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2021-10-04 01:38王雨薇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气泡可视化导图

王雨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成为一线教师的愿景。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堂的重点,是新课改的主要阵地,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但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还面临一些问题,笔者尝试通过具体课例探讨可视化思维工具在“1+X”阅读模式中的实践应用,希望为破解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带来启发。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可视化思维工具;“1+X”阅读模式;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6-030-002

一、新课改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常见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暴露出了一些常见问题:1.传统阅读教学中课文与课外阅读缺乏整合2.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技巧和策略3.教师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有效的衔接。传统阅读教学依托教材,其容量有限。一个单元的阅读教学有一个主旨,所摘选的文章是典型的,同时也是有限的,可能涉及到主旨的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主旨。即使学生在课外读到相关文章,但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他们不能够将课内外阅读整合起来。

传统阅读教学一般针对一篇课文,对文章进行精细的字词句教学、段落大意分析等,这样的阅读教学在帮助学生积累字词、锻炼基本阅读能力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无法应对现代社会对快速阅读的需求,也不能帮助学生针对性地锻炼阅读能力,如比较、类比、分类、理清顺序等。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但在当下的阅读教学中,依旧存在教师“满堂灌”的现象,这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不感兴趣;或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独特的感受或体验,这都影响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的提高。

二、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进行“1+X”阅读的优势

1.“1+X”阅读模式的定义及优势

“1+X”阅读模式是一篇课文附加同类或相关作品的阅读模式,是将具有某种关联的多个文本,按一定原则组合而成的阅读整体。在“1+X”阅读模式中,“l”是教材文本,具有“例子”的作用,对“I+X”阅读模式下的学习活动具有统领作用,统领可以围绕主题、问题、题材、作者等进行展开[1]。而“X”是指与这个议题相匹配的多篇文章[2]。

在这种阅读模式中,教师围绕主题引入相关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多方面地了解单元主旨,最终帮助学生从更加高层次更加全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让学生从中学会对文化品格的鉴赏与评价,有利于学生慢慢形成自我的见解与独立人格。

通过“1+X”阅读模式,教师先通过教材中的“1”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兴味,然后通过“X”让学生运用所教方法自主阅读,完成老师所给的启发性问题,这样一两个课时内,学生在课内就可以完成三五篇文章的阅读量,同时还学习了字词和阅读策略。

在“1+X”阅读模式中,教学以导学单为中心展开,这使得学生能自读自悟,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启发提醒、总结归纳的作用,课堂中是学生在读、在写、在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2.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定义及优势

思维可视化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可视化思维工具主要包括八大思维图示和思维导图[3]。

首先,在阅读中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能使困难、复杂的内容清晰、系统地凸显出来,因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内容,更容易地组织和记住所读材料。其次,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将阅读材料中最重要的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它转换成系列图式的形式,使概念之间形成体系和层次,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阅读。

综上所述,借助可视化工具进行“1+X”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联想等方式,顺利理清群文之间的关系,变线性阅读为网状阅读,快速有效地理清文本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形象更为生动具体。不但勾连了课内外阅读,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在“1+ X”阅读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在读写讲,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另外,在“1+X”阅读模式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完全是内隐性的,教师无法从学生的神态和表情中观测到学生的思考结果以及思考程度,而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工具可以有效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在审阅和评价学生所作的思维导图时,教师能快速了解学生对于群文阅读文本的思考情况[4]。

三、典型思维可视化工具在“1+X”阅读模式中的实践运用

1.利用思维导图,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发散、记忆

思维导图有利于思维激发与整理,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理清层级关系和顺序关系[5]。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这一单元我进行了主题为神话故事的“1+X”阅读:《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鲧盗息壤》《盗火英雄商伯》。同时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这些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借助思维导图完整地讲述整个故事,不仅落实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还让学生们对神话故事有了全面的了解。

随后,在教授完《凉州词》后,我以“酒”為中心词,带领学生阅读了《送元二使安西》《过故人庄》《月下独酌》,让他们为不同的“酒”命名,并体悟了诗中的“喝酒之因”“喝酒之景”“喝酒之情”。接着,让学生们根据“酒名”“喝酒之因”“喝酒之景”“喝酒之情”画思维导图,以此来梳理类似诗歌的写作逻辑,体会作者情感。最后又拓展了几首与“酒”有关的古诗,让学生自己画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古人以酒入诗的心境,也在绘制中锻炼了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利用气泡图,对中心词进行描述

气泡图的主要作用是描述,通过气泡图,让学生采用尽可能多的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对中心词进行描述,发散他们的思维。

如在进行《战争中的爱国者》为题的阅读时,我以《梅兰芳蓄须》为“1”,以《陈嘉庚办学》《詹天佑》《怒吼吧,黄河》《为什么不挂中国国旗》为“X”,设计了如下问题:1.提取信息:读完这组文本,你能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吗?2.尝试归纳:文中主要人物的爱国情怀,体现在他们的哪些行动中呢?通过这些行为你感受到了什么品质?尝试用气泡图进行描述。第一个问题考察的是学生略读能力,第二个问题则是对孩子精读能力的考察,只有通过细致地阅读文本,学生才能够从字里行间感知到人物的品质。

3.利用双气泡图,找出比较对象间的异同

双气泡图的作用在于帮助找出两个比较对象间尽可能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绘制双气泡图时,要求学生反复读文,发现多个故事中的相同与不同[6]。

在我上主题为《神话里的英雄崇拜情节》的“1+X”阅读课时,我以《女娲补天》为“1”,以《神农尝百草》《鲧盗息壤》《盗火英雄商伯》为“X”设计了如下问题:

默读《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鲧盗息壤》《盗火英雄商伯》,找出故事中的关键句,梳理人类遇到的困难、神对人类的帮助、神做出的牺牲,完成阅读单。

通过梳理表格,学生能自然地发现这些神话故事有相同的叙事结构。紧接着,我教授了双气泡图的画法,并让学生通过比较绘制双气泡图。有同学比较了《鲧盗息壤》和《盗火英雄商伯》,发现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用“偷盗”的方式帮助了人类,都遭受了惩罚;不同点是两者牺牲的方式不同;两者死后的结果也不同,鲧死后洪水继续泛滥,没有改变百姓的悲惨处境,而商伯死后,人们过上了有火的生活。

4.利用流程图,把握先后顺序

流程图用来反映事物发展的顺序,使结构清晰[7]。

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是我通过“1+X”阅读模式,帮助他们用流程图的方式了解了神话故事的叙事结构:

总结英雄神话的叙事结构,试着结合上表讲讲你喜爱的神话故事:

总结叙事结构:()→()→()

通过这张流程图,学生就对类似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了更深刻地了解,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又如在教授主题为《井然有序》的阅读课时,我让孩子们用流程图的方式画出一组写景文的顺序,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

综上所述,通过可视化思维工具在“1+X”阅读模式中的实践应用,学生掌握了不同的可视化思维工具,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如比较、类比、分类、理清顺序等阅读能力。与此同时,在运用可视化思维工具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精读、略读和浏览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阅读速度,培养其对海量文本信息的处理能力[8]。“1+X”阅读模式有目的地将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思维空间,加深学生对主题文章的理解。在“1+X”阅读模式是以导学单为中心展开的阅读教学,以学生能自读自悟、自填导学单为主,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

参考文献:

[1]于保东.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1+X”群文阅读模式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01):55-57

[2]曹鸿飞.“1+X”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4(11):6-9

[3]高淼.思维可视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7)

[4]唐华镁.例谈“思维可视化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6(02):79-80

[5]赵国庆,杨宣洋,熊雅雯.论思维可视化工具教学应用的原则和着力点[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09):59-66+82

[6]杨娟玉,沈书凝.让思维可视——阅读教学中落实思维发展的实践探索[J]基礎教育课程,2020(01):34-38

[7]吴欢欢.例谈几种常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8(10):122-123)

[8]刘大伟,蒋军晶.群文阅读教学:概念、价值及实践路径[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32(01):33-37+123

猜你喜欢
气泡可视化导图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冒泡的可乐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