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岭
摘要:新时期的职业教育需要关注国家的利益,培养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需要关注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利益,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需要关注学生的利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德技并修”,需要受教育者在工作和學习中融入“意念、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才能造就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关键词:德技并修;中职加工制造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C-0066-04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未来十年的行动纲领,其中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十三五”期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在政策扶持、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有力推动下,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在智能制造过程中,人的角色将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企业需要的是能够运用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技术、独立完成智能化目标和任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政策背景下,国家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趋势明显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加工制造专业由于智能制造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必然。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需要建设德技并修的阵地、环境、课程和资源,实践教学是加工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德技并修既是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说明,又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途径[1]。“德技并修”需要受教育者在工作和学习中融入“意念、德性、技艺”等身心要素,才能造就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具体要求为: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要有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要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求新求异的创新意识和绿色发展的大工程意识,要有善于学习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要具有一定广度、深度及独立性和逻辑性的思维。
近年来,作为苏北农村地区的国家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学校的核心专业,加工制造类专业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秉承“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 ”的校训,按照“道德品质+职业技术+发展潜力”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把德育工作放到首位,坚守学校作为德技并修育人的主阵地,巩固德技并修实践教学传统文化阵地,开拓德技并修实践教学专业文化阵地,挖掘德技并修实践教学校园文化阵地,着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社会担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的实训实习制度、实习工厂管理制度以及校外的企业顶岗实习制度等均大量采纳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学校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橱窗、广播、校园网进行“匠心精神”方面的先进事迹和“大国工匠”等先进人物的宣传;与合作企业共同举办技能大赛、文艺表演、专题报告、讲座等。打造“墙壁文化”,让每一堵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传情、启智,让有限的墙壁空间生发无限的教育资源。
二、德技并修理念下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机械加工类专业实践育人,主要指在车间实习实训、企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融入新时代工匠精神培养元素,将认真细致、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工匠精神,在实践教学的细节中贯彻落实,从而让新时代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把实践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大课堂,将课堂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用德技并修理念设计提升学生素养的课堂。
(一)课前——安全规范要求是首位
步入实训楼和实训教室前,(1)自理工装、胸卡,个人仪表、仪容。(2)强化个人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意识。要求:未佩戴胸卡、未按规定着工装者不得进行实训室。进入实训教室后,(1)环视地面、通道、工位和设备,进行安全确认。(2)清除地面和工位的一切杂物。按物品放置要求摆放学习用品和个人物品。要求:实训区域不得有与教学无关的物品,相关物品集中整齐放置。进入工位进行操作前,(1)按计划领取实习工料。(2)按要求摆放实习工、卡、量具,定物品、定位置、定容貌,使用过后立即归位。要求:教师批准后摆放可操作设备,尤其是通电运转设备。这些都是学生素质养成的起点。
课前有效设计思政要点,备课要结合学生成长规律,梳理以德技并修为工作任务的主线,穿插“工匠精神”典型案例,设计“重安全,高素养、精技能、分层次”的任务书。
(二)课中——操作规范要求是根本
安全文明生产有效融入实践教学评价,《电工实训》中融入敬业爱岗,可以从一次小小的电力事故或安全用电事故及导致的严重后果开始引入,重点放在事故的起因分析,让学生在分析中引起警觉,发自内心地把职业道德素养放于重要地位。《焊接实训》场地及时清理、设备检查维护、防护设备应用等都是高技术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机器人焊接人员的职业起点,学校把学科焊接评定标准从5分调整到10分,以强化学生安全、规范意识。
实践教学质量控制是主线。大国工匠无不具有精湛的技艺,精准地寻求德技并融最佳切入点和切入方式,构筑“比、赛、干、超”竞赛课堂,让学生养成拼搏进取、精益求精、敢为人先的精神。竞赛课堂不仅比技能,还要赛风格,围绕质量、规范、安全、协作,创设比、评、干、超氛围。
(三)课后——实训总结反思是提升
课后实训总结反思要及时,做到设备保养、工具整理、场地清扫、废料规整、安全检查、实习效果反思“六到位”,养成工作总结反思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自主提升。引入企业标准,间接培养学生的ISO国际质量意识。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适度,适当布置社会调研作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布置观察分析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细致的洞察力、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沟通能力。
三、加工制造类专业德技并修实践教学策略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