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谁容

2021-10-04 02:59
当代工人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眼皮病态主义者

两年前,姐姐和男友分手,谈及原因,她神色黯淡地说,是男友嫌弃她的长相。客观来说,姐姐虽不算美女,但长得端端正正,何至被嫌弃?或许是失恋的打击太大,从那以后,她开始格外关注自己的外貌。直至一天,她突然离家半日后,顶着高高肿起的眼睛回了家——竟是瞒着我们,偷偷割了双眼皮。姐姐说,她要以崭新的面貌开启新生活。我和父母虽不赞同整容,但手术已经做了,多说无益,她开心就好。

怎料,姐姐竟在整容路上一发而不可收。双眼皮术后恢复没多久,医生又说她鼻子有点儿塌,她便赶忙又加了鼻翼收缩术。我和父母发动亲朋好友几番劝阻,都没能说服她就此收手。两年来,姐姐像上瘾了一般,什么填充注射、削骨拉皮,几乎将自己所有积蓄都填进了整容医院。现在,她拥有了标准的网红脸,下巴尖得吓人,看起來是美了,但怎么看都别扭。我理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这种整法,难道不是一种病态吗?

刘恋

曹序心理咨询师

刘恋你好!你姐姐的故事引人深思,我也留意到近几年来,整容似乎成了一种潮流。你姐姐一而再、再而三地整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像网络上的“标准美人”,我想这多少有些完美主义者倾向。

心理学家博姆丝研究发现,完美主义者中存在一类病态群体。我们都知道,完美的外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一般而言,人即便追求完美,也不会产生非要实现不可的执念。但病态完美主义者却为自己设立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其真实欲望并非追求完美,而是为了体验在追逐过程中的自我挫败。也就是说,令你姐姐上瘾的,与其说是拥有完美面容,不如说是整容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我不够美的挫败感。

沉迷于自我挫败?这听起来是有些匪夷所思。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给出的解释是:人们有一种重复创伤的动机。

弗洛伊德曾在一个2岁孩子的游戏中观察到一个奇怪现象:当母亲走开时,孩子便将喜爱的玩具扔得远远的,当发现玩具不见后,他又非常沮丧,于是又去把玩具捡回来。但过了一阵子,他还是会将玩具扔出去,再捡回来,如此循环往复。

明明扔玩具并不会让孩子感到快乐,为什么他还是不断重复呢?弗洛伊德认为:扔捡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潜意识中,对于母亲离去又归来的重演。孩子并不能控制母亲的离去,却能够借助这个包含有离去寓意的游戏,不断地重写创伤。

之后,弗洛伊德又在心理咨询中发现,许多来访者也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无意识地重复痛苦经历,他将这种动机称为“重复性强迫症”,它让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回头路。对于整容上瘾者而言,也许他们所追求的,并非一个完美的终点,而是在通往完美的路上,无数次感到的“我好差劲”“我要变得更好”的失落和焦虑。这些失落和焦虑,会像针砭一样不断刺激他们去追求更好,一旦尝到了甜头,便会在心理上觉得过瘾,从而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错觉,频繁地去做各种项目来不断扩充这个甜头。

美国有位艺术家曾专门建了个网站,搜集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普通女性形象,这些普通女性大多不是美女。这位艺术家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人的形象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人无完人。对女性来说,最重要的是接纳自己,即使是不完美的自己。

其实整容与否并无对错之分,每个人的选择也都应该被尊重。但必须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究竟在为何、为谁而整容?这或许比起改变自己的样貌,更能够给身心带来救赎,更能够安抚受伤未愈的心。

猜你喜欢
双眼皮病态主义者
乐活人生
双眼皮不明显?只要混色双眼皮就会跑出来了
一秒钟变双眼皮
埋线双眼皮能保持多久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66例病态性肥胖性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柏拉图主义者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你是柏拉图主义者还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心理的病态
满脸双眼皮
爱情“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