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麒 刘子涵
摘 要:中国的地摊市场最早可追溯至夏朝,发展至今经历了多次繁荣和衰退,在每次衰退后又会再次涌现,并在以往的基础上根据社会、政治、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得到新的发展。本文聚焦于上海的地摊经济,通过问卷星对上海市民进行问卷调研;同时以安义夜巷为研究对象,对周边居民、地摊组织者、摆摊人员进行调研,然后采集地摊经济的相关数据,以及通过个人摆摊实践经历,对上海的地摊经济进行分析,初步总结了上海地摊经济的发展模式及未来方向,为后疫情时代地摊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摊经济;市集;夜市;后疫情时代;上海安义夜巷
本文索引:沈一麒,刘子涵.<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9):-031.
中图分类号:F2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a)--03
1 引言
地摊经济,俗称“马路经济”“路边经济” [1],通过占用一定的城市公共区域以流动或固定形式摆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在上海,类似“市集”“夜市”“夜经济”的词语用得更多,如 “安义夜巷”等。我国的地摊经济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史学家们在当时的遗址上发现了许多贸易货物,并推测应该是在市集上用于交换或者贩卖的商品[2]。西周时期,《周礼·地官·司市》中“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描述的就是当时的市集。隋唐期间,坊市制度是我国古代城市布局和管理的基本模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是对早市场景的素描,类似赶集[3]。到了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的地摊文化,从事经商贸易的人数多、范围广,市场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4]。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营业资格、环境卫生及市容文明等问题,政府严格禁止民众摆摊,地摊经济曾一度呈衰退趋势。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地摊经济再次兴起。2020年6月,上海市政府举办首届上海夜生活节[5],地摊经济一下子在全国火了起来。此次发展地摊经济的初衷是给受疫情影响失去收入或低收入群体开辟崭新的谋生渠道,刺激市场经济。当全民跟风的热度褪去后,地摊经济究竟还能火多久[6]?地摊经济是否还能对上海未来的经济有影响?这些都是当下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摊主体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
本文选择上海市典型的地摊夜市——安义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的人物、组织、流程等调研分析,对上海地摊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为相关群体和研究者提供借鉴,并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为上海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地摊经济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为了考察上海市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作者采用了问卷法、文献法、访谈法和实践法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问卷法是通过问卷星系统设计并向用户推送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上海市民。调查问卷共设计各类问题13个,涉及年龄层次、商品价格、购买便利与节约时间、商品质量及售后,还有关于个人对于上海地摊经济的认识等。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74份,结果显示,人们愿意购买地摊产品,理由是价格优惠,占比50.87%;认为购买方便和节约时间,占比55.23%,不愿意购买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商品质量粗糙,占比63.94%;认为售出商品没有售后保障,占比63.07%。55.57%的被调研市民认为地摊可以给周边商场带来人气,50.35%的人认为地摊能够促进消费流通。除此之外,地摊经济还可以方便市民购物、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升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以及展现当地文化。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市民认为地摊商品质量无保证、市场管理秩序混乱、配套法律法规不健全、影响交通和市容、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等,因此,要想使得地摊经济得到进一步提升,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共同改进。
3 安义夜巷调研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地摊经济,研究人员通过电话采访以及实地走访了上海几家市集,汇总信息。
上海的市集通常是某个商场或商业公司在其范围内的空地、天台等区域组织市集。因为有了专门的主管部门,相对传统意义上的摆地摊,市集的地摊活动更规范、更整洁,避免了很多问题。如表1所示,就是上海几个特色市集的介绍。
由表1可知,不同地方的市集针对的客户群体不一样,地摊活动和文化特色也有所不同。本文以安义夜巷市集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说明市集的发展模式与文化特色。
3.1 规划和客流
上海安义夜巷是地摊市集成功的典范,由上海静安嘉里中心负责管理。它的范围包括静安嘉里中心南北區之间长264米的安义路,再加上南区小广场搭建的舞台,总体面积可设置超过70个摊位。假设在一个消费者眼中,20%的摊位具有吸引力,并在这些摊位上平均待上5分钟,那么一个夜市至少需要60个摊位来保证每个消费者拥有1小时的“夜市时间”。夜市入口分设在南北区商场,出口设在街道两端,整个场地相对封闭,总体流线简单统一、与开放式的集市相比,如此设计可增强各个铺位的可达性。安义夜巷与商场店铺联通,消费者逛累了可坐下来喝一杯,无形中带动了商铺的收入。此外,两处街区内部设置了一些临时座椅,提高了逛街体验,自然也利于延长逗留时间。
3.2 业态和产品
在整个安义夜巷市集的业态分布中,占比最高的为零售业,约占45%,具体以各类设计师原创产品(如配饰、摆件、包、帽等)为主,同时增加了花卉、香水、护肤品等连锁品牌产品,琳琅满目的商品极大丰富了消费体验,延长了逛街时间。排名第二的业态为餐饮业,约占38%,这类摊位在经营时会避免重油烟食品,选择一些轻食,具体包括两大类:一是西餐小食,比如炸鸡、薯条、汉堡等;二是清凉饮品,比如冰淇淋、冻酸奶、椰青等。紧随零售和餐饮的业态为娱乐类摊位,约占15%。这些摊位主要体现为在入口区域布置大量弹珠堂、投篮机、娃娃机、扎气球、套圈等互动摊位,吸引了大量的亲子家庭和青年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