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群/雕刻时代铸就本真

2021-09-30 06:21:17
BOSS臻品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雕塑创作

中国社科类领军人才鲁迅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统战部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每个领域内的个体都被赋予多重身份,艺术家也不例外。作为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获得者,无疑,李象群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中国当代雕塑的领军人物之一,李象群通过人文视角,将艺术与生活相连,力求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共鸣性。雕塑在他的手中成为历史的记载与延续,既赋时代感,又饱含当下性,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强大的思想感召力。

从上世纪末至新世纪初,从国内外雕塑界的一些大型展览、博物馆的收藏、国内文史纪念馆的名人造像及架上艺术创作和会展等领域之中,可以清晰感受到李象群雕塑艺术创作力的勃发与丰硕的成果。长期受学院美术教育的浸染,李象群的作品具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丰富的空间表现力。在他的“红色雕塑”系列作品中我们见证了纯熟的雕塑语言、灵动微妙的创作手法和如情达意的人物性格拿捏。李象群坦言,自己在创作名人肖像的时候,更注重对人物细节和客观生活属性的刻画,特别是在创作革命伟人的时候,要摒弃光环,雕刻人性,才能创作鲜活动人兼具生命力的艺术品。评论家岛子曾点评过李象群作品一个突出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对于各种流派,既不入流,也不逆流,而是从更深的层面上显现出与众不同,有着突出的个性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李象群的执着、认真、极具人性化的艺术表达让大家对其未来更多的艺术创作与社会贡献愈加充满期待。

BOSS对话李象群

BOSS:您将“新人文主义”理念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回望过去的艺术创作生涯,如今您对“新人文主义”是否有新的理解?每件艺术品都承载着创作者的某种特殊情怀,通过人文视角,把艺术与生活相连。那么,您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给大众一种怎样的思想或理念?

李象群:传统的现实主义有一种公式化的模版,而今天更加现实的主题艺术,从整体的概念来讲其实还是现实主义的延续,但它有它的当代性,能够更真实的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我的作品在艺术的表达上更多的是一种进取,而不是批评,包括更加鲜活、更具生命力的形象体现,希望人们看到的是真实、善良、美丽的“人”。这里面饱含诸多深刻的蕴意,尤其是这种“鲜活”与“真实”的表达和传统的现实主义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新人文主义”,更重要的是“攻心”,让人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情感的共鸣,这是一种需要厚积薄发同时兼得心灵感悟而集聚出的创作灵感,所展现的作品希望传递给大众的是一种由内而外,兼具力量与精神层面的感召与共鸣。

BOSS:好的艺术作品要经过心血的浸泡,艺术创作的过程讲究专注、极致,一气呵成,这是最理想的创作状态。但有时艺术家会在某个时期陷入创作的瓶颈期和低谷期,您是否也曾经遇到过这种状态?您是怎么看待并克服的?

李象群:1983年底,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当时一位老师特别喜欢我的雕塑,然后他跟班里的学生说我做雕塑有灵性,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但我觉得有灵性倒没问题,但有一套办法,这可能未来会把我陷在这里面,出不来了。就因为这个我觉得我要突破自己,不能成为“一套”,我要更加客观地去研究。之后,我在训练自己的时候,无论是人体还是肖像我都特别强调客观性。在我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这跟自己过去的认知是截然不同的一种状态,尤其在客观事物中,我发现很多过去靠经验得到的东西未必全然可信。真正重要的是,要从客观的事物当中慢慢积累共性与个性的思维。后来我在教学生时也会告诉他们,放弃一些固有经验,更客观的去做每项研究和训练系组。必须要打开自己,跳出自己的固有经验。

BOSS:作为权威雕塑艺术家,您创作了非常多的大作与力作,并带领团队不惜克服严寒酷暑,这其中是什么让您不畏艰难困苦,全身心为创作奉献,您更希望分享哪些独有的观点或故事?对于自身作品中您最喜欢并能诠释自己思想感受的作品是哪件?能给我们解读一下其中的特别意义吗?

李象群:2002年,当时的邓小平家人邓林、邓楠和邓荣他们来找我做邓小平的雕塑。在创作之前,我与邓林女士做了一些交流,我问她能不能聊一些邓小平曾在家里的生活状态。他是怎么和家人交流的,包括一些生活习惯,在家比较放松时的状态是什么样子,这些都是非常最重要的素材。因为我是要做“人”,而不是做“神”,我特别强调这一点。包括做毛泽东塑像也一样,百年之后如果人们看到他,相信当时确实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那就成功了。让人相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此我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是要先客观的了解这个人,我要做的是鲜活的人。

在做毛泽东塑像时很有意思,当时我要呈现一个叉腰的动作。我研究这个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内心斟酌,叉腰这个动作是把四只手指放前边还是放后边呢?后来我自己尝试做这个动作,把四只手指放后边,会让身体感到放松和舒服,于是我选择了做舒服的姿勢。我想,可能大部分文人坐久了站起来都会选个舒服的动作,这是身体需要。武将就正好相反,把四只手指放前边,大拇指放后边,那种威武劲儿很有气势。这样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生活的细节,我都会去研究。创作艺术需要客观并深入的观察生活,而非强加一些概念于作品当中,我坚信能够打动人的艺术才应该是我们创作的方向。

BOSS:最后请您谈谈自己的作品以及近年来创作风格的变化?近期有何重大活动或展览吗?随着自身经历与实践的磨砺,您的代表作及领衔设计作品等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和影响力。作为当代雕塑艺术的领军人物之一,鲁迅美术学院院长。请您谈谈未来对于自身及美术学院有何愿景及规划?

李象群:其实在艺术创作中没有固定的模板,将自己的感悟释放在作品中,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我常跟学生说扎扎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做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确实既有难度又需要很多的思考,还要有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我觉得“责任”这两个字特别重要。鲁美建校80多年,今年明28日新校区再次动工建设,立足鲁美建立的文化产业园区,鲁美崛起乃至东北振兴,需“文化先行”,把传承鲁艺精神作为首要抓手。鲁艺精神是鲁美的灵魂,它始终需要站在思想最前沿,广纳人才。

近期我的新作品《追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这一作品展现了56个民族和14个职业代表、一个儿童形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进取、不断追求,向着一个又一个高峰迈进的昂扬精神风貌。其中每个人物都有着现实中人的真实原型,这也是用真实人物在经过创作后更具现实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雕塑创作
巨型雕塑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6:34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好孩子画报(2019年3期)2019-04-28 12:07:52
《一墙之隔》创作谈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6
丰富艺术创作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4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