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玉 南平市建阳区莒口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福建南平 354200
反刍兽均易感染传染性角膜炎,无年龄、性别之分,山羊感染性最强。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该病多发,且传播速度快。空气不流畅、氨气浓度较高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传播[1]。目前普遍认为传染性角膜炎是由于感染衣原体而导致,发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患畜在结膜囊排出含有病原的渗出物或分泌物,并经鼻泪管进入到鼻腔,再通过剧烈呼吸、咳嗽、打喷嚏或互相挠痒等高度亲密接触引起同群其他健康羊只感染发病[2]。发病初期以单侧眼感染为特征,后期可感染至患畜双眼[3]。现将一例羊传染性角膜炎的诊治与体会报道如下。
2020年7月,莒口镇策口村山垅里饲养100余只南江黄羊,畜主江某发现部分山羊单眼突出,分泌许多白色脓液。发病羊数逐渐增多,个别山羊已失明。询问畜主得知,1个月前畜主从别的乡镇买进了一批羊,没有隔离就直接混入原有羊群。场里 原来的羊群已注射羊痘、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等 疫苗。
羊群食欲正常。检查部分患羊,体温均正常。视诊时发现大部分患羊眼角有明显泪痕和白色分泌物。部分羊的一侧眼睛浑浊、流泪、眼睑肿胀;部分羊角膜周围血管呈树枝状充血;个别山羊眼角膜凸起,积脓破裂;个别严重的山羊角膜云翳,双眼失明。除了眼部症状外,其他部位症状不明显。见图1-图4。
图1 眼角泪痕和白色分泌物
图2 眼结膜有树枝状充血
图3 眼角膜有白色小点
图4 眼角膜穿孔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山羊传染性角膜炎。
首先指导养殖户将发病羊与健康羊尽量隔离,其次加强整个羊舍通风,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粉全场消毒,对发病羊用生理盐水清洗患眼后用地塞米松和环丙沙星滴眼液滴眼,每天3次,连用7 d;并按每千克体重8万U肌肉注射青霉素钾,每天2次,连用3 d。
经以上消毒和治疗后有效抑制了该病的传播,不再新增发病山羊,轻度发病山羊治疗3 d后已痊愈,严重患羊持续治疗10 d后也有明显好转。
1)该羊场一直以来都很少对圈舍消毒,山羊粪便没有及时清理,全部堆在羊舍漏粪板下,天气炎热时氨气浓度增加,容易引发该病,且发病羊大部分是新引进的山羊,有可能是新羊带来的病原菌。因此应该加强对羊舍的消毒,引进山羊时做好隔离观察。保持圈舍干燥凉爽、干净卫生、通风透光和背风向阳,加强消毒以防感染,避免强烈紫外线照射刺激山羊[4]。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做好疾病防控。
2)在临床上为了减少畜主的经济损失,我们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以往经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初步诊断,然后再立即治疗,有效地治愈患羊,防止了疫病进一步蔓延扩散。要确诊还是需进行实验室检查,但由于基层条件有限,实验室诊断技术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