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梅
(仪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扬州 21140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不断发展会形成肝硬化,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肝病。该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受多种或者一种因素影响,导致患者肝脏发生纤维性、弥漫性、进行性的病变。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后期会出现各种程度肝功能障碍、门静脉高压,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临床上需及时对其进行诊断,且给予患者有效的方法治疗。本文选取本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和健康检查者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应用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选取2017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120例本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健康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0~76 岁,平均(58.00±5.75)岁;研究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1~77 岁,平均(59.00±5.86)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无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清晨抽取患者5mL 空腹静脉血,放置在真空的采血管中,并在2h 内离心处理10min,其离心速度是3000r/min,检测血清的生化指标。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1)对比记录两组生化指标情况: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LP(碱性磷酶酶),CHE(血清胆碱脂酶)、r-GT(r-谷氨酰转肽酶)、ALB(血清白蛋白)、TBIL(血清总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TP(总蛋白)。(2)对比记录两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 统计软件分析,计数数据资料采用[%(n)],以χ2比较检验,计量数据资料采用(),以t 比较检验;P<0.05 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生化指标情况 检验后,研究组TP、ALB、CHE 指标比对照组低,AST、TBIL、ALT、ALP、r-GT、DBIL 指标比对照组高,比较具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情况()
表1 两组生化指标情况()
2.2 两组检出率对照 检验后,研究组检出率98.33%高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出率对照
人体代谢器官中最重要的是肝脏,其可促使多种的酶类、蛋白质合成。当受到损伤线粒体中的酶会进入到血液内,进而提升血清酶的活性。机体的合成功能减弱、肝细胞遭受损伤时,其血清白蛋白也会减少。患者蛋白质降低水平或血清酶的活性增加与肝损伤的实际程度有一定关系。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诊断的生化指标通常是其蛋白代谢发生异常、球蛋白上升、血清白蛋白减少等[1]。且常见的还有患者凝血酶原的时间增长,血清胆红素、转氨酶上升也是判断肝硬化疾病的相关指标[2]。相关研究中显示,及时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可为其后期治疗提供有利条件,进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为探讨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应用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对本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和健康检查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检验后,研究组TP、ALB、CHE指标比对照组低,AST、TBIL、ALT、ALP、r-GT、DBIL指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统计意义;检验后,研究组患者的检出率98.33%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具统计意义;说明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应用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提升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变的检出率,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力依据。究其原因,可能是血清生化指标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变中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使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大大提升。血清血生化检测主要是对患者血液内的酶、蛋白质、代谢产物、糖类等含量进行详细的测定,根据检测出的各项指标含量对机体健康程度进行判断[3]。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若自身的肝脏遭受严重的病毒侵袭会导致其肝脏严重受损,进而致使病情恶化得更加严重,使其他器官也严重受损[4]。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各种细胞进行检查看患者是否有异常情况产生,若其肝细胞遭受严重的损伤,患者肝脏合成血因子、白蛋白等的能力就会随之降低,而TBIL、ALT 等水平会增加[5-6]。
综上,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应用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有效反应患者的肝细胞、肝脏功能受损程度,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条件,进而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