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晓琳
精英人士追求精神探索之旅的过程,难免有些风险。但本质跟跑马拉松、越野、滑雪类似。越是希望在人生台阶上不断攀爬的人,越想要刻意磨砺心力和体力,甚至不惜直面自己的内心黑暗面,如同《星球大战》中的原力(“the force”)。牛人愿意付出高昂代价,先去认知自我、控制自己,再去掌控外部世界。
高管教练吴彦群博士曾经是一名工科生。
她拥有北京邮电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士和信息工程硕士学位,工作后发现除了专业知识,还需要更多技能。她决定去学经济学,因为经济学可以解释事物的底层运行规律。
在师从吴敬琏教授读了几年经济学后,有朋友调侃说:“你这么爱学习,下一步打算学点什么?”她选择了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是解释人的行为的底层运行规律。
经济学解决事的问题,心理学解决人的问题。20多年过去了,她仍然记得自己当时的回答。
“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教练,说明我对人是感兴趣的。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最搞不定的是‘人,而不是‘事。”吴彦群说。
从通信到经济学再到心理学,历任Nokia事业部总经理、AMD全球副总裁、再到后来创建群智教练,吴彦群觉得她的成长经历就是一个“全人”发展的自然阶段。
什么是“全人”?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认为人是理性的,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作决定,后来吴彦群自己做高管教练,看到人在组织中的各种体态,无论CEO还是员工,都并非一个理性人,而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全人”。
她认为人有“三脑”。头脑指向认知和逻辑思考能力;心脑指心脏,更多主宰着人的情绪、感受;腹脑就在小肠壁,主宰人的直觉、勇气、力量,更重要的是格局,也就是精气神。
“像中国的武功里讲气沉丹田,丹田是人的核心,我会把它叫作‘魂商,它是你的魂之所在,能体现一个人是不是活得有精神。”
高管教练追求释放人的潜能,简单理解便是头脑、心脑和腹脑的激活。一方面是激活,另一方面则是一致。
“我所思考的应该是什么,我心里渴望要的是什么,以及我有勇气去行动的是什么,三者保持一致,这个时候人就会活得比较轻盈。”吴彦群说。
教练是什么?就像镜子和光。从理念层面看,苏格拉底和孔子就是教练的最早原型,他们并非传授知识,而是鼓励人们自我反思和醒悟,通过对话启发人们的智慧。
现代的企业教练则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故事性的描述是添·高威发现一名网球教练本身并不是网球领域的专家,但却能培养出这个领域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受此启发,添·高威总结出“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正是自己習惯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以及内心的自我设限阻碍了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每个人其实都在玩两种游戏,外在的游戏和内在的游戏,前者通常我们是有意识的,内在的游戏却可能是无意识的,比如说不自觉就会有‘别人会怎么看我呀‘我不能够犯错呀等等内在的声音,其实是一种干扰,我们首先要意识到,其次要清除掉,才能真正把能力发挥出来。”吴彦群说,“教练的核心理念就是让我们去看到自己内在的思考模式、情绪模式,我把它称为‘人的操作系统。”
高管教练的本质是不会提具体建议,更多是用教练对话的方式促进企业家自己深入思考,让他去觉察到自己想问题的方式,清除噪音。
高管亦凡人,压力带来焦虑,焦虑产生心理防御。高管教练不仅要引发最具体的行为改变,同时还要深入抽象的心智模式,探究管理者的底层潜意识如何工作。
“最近两三年非常明显,民营企业和互联网公司开始注重教练文化。过去二三十年,民营企业的发展共性,是讲究英雄型的老板加上高执行力的团队,但到了AI时代,很多民营企业老板自己都会觉得‘我不敢确定我的方向和判断是绝对对的,有很多领域的知识都是我不知道的,甚至我可能都不知道我不知道什么,方法论沿袭遇到挑战。”吴彦群分析。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老板希望高管团队能够和自己对话讨论,而不仅仅是执行,也希望他们能用教练的方式辅导下属更快成长,这样才能应对未来的挑战。
“互联网公司又不一样,从老板到团队都相对年轻,他们的思维里面就没有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但他们很快速地从做业务到管理一个大团队。人的成长时间被极大压缩。这群人对成长的需求,对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的渴望,就变成教练的最大驱动力。”
在吴彦群看来,传统的培训更多的是传授知识,但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不是知识所能够穷尽覆盖的。
“不是一套标准答案或者非黑即白的东西。高管更需要的是如何更好地解决眼前的难题,更快地成长。而教练是个性化的,比如高管一对一教练是针对个人的日常陪伴,是一种陪伴你解决日常工作难题的伙伴关系。”
最近不时更新的双汇父子权谋大战中,被罢免的长子万洪建在一篇自述文中吐槽父亲非常喜欢万洲的CFO郭丽军,因为“老人总喜欢有人陪伴……每天准时陪老板走路,贴身防护到晚上九点才离开,老板在香港的每一天均如是”。
但郭丽军“并不懂双汇的产、供、销、研,连自己本身主导的万洲外汇对冲,这两年给万洲带来的累计亏损,超过千万美元”。
高管教练对企业家的陪伴如何避免类似误导?
“教练的本质是不会给高管提建议,那教练做的是什么?教练更多的是用教练对话的方式促进企业家自己深入思考,让他去觉察到自己想问题的方式。”吴彦群说,“大部分人遇到问题上来就想解决方案,但是想办法的背后其实是有底层逻辑的,也就是我之前说的内在操作系统在引导我们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教练是带着客户去回看他的思考逻辑是不是ok,而不是针对事情本身。”
高管教练有一个重要前提,相信高管是最有能力处理实际挑战的人,只是内在很多声音干扰了他作出一个对自己、对组织最好的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系统性原因,一项决策可能对业务造成什么影响,高管自己是最清楚的,任何外部的人都不可能比他本人更清楚。
“他作一个战略决策时很犹豫,教练要看的是他真正犹豫的是什么。帮他在表面之下,去看到自己内在的一些思考,而不是我告诉你,是不是应该开掉那个人或者应该走到哪个方向。”
如何引导企业家放下自己的执念?
“作为教练,我们不去评判,如果上来就跟高管说这是你的执念,你需要放下,会适得其反。就像物理学,你使的力气越大,反作用力越大。我们要去真正理解他,他产生这样的想法,是有他的道理的,可能是过去成功的经验让他形成了这样的观念。我们通常会邀请他一起来看他自己的观念是怎么形成的,过去如何支持他获得今天的成功,未来怎么支持他取得更大的成功,或者由于社会环境和组织的改变,他过往的成功经验反而会局限他取得未来的成功。教练很多时候是让无意识变得有意识,让他去思考自己的一些模式,最后作出自己的选择。带着他去作出有意识的选择,而不是教练直接说你需要放掉哪个执念。”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采取行动,“其实教练就是一个触发他更坚定行动的过程。人们很多时候不行动不是因为懒,而是有一些阻力,一些没想清楚的地方。当你支持他把方向和行动的意义想清楚,完成动力构建以及消除行动中的阻碍,他自然会采取行动。”
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自定义人生》的作者李源认为,“教练技术”四个字被早年在大陆传播的一种叫作“三阶段教练技术”的课程玷污了。这种课程,把PUA当作一种培训和练习的手段,对很多学员造成身心伤害,被定性为精神传销。他提醒,不管你上的课叫什么,只要涉及辱骂成员,未经你允许的、令你不适还不准你拒绝的、不合体的肢体接触,或打着各种旗号和PUA手法提出的钱财要求,请一定坚决地离开。
教练作为职业,有和正规心理咨询师一样严格的以平等、尊重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准则。
吴彦群则指出,一个好的高管教练需要三方面的学习。一是专业的教练能力,教练需要持证上岗;二是企业经营的系统化知识;三是心理学。被誉为管理学界弗洛伊德的曼弗雷德曾说:“教练不需要用千篇一律的方式,但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是,教练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动力学意识。”按照心理动力学的说法,每个人都有一个“充满动力的内在世界”,在那里,始终存在着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思维、感受、愿望、冲动及幻想的相互作用。自我越成熟,我们就越能理解、接纳和管理自己,越能调节好我们的那些潜在驱力。
“这三个方面的学习是一个互相螺旋激发的过程,在我来看是一个无尽成长的过程。”吴彦群说。她对于教练的评价标准,第一条原则是活得通透,也就是“教练状态”。
“教练是要以身作则的。你是不是在内观你自己,是不是在反省自己与他人互动的模式,什么样的声音在阻碍着你,你可以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些首先作用在自己身上。”吴彦群说。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习教练的人并非想要成为一名职业教练,而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好的领导者、更好的爸爸妈妈。
正统的教练技术代表着一种正面积极的力量,与积极心理学有着天然联系。“我们不会让你交代过去的问题,说原生家庭怎么给你造成了创伤等等,绝对不会聚焦过去和创伤。如果聚焦问题,满眼都会是问题。”
第二条原则是有同理心,对人关爱。
“很多时候组织的管理者,包括30年前的我,会拿处理事的方式来处理人。我曾经教練过一个CEO,他说‘我特别希望我的组织像台机器,每个人都是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但事实上,一个‘全人的人性和对他人的关爱,是人和人之间建立连接的基础。而取信于人是很多事的基础。”吴彦群说,“我也看到有很多教练会说,你应该是一个怎样的领导者,一旦带着这样的假设,其实就很难去做好教练了。”
第三条原则是更高的格局,只有教练的格局高,才能把被教练者带到很高。如果教练想的是挣多少钱,就很难去教练一家企业的CEO。
一位高管教练用传统工艺“金镶玉”来形容教练技术,意即在玉器破损之后,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敲击,把金丝或金箔镶嵌到图案中,使其重新恢复完整。看似是修补,实则是升华。因为金以彰显,玉以含蓄,金玉组合,流光溢彩,丰姿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