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09-30 12:15张俊鹏
中国商论 2021年19期

摘 要:2020年,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欧贸易逆势而行,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光明的前景。本文在分析中欧贸易结合度的基础上,通过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欧贸易进行测算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贸易结合度;贸易潜力;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

本文索引:张俊鹏.<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9):-095.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a)--04

1 中欧贸易结合度分析

贸易结合度是用来衡量双边贸易联系紧密程度的一个指标,包括两个公式,分别代表各自在对方出口市场中的重要程度。代表欧洲在中国出口市场的重要程度,代表中国在欧洲出口市场的重要程度;和分别代表了中国对欧洲的出口额以及欧洲对中国的出口额;和是指中国的出口总额和欧洲的出口总额;和分别指中国的进口总额和欧洲的进口总额;代表世界的进口总额。该比值大于1,说明双边贸易联系紧密;该比值小于1,说明双边贸易联系疏远。

(1)

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和国际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到如下结果(见图1),中国与欧洲贸易具有以下特点:(1)虽然中欧双方在各自的出口市场上均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双方对于彼此的重要程度不同,从图1很显然可以看到,欧洲之于中国的地位比中国之于欧洲的地位要高,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2)近十年,中欧双边贸易发展波动起伏,2013年之前波动较大,2013年之后双方贸易发展稳中有进。中欧贸易波动幅度较之欧中贸易稍大,2008—2017年中欧贸易结合度的累积变动为0.16,而欧中贸易结合度的累积变动为0.14。(3)双方的贸易结合度指数都小于1,表明中欧双边贸易联系不紧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虽然中国与欧盟部分国家之间的贸易开展较好,但从中国与欧洲整体的贸易结合度来看,中国与非欧盟成员之间的贸易还有较大的潜力。中国与欧洲贸易结合度有一定的差别,主要在于: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且中国是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具有出口的比较优势,主要进口的是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商品,这方面由于欧洲部分国家以及欧盟对于中国有出口限制,造成部分欧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处于逆差状态。2012—2015年,中欧贸易增长态势有所放缓,可能与2012年世界末日假象对于人们预期的影响以及2015年前后英国“脱欧”背景有关。

2 中欧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贸易结合度的分析和测算不难发现,中国与欧洲双边贸易并不紧密,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那么如何将理论上的潜力转化为现实,就需要对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最终优化双边贸易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2.1 模型构建

贸易引力模型由Tinbergen和Poyhonen首先应用于在国际贸易领域,是研究贸易流量确定模式的重要工具,起源于牛顿物理学的“万有引力定律”。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认为,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成反比。随着学术理论的发展和大量学者的研究,引力模型不再局限于初始模型,在大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表现为解释变量的不断扩大和实证检验的深化和多样化。Linnemann(1966)[1]将人口统计变量引入模型;经济学家考察政策、历史和文化对贸易流动的影响,逐渐将重要贸易协定、贸易限制、殖民关系和共同语言等添加到引力模型中(IMF,2002)[2]。较少学者将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应用于双边贸易潜力研究。

本文基于Tinbergen的贸易引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变量拓展和替换,得到如下引力模型:

Tij=k*GDPα*POPβ*DISγ (2)

因变量代表中欧双边贸易流量,即总的进出口额;自变量包含3个解释变量,即GDP、人口总数、两国之间的距离。从以往实证经验来看,经济规模变量选用人均GDP,而不是GDP,与模型更加贴合。由于贸易流量不仅与出口国有关,还与进口国有关,因此GDP和人口变量应分别包含出口国和进口国的数据。根据先前学者的研究发现,除了双方经济规模和人口变量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对中国与欧洲的贸易流量存在影响,包括文化语言、贸易制度、资源禀赋、市场规模、是否有共同边界等客观因素。

在上述分析和总结以及相关参考文献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将出口国GDP、进口国GDP、出口国人口总数、进口国人口总数、两国之间的距离纳入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因素,并考虑如下虚拟变量:是否沿海、是否属于欧盟。建立如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为了让模型更具有稳定性,對模型采取双对数回归形式):

LnTij=α+β1LnGDPI+β2LnGDPj+β3LnPOPi+

β4LnPOPj+β5LnDISij (3)

2.2 变量选取及符号预期

Tij代表双边贸易规模;代表出口国人均GDP,代表一国(地区)的经济实力和购买能力,反映一国(地区)出口供给的能力,经济规模越大,出口能力越强,双边贸易量越大,预期符号为正;GDPj代表进口国人均GDP,反映一国(地区)进口需求能力,经济规模越大,潜在的进口能力越强,双边贸易量越大,预期符号为正;POPi代表出口国人口总数,出口国人口增加能提高供给能力,与贸易额成正比;出口国人口增加,当地市场扩大,需求多样化增加,对外贸易机会相对减少,贸易额也相对减少,预期符号不确定;POPj代表进口国人口总数,进口国人口总数增加会增强购买力,国内需求增加,为提高需求能力,从而扩大进口量,与贸易成正比,进口国人口增加可能导致国内劳动力增加,生产能力增加,国内生产替代外国产品,从而减少贸易机会,与贸易额的变化成反比,预期符号不确定;DISij代表两国之间的距离,代表运输成本的大小,是阻碍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预期符号为负;d1代表虚拟变量“是否沿海”(“是”取1,“否”取0),贸易双方沿海将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贸易的进行,从而促进贸易量增加,预期符号为正;d2代表虚拟变量“是否属于欧盟”(“是”取1,“否”取0),区域合作组织内部经济合作机制将有利于贸易的进行,促进贸易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