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轩 张光杰
1.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2.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传统后贴保温存在受环境长期的影响,出现外墙开裂脱落的情况,保温、防火不能同步,使用寿命短,环保问题。逐渐的传统保温技术会被替代。其中现浇保温一体化正在大力发展推广,保温一体化主要有内置保温和外置保温两种。其中现浇混凝土钢筋网片夹芯保温为内置保温。其施工方便,保温、防火效果好,且模块化生产,减少浪费,更加环保,施工周期也比较短;为能更好地提高现浇混凝土钢筋网片夹芯保温墙体的质量,对施工工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分析,从而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成型质量。
表1 复合剪力墙
表2 复合填充墙
现浇混凝土钢筋网片夹芯保温施工工艺主要是内置式保温板,保温板与钢筋焊接网片通过角钢连接件及其配套固定组建连接而成;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而形成一体的保温墙。墙体受力按结构受力分为钢筋网片复合剪力墙和钢筋网片复合填充墙。其基本构造为结构墙体、塑料垫块、角钢连接件、钢筋焊接网片、构造层、保温层、装饰面层[1]。
保温板采用XPS和SXPS,达到地区保温防火设计要求,构造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5,不宜大于C40,厚度不应小于50mm,构造层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其他构件满足设计要求[2]。
外侧构造层混凝土粒径不大于10mm,内侧结构层墙体混凝土强度要求不大于20mm。
排版设计→备料、进场 →绑扎钢筋→组合保温板安装就位→钢丝焊接网周围钢筋连接及管线敷设→调整定位垫片→内外模板及支架支设→两侧混凝土同时浇筑→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
要求各个墙体保温板安装不进行切割,减少现场垃圾的产生,达到绿色环保;保温及构配件板统一在工厂车间进行拼装,包括构造层塑料垫块的安装,构造层钢筋网片的安装,结构层塑料保护层的安装,节省现场的安装时间,且标准模块化的生产质量较好,更能方便现场的安装,更好地达到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需通过角钢穿过保温板预留孔与结构层钢筋进行绑扎连接,角钢两端采用塑料限位固定;角钢连接件每平方米不小于4个,组合保温板中的接缝应该在楼、地面或屋面处,竖向直缝宜设置在边缘构件处,构造层钢筋网片水平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在墙体的端部及洞口周边应采用同规格的U型、L型钢丝网片。钢筋间距不小于200mm,直径不小于6mm。
长度小于3m,复合填充墙顶部处应设置圈梁。
其最大间距不大于15m,构造层防裂引导线宽度不大于10mm,深度不宜大于20mm,且不得大于钢筋焊接网保护层厚度,引导线可切割混凝土后用外墙填缝胶填实。也可浇筑混凝土前在该位置防止橡胶止水带[3]。
地下室顶板位置设置外凸檐,外凸尺寸根据保温板的厚度确定,高度一般在150mm,保证保温板下支撑稳定。
夹芯保温墙体在结构层位置,中间板厚的冷桥处设置30mm厚的无机保温砂浆,沿结构板板上下加宽100mm。
现浇混凝土钢筋网片夹芯保温基本设计为构造层为50mm厚自密实混凝土,结构层为200mm厚混凝土墙(依据设计),按照施工工艺需进行两次浇筑即为构造层浇筑和结构层的浇筑。外侧构造层采用粒径小于10mm的自密实混凝土,结构层采用粒径为20mm内的普通混凝土。两侧应同时浇筑,保证减少混凝土的侧压力造成保温板破坏。
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应进行现场检验,对设计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重要材料、产品。应按照各专业工程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复验。
各施工按施工标准和方案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施工,各专业之间进行交接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和检验批验收和记录。
组合保温板的安装应逐间封闭,顺序连接的方式进行,就位后应及时按设计要求用角钢连接件固定。
组合保温板安装后应将保温板安装拼缝进行封缝处理,宜用聚氨酯等材料现场进行发泡处理。
模板定位钢筋两端可夹套带止水环的塑料封帽。
夹芯保温墙体的构造层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筑,结构层和构造层的混凝土应同时连续浇筑。
夹芯保温墙体混凝土浇筑时,任一截面处保温板两侧混凝土的液面高差不应大于400mm。
外墙装饰面施工前对螺栓孔进行封堵,封堵栓孔应先填入与保温板等厚的保温材料,再用干硬性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将两面填实,并在外边面涂刷防水涂层[4]。
表3 组合保温板铺贴的允许偏差(mm)
经过总结夹芯保温板的安装速度较快,不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且安装的质量也较好,保护层等符合要求,但是混凝土夹芯保温一体化施工混凝土浇筑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如果构造层与结构层分两次浇筑,将采用自密实先浇筑构造层,由于保温板的拼缝不严密导致部分混凝土浆流入结构层,拆模后存在大面积的漏浆、蜂窝、麻面。也会在浇筑结构层是导致构造层受力不均匀,构造层受侧压力导致出现裂缝;先浇筑结构墙体可能造成保温板受侧向压力导致保温板破裂;对混凝土的成品效果不好。
目前,本工艺混凝土浇筑主要通过混凝土分离器进行浇筑,混凝土分离器将混凝土进行筛选,细骨料筛选到外侧构造层的50mm层,粗骨料进入构造层。由于混凝土的分离导致混凝土配合比发生了变化,无法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都存在影响。设计师及混凝土站实验室工作人员都认为此方法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无法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质量。
针对施工前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与设计及商混站实验室的对接,共计提出两种解决方案。第一种为针对现浇混凝土夹芯保温材料进行替换,将外侧的50mm修改为一体的外置保温板,来解决构造层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高整体成型质量。
第二种方案为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将粗骨料调整为10mm以内,将同时进行构造层与结构层的浇筑,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避免由于混凝土分离器的分离导致混凝土出现骨料分离问题,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将与混凝土站进行实验分析,将配合比进行调配,保证构造层最大颗粒径粒应不超过最小尺寸的四分之一并不超过钢筋最小静间距的四分之三,使得构造层混凝土能顺利浇筑,同时也能实现构造成与结构层同时浇筑,避免出现影响混凝土浇筑出现的质量问题。
通过对两种改进方案的施工工艺对比,第二种方案可能在不更改整体保温设计的同时,对混凝土的整体浇筑质量有一个较大的改观,避免由于通过分离器导致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同时将对混凝土的配合比给予论证,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已达到所要求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