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有山》教学案例

2021-10-01 02:24张芬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秘籍群山形状

张芬

教材分材

本课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教材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欣赏大自然风光、名山作品,感受山川的美,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用水墨形式表现远近不同的山,重点在于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展示自己喜欢的山,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情分析

本课是应对宁波市教坛新秀比赛而设计并实施的一节示范课,教学对象是我校的三年级学生。考虑我校偏远山区,三年级两个班一直由班主任任教美术,且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师教导,国画素养基础为零,因此采用学生比较好上手操作的撕贴画的形式表现山外有山,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的多样美,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尝试用撕、摆、贴等造型技法表现群山。

3.进一步感受山川之美,体会“山外有山”这种博大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与体悟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美感。

难点:用撕纸拼贴的表现形式表达大小、疏密、远近、高低的群山。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微课视频等。

学具:纸材、固体胶、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动画激趣

教师:大家看过西游记吗?请问孙悟空被压在哪座山下?(动画演示)

今天我们就用五指来画一座山,看我怎么画。(教师示范:用记号笔快速画出一指山、二指山、拳头山...引导画出多种不同形状的山)

2.学生练习

每位同学画一座手指山

3.教师点评

现在让我来看看你们不同的手指山,请你告诉我你这是什么山?你这是什么山?

学生:手掌山;拳头山

教师总结:哇,你们的脑洞大开,真棒!今天我们就是要用这些不同形状的山来组成山外有山。(板书课题:山外有山)

设计意图

通过西游记动画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撕纸的形式表现五指山,满足学生尝试的愿望,使其初步感受山的形状,为接下来的体验探究奠定情感基础。

二、体验探究

1.欣赏大自然的山

其实在大自然中的山比今天看到的手指山还要多种多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山。(视频播放:大自然的山,图1)

教师:请大家来看一看这些山是什么形状的?大自然中的山样子可多了,你最喜欢这里面哪座山?为什么?它看起来特别?(板书:形状)

学生:我喜欢最边上的,像一把剑,特别雄伟。我喜欢中间的,这座山非常缓和,像一个起伏的波浪,还有这种大胖子,我们南方的山,还有更胖的,像一个馒头,大自然中还有姿态更多的山。

2.学生练习:撕单座山

跟着音乐将自己喜欢的山的形状撕下来,可以是尖尖的,也可以是方方的。(撕山的形状)

3.师生点评

展示自己的山,认为自己的山最与众不同,请举起你的小手来说一说。你撕的是怎样的山?你觉得自己的山哪最有特点?请给自己的山取个名字。有了这些山,是不是我们可以组成山外有山?

4.比较分析

这里有一座山,你们觉得美不美?这是一些做广播操的山你觉得美吗?(微课导入,图2)

设计意图

欣赏大自然的山,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感受不同造型的山的美感。通过撕自己最喜欢的山的形状,感受山的造型之美。并比较分析山的排列,发现群山排列是富有变化才最美。

三、欣赏探究

1.欣赏名作《千里江山图》

大自然的山那么美,它可是有自己的超级秘籍,而我们中国的山水画就早早地将这些秘籍找出来了,你想知道吗?今天张老师就将它传授给你,它就藏在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请你参照这八字秘籍大小、疏密、远近、高低快速找到它们用在哪了?(作品连线题,图3)

2.探究构图

这八字秘籍就是群山组合的秘籍,除了用到八字秘籍之外,还要把它们摆成有一定的规则。同学们看这组山峰,好像一个什么字母?它藏得非常的隐秘,让老师用红色的线把它连起来。这是什么字母?除了这个字母,还有很多类似其他字母组成的山峰。你能发现吗?(“W”构图、“L”构图等,图4)

教师总结:原来群山除了高低、远近、大小、疏密八字秘诀,还要注意位置的摆放。(板书:高低、远近、大小、疏密)

设计意图

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山的排列组合,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知晓群山组合的构图和规则,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乐趣。

四、创作表现

1.教师示范:群山图

看,老师也向大师学习完成了一幅群山图,你们想了解一下吗?让我们来看一看。(教师示范:微课播放,图5)

你学会了吗?请拿出先前撕的五指山或单座山两人一组进行组合创作,根据需要再进行添加。适当注意山的色彩变化,颜色深的山往前,颜色浅的山往后放,近实远虚,合理区分近景中景远景。(板书:组合)

2.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两人一组用“八字秘诀”(高低、远近、大小、疏密)创作一幅群山图。(注意近景、中景、远景的变化)

3.师生点评

这组作品用了什么秘籍?什么构图?用了什么构图?(“W”构图,“s”构图)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秘籍和方法了,群山已经初具模型了。

4.添加小景

山上面会有什么?(云朵、树、人、路)让我们将这些景物也加在我们的画中。(教师示范:微课播放,图6)。

学生创作,完善作品。(图7)

设计意图

在之前撕五指山、单座山的基础上进行两人小组合作拼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再通过拼贴表现大小、疏密、远近、高低的群山,用色彩区分近景、中景、远景,最后添加小景,完成富有变化的群山图。期间引导学生层层探究,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其获得创作和造型的乐趣。

五、拓展延伸

1.作业展评

采用中国画长卷形式,教师运用IPAID希沃助手,依次按顺序播放展示学生作品,请生个别点评,并为其点赞。(图8)

2.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借用了撕纸的形式绘制了我们班小的千里江山图。真是太让老师震撼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我们用自己小手的五指山制作了山外有山,而艺术的高峰更是山外有山,希望课后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属于你们自己的高峰!

设计意图

采用中国画长卷形式作品展示,增添山外有山的意境之美,使作品得到升華。引导学生点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和语言表述能力。鼓励其相互点赞,促进学生团结友爱之情。

教学反思

《山外有山》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活动课,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整节课环节以撕纸表现群山为主,结合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最终作品效果达到预期设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山外有山》未采用教学目标明确指示水墨形式表现不同远近的山,而是采用撕纸的形式表现群山,在创作中可能会削弱远山和近山的区别,运用不同色彩的卡纸会出现远近对比不强烈的问题。

此外,感受山川的美,表现远近不同的山,引导学生探究中景、近景、远景且近浓远淡的墨色变化这方面还欠缺。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包括点评学生作品还不够精练,还需多磨炼。在课前也应该准备篮子,撕纸后的桌面会显凌乱,要注意课堂细节,提醒学生。最后,注意教师课堂示范要适当增多,以此显示教师基本功。

猜你喜欢
秘籍群山形状
《觉醒年代》的“出圈”秘籍
起起伏伏的群山
你的形状
群山
群山
隐匿之美——《白象似的群山》中的言语行为解读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夏季BEAUTY秘籍100招
滑雪秘籍
学学防弹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