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雯 李 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静脉血栓,特别是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脊椎损伤(尤其是伴有脊髓损伤)患者及脊椎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因该并发症可能会发展成肺栓塞,进而危及生命[2]。据文献报道,DVT 在脊椎手术患者中发生率为0.29%~31%,在未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中发生率高达67%~100%[3]。因此,对于脊椎损伤患者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早诊断及适时治疗,是脊柱手术围手术期重要工作。目前DVT诊断技术手段主要有下肢静脉照影和静脉超声检查,虽准确率较高,但操作不便且价格高。两种手段均只能判断血栓是否已经形成,并不能预测血栓会否发生。因此,对于血栓预防并没有指导意义。
本文对本院39例脊椎损伤患者术前下肢DVT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具有较好诊断性能的指标,以其能尽早地对高危患者进行相应的预防护理来降低DVT 发生率。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 年1 月至6 月收治的39例脊椎及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3例,年龄35~87 岁。脊椎损伤情况:胸椎损伤18例,颈椎损伤19例,腰椎损伤2例。
1.2 方法 入院当天对病人进行Caprini 评分,该评分表包含40 种与外科手术及住院病人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每个因素可取1~5 分,根据累积分数可对患者进行危险等级评估,低危≤1 分、中危2 分、高危3~4 分、极高危≥5 分。取患者入院当天或次日的空腹静脉血,进行D-二聚体浓度值收集。病人入院后及时安排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根据术前DVT 情况将患者分成DVT 组和非DVT 组。并对患者发生损伤至超声检测的时间间隔进行收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损伤部位、损伤至手术时间间隔、Caprini 评分、D-二聚体浓度范围内发生DVT 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连续变量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进行表示,而分类数据则表示成频数。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分别采用Wilcoxon Rank Sum 检验和χ2检验。利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分析。P<0.05为检验水准。
2.1 患者性别、年龄与DVT 形成的相关性 8例DVT患者中有男性5例和女性3例,发生率分别为19%和23%。DVT 组病人的平均年龄略低于非DVT 组。经分析,性别和年龄与DVT 的形成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见表1
表1 DVT 组病人与非DVT 组单因素分析结果
2.2 损伤部位与DVT 形成的相关性 颈椎损伤病人中有3例(16%),胸椎损伤病人中有5例(28%),而腰椎损伤病人中没有DVT 病例。经分析损伤部位与DVT 形成也无显著相关性。见表1
2.3 损伤至手术时间间隔与DVT 形成的相关性 所有病人均在损伤后3 周内入院检查,两组病人的时间间隔比较接近,与DVT 的形成没有显著相关性。见表1
2.4 Caprini 评分与DVT 形成的相关性 两组病人的Caprini 评分均值接近,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将病人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分组,不同风险组的DVT发生率。对各组的DVT 发生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Caprini 量表评分分组
2.5 D-二聚体浓度与DVT 形成的相关性 DVT 组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值显著高于非DVT 组。为定量的分析该浓度值的提高与DVT 形成风险的相关性,我们将该因素输入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得到该指标的系数值和P 值分别为0.24 和0.016。表明D-二聚体浓度值与DVT 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通过对本院39例脊椎损伤病人的术前DVT 发生情况分析,发现DVT 组和非DVT 组的D-二聚体浓度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且其对应的Logistic 回归模型系数值为0.24(P=0.016),表明该值每增加1mg/L,病人发生DVT 的风险就会增加1.27 倍。因此,在临床护理和诊断中,需对病人的D-二聚体进行密切监测,对该指标较高的病人需高度重视,尽早进行血栓预防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