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 吴仕军
摘要:举办内职班是改变新疆基础教育薄弱、加快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坚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山海文化”德育品牌入手,弘扬民族团结文化和连云港区域文化,打造“山海铸风骨,大德行天下”的德育模式,积极推进内职班学生与本地学生“三混合”管理培养模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和谐共赢,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致力于培养具有山海情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民族团结;山海文化;内职班;“三混合”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84-05
教育支援新疆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事关社会稳定、民族繁荣的大局,事关西部开发大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的大局,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1]。在内地新疆中职班(以下简称内职班)的教育和管理中,既有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地域差别所产生的习惯问题,更有文化差异带来的思维方式问题[2]。如何让不同民族学生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内地民族班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相互了解、认知和共同学习进步,作为承担内职班教育教学任务的职业学校需为民族团结搭建好平台。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心办好内职班
国家从2011年起在内地9个经济发达省市的33所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开办内职班,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是其中一个办学点。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校的内职班管理模式经历了2011年学校集中管理、2013年院系二级管理、2020年与本地班级学生“混学、混宿、混餐”的“三混合”管理的三个阶段。从2011年到2021年,是连云港中专加强内职班管理不断探索培养模式的10年,是不断提高内职班人才培养质量的10年。
从2011年至今,学校先后开设数控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汽车运用与维修、幼儿保育等9个专业,已为新疆地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692人。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新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对招生专业进行了结构调整,保留区域经济结构吻合度高、社会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的专业,目前在校还有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酒店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幼儿保育共5个专业。2020年9月,学校在2020级内职班中试行“三混合”管理培养模式,共有140名内职班学生分布在15个班级,参与的本地学生达557人。目前,包括2018级、2019级的在校内职班学生共有355人,分别来自8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208人,汉族64人,哈萨克族39人,回族36人,东乡族3人,柯尔克孜族3人,蒙古族1人,撒拉族1人。10年来,在各级政府及行政职能部门的关心下,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学校的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2020年获“江苏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挖掘地域文化底蕴,打造校园山海文化德育品牌
连云港是一座有其独特文化的山海之城,连云港中专学子汲山海之精神,坚韧进取;起海上之长风,孕育文明;扬远渡之征帆,投身社会。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2014年结合连云港地域文化特点,构建“山海”特色校园文化,目前已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和深远影响力的“山海铸风骨,大德行天下”德育模式和“山海文化,做人教育”德育品牌,并逐步将德育目标细化为做六种人,分别是“文明人、正直人、刚强人、有志人、有能人、有为人”。文明是素养,正直是根基,刚强是脊梁,志向是灵魂,能力是保证,有为是目标,这六种特性与连云港地域山海精神遥相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大写”的人[3]。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山海文化”化育校园文化,以现代治理规范学校管理,继续谱写职业教育新华章[4]。
三、搭建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校园山海文化体系,助力内职班“三混合”管理
(一)以校园“山海文化”为核心,打造特色民族团结育人体系
学校秉持“德能并重铸造大国匠才、知行合一服务‘一带一路”办学理念,以“山海文化,做人教育”校园德育品牌为核心,打造特色民族团结育人体系,追求内职班学生完整的道德培育,科学构建新疆内职班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中国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知识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严格规范的要求、严谨细致的教育、山風海韵的校园铸就富有特色的校园民族团结文化体系。如开展与本地生“结对子走亲戚”家庭互访、邀请内职班学生家长到校参观探访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同时,注重校园民族文化硬件建设。2017年3月,学校新建了2300平方米的民族山海文化园;2020年10月再次新建了2500平方米的民族团结园。这些民族团结校内德育基地的建成,为内职班学生增添了学习的家园和活动的阵地,将民族团结、文明和谐育人环境的创设落到实处。
(二)线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线上展示宣传民族团结教育成果
1.认真开展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连云港地方史等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拥抱大海、放飞梦想游连岛”、“赴抗日山,祭奠革命英烈”、“游开山岛,追寻英雄足迹”、新冠疫情期间制作“我为武汉加油”视频接力、参观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等主题活动,让内职班学生认识到祖国壮丽的河山、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怀,从而激发学生以生为中国人而自豪的爱国之情[5]。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体活动,在活动中浸润校园“山海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学校都会组织形式多样契合主题的活动。如春节组织迎春晚会和游园,端午节组织包粽子活动,中秋节组织制作月饼等活动。在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古尔邦节、肉孜节等节日期间,学校也会组织文艺联欢、才艺展演等活动,同时为内职班学生和混学班级的本地学生发放节日礼物和过节食品,让每位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特色节日的魅力,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氛围中,分享彼此的喜悦,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