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
在锦州凌海市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有一座古朴的农家小院。院落有5间正房,东西为厢房——这里是革命作家萧军的故居,院里还有一段2米高、6米长的石头墙,这堵萧军老屋保留下的墙,被大家称为“世纪山墙”。
1907年7月3日,萧军在这座小院里出生,本名刘鸿霖,小名欢气儿。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萧军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他的经典著作《八月的乡村》细致刻画了东北人民浴血奋战、奋起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群体。如今,在萧军的故乡,主题纪念馆、保护完好的故居成为讲好萧军故事、学习宣传萧军事迹和精神的陣地。
萧军纪念馆的前身为“萧军资料室”,曾是我国第一个在世作家资料室。萧军去世后,改为萧军纪念馆。历经30多年的变迁,萧军纪念馆目前建筑面积已达3500平方米,是一座全面展示著名作家萧军的人生轨迹、创作道路和思想风格的主题纪念馆。
如今,在萧军纪念馆内有藏品4510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335件。包括萧红当年用自己的稿费给萧军买的鹿皮大衣、部队战士用子弹壳给萧军制作的拐杖等。
馆内有“萧军生平展厅”“文物收藏厅”“多功能展厅”“东北作家群展厅”等多个展厅。馆藏资料为研究萧军文化和文学思想、弘扬萧军精神提供了全面的素材。
在纪念馆一楼的萧军生平展厅,陈列着大量萧军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及手稿、照片、书信等;东北作家群展厅以时间为主线,通过“三十年代文坛上强劲‘东北风”“鲁迅与东北作家群”“辉映在抗日烽烟中的耀眼群星”“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价值和意义”四个部分的内容,再现了东北作家群形成和发展的轨迹,以及东北作家群主要人物的人生经历与文学成就。
据凌海市文化旅游中心副主任满志野介绍,多年来,萧军纪念馆累计接待参观者近300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力量”打卡地。现在每次参观活动结束,纪念馆内的多功能厅都会准备一堂微党课供大家学习。“六一”儿童节,纪念馆还组织了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准备了100道党史知识、50道关于萧军的问题让学生抢答。
1934年底,萧军到上海,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下从事左翼文学创作活动。1935年7月,萧军自费出版了《八月的乡村》。这部表现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伟大精神的长篇小说一经出版,受到了当时进步读者的一致赞扬,被誉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文学上的一面旗帜。
在萧军纪念馆里,一处场景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用全数字技术创作的《八月的乡村》的幻影成像场景。场景中出现的那座红色小楼,就位于青岛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正是在这座小楼里,萧军完成了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萧红完成了《生死场》,均由鲁迅作序推荐出版。
萧军以文学创作宣传抗日救亡,为了追求光明和进步,两次奔赴延安,他继承了鲁迅的革命斗争精神,他一生拥护党,是党最忠诚的朋友,他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他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
编辑/倪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