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明庆
老家的村干部也真能,在村里街道两边,随高就低、因势而建的农家墙上,画上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让那有趣的故事,在街上奔跑了起来,真有创意啊!
乡村本多故事,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轮回的故事,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劳动艰辛的故事,有“稻花香里话丰年”的喜悦故事。流淌在农民血脉里的故事,喂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农家子弟,又像绵绵春雨,滋润着一方天地。
把这些故事画上农家墙面,奔跑在父老乡亲面前,这种“故事画”或者“画故事”,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算得上是一朵朵活泼浪花吧!
行走在街道两旁的故事墙前,一串串故事在身边奔跑。
青山绿水的故事在奔跑。这幅画名为《桃园》,一园桃花正怒放,绽放在枝头的稠密粉红色花瓣,将天边燃得通红。一位长者坐在桃树下,头部斜靠树干,一把锄头斜靠肩头,酣然入睡。他身穿白色斜襟夹袄,腰系粗布腰带,头上绾着发髻,诗卷散落身边。桃园深处是三间茅舍,舍前有老妇喂鸡。老妇左手把着一簸箕,右手撒出鸡食,群鸡争食,好似能听到“叽叽喳喳”鸡鸣声。鸡舍前几畦菜地绿意盈盈,这一园一舍一花一诗,还有那青山绿水的诗意,如歌如吟的鸟鸣,是多么惬意啊!《桃园》给人描绘了青山绿水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之美。
英雄的故事在奔跑。岳母刺字的故事家喻户晓。村委会西边有一面巨大围墙,墙上绘有《岳母刺字》的彩画。岳飞光着脊梁,一条腿跪在地上,一条腿半弯曲,岳母站在他的背后,用温暖的手紧捏银针,在儿子宽阔脊梁上深深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成为岳飞的座右铭,令他成长为抗金名将。他用短暂的39年生命,谱写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丽诗篇。
岳飞“尽忠报国”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报效祖国。1959年,从我们村走出的青年战士李润才,参加了四川省阿坝县剿匪平叛,战斗中他英勇无畏,冲锋在前,壮烈牺牲,生命定格在20岁。他把自己的信仰与忠诚,担当和生命留在了雪域高原,他把一腔热血化作了永不凋谢的雪莲花。1973年,青年民兵李卫民,在修跃进渠南干渠时,为保住集体的发电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1岁的生命,带着对大渠的向往,带着对水的渴望,永远绽放在太行山之中。
歌颂党恩的故事在奔跑。位于大街十字路口,有一幅《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彩画,非常醒目。
画上,一棵高大挺拔的老槐树耸立于天地间,浓密叶子像绿色云团飘浮,远处是巍峨的太行山,山脚下是平坦田野,田野里的庄稼正孕育着果实,田野旁是一条潺潺溪流,溪流里不时涌出朵朵浪花,还有小鱼在跳跃。老槐树浓荫下一群孩子正学唱歌,教唱歌的是位年轻女教师,孩子面前大黑板上写着歌谱,就是《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是一首经典红歌,久唱不衰。孩子们一个个倒背着手,规规矩矩坐在小板凳上,脖子挺得直直的,老师手握指挥棒正在指挥。孩子们稚嫩清亮的童声,仿佛从图画中飘落下来。那优美的旋律,萦绕在人们身边,又飞向高高的天空。
在街上,我见到了一位86岁的老婶子,她真是不容易,40岁时丈夫去世,两年后,唯一的儿子又因事故撒手人寰,她的生活陷入困境。
乡政府和村党支部将她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帮她进行危房改造,办理低保发放各类补贴。她高兴地告诉我:“俺每个月都有几百块钱收入,瞧病能报銷,逢年过节村干部都给俺送东西,有鸡蛋、大米、牛奶,都是好东西。俺真是赶上了好时光,俺真想给共产党磕个头啊!”说到这里,老婶子眼里闪着泪花,声音有点颤抖。
是啊,当下我们真是过上了好日子,真是应该感谢共产党的恩情啊!我敢断定,老婶子这朴实的言语,代表了许许多多普通老百姓的心声。
看着墙上一幅幅图画,我真真切切感觉到那奔跑的故事,在讲述着真善美,在讲述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讲述着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些故事奔跑在街头村巷,更奔跑在人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