提高文章亮点的建议,也有其他同学对文章多次运用疑问句式来引发读者思考和多次点题加深主旨等做法的肯定,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小作者在一番借鉴学习后所做的小结。我们相信无论习作中所呈现的圈点批注的手法青涩还是老练,这样的“大动作”都定能让身为“局中人”的小作者醍醐灌顶。
一篇好的作文是长期阅读积累厚积薄发的体现。如何不让阅读积累流于形式,真正作用于写作?我想,这同样离不开圈点批注这一阅读方法的完美助攻。在摘抄完一篇美文后,如果能不厌其烦地把文中观点、亮点、疑点、评点和联想比较点逐一罗列解析一番,这样的阅读积累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是隔靴搔痒,而是让文本散发的光芒照进学生的心灵,难道这不也算是“大动作”吗?
无论是从单篇课堂教学走向整本书阅读,还是由书面语迈向口语,圈点批注体验式阅读对于学生的好处不胜枚举。在圈点批注体验式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提高了自身识记、理解、分析概括、综合运用、评价鉴赏等阅读能力。同时,这一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精准用词和表达的能力,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养成也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以上所述的这些成效,正是通过圈点批注阅读方法“向里寻那精英处”作用之下的深刻彰显。
参考文献
[1][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何晶晶.钱氏导读法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建设,2019(6).
作者简介:江雅华(1985).女,汉,福建漳州,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初中语文,福建省漳州市第八中学,福建漳州,363000
本文系漳州市《初中语文圈点批注体验式阅读教学探究》课题ZPKTY1903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