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静昌
作者系原同济大学宝石学教育中心主任、教授
岁序更新,恰如白驹过隙。
辛丑年,正值吴德昇大师年逾花甲本命年,亦是他从艺整整45周年。
前行之中,渐行渐远,蓦然驻足翘望:吴大师在其同辈玉艺大家中已位于艺术穹顶,在深受其教诲和恩泽的琢玉晚辈心目中已树立起一座玉艺丰碑。这座丰碑既非上苍恩赐,也非人为塑造,而是建立在他卓越的玉雕艺术成就上,是铭刻在包括玉艺藏家、爱好者在内的受众口碑上,是他大术无极、有着大任担当大国工匠的精神力量浇铸而成的。
有人说,吴大师是幸运儿!
龆年,有着过人的艺术天赋,得宠于家庭的庇护,课余时间可随心所欲,使其个性爱好得以崭露头角;志学之年,又幸运地被选送进当时培养玉雕人才的摇篮 上海玉雕厂工业中学,得缘于张敏涛等恩师的悉心启蒙、引领,扎实了美术基础与雕塑功底;毕业后直接进入玉雕厂叩拜于萧海春等玉界名师门下,得益于系统学习玉雕基础理论和练就雕刻技法。两年学成就晋级为正式工,在众学徒之中脱颖而出,成了全厂交口赞誉的佼佼者。
20世纪80年代,在企业改革洪流的裹挟之下,下海尝试当了几年弄潮儿后,又率先自创工作室,赶上并历经了中国玉雕行业历史上从未有过最好的升腾年景。
从校到厂,从厂下海,再自立门户。三大步,三级跳,步步踏准!完成了从一个琢玉工匠、玉艺大师到玉界领军人物涅槃重生式的蜕变。
君不知,幸运背后皆是努力助成,耀眼的光环之下要付出多少甘苦和汗水!看似华丽转身,实乃充满艰辛!
一
自1975年学习玉雕之后的45年里,吴德昇几乎与该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1993年开始,他在上海创立个人玉雕工作室,这是他从事玉艺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前20年的一切潜学积累、下海艰苦磨砺,换回的是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不仅提升了艺术品鉴与审美情趣,还激发了他的才情,使他的艺术潜质得以进一步发挥,逐渐形成了自身个性张力与独特风格,为独立工作室日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30年来,吴大师站立于艺坛上游目骋怀,朝着更高的目标不计得失、不惮困苦、坚韧不拔,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一步一步、踏石留印,向着自己所追求的艺术峰顶前行登高,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其作品在全国享有盛名的“百花奖”“天工奖”“玉龙奖”等各大玉雕展评中斩获金奖就达20余项,用自己的生命光阴绽放出玉雕艺术的璀璨华光。
吴大师的作品,尤以人物雕刻见长。无论是妩媚动人的裸女、气韵不凡的罗汉,还是雍容端庄的观音、慈眉善目的佛家,大师笔下流淌出来的造型,刀下呼之欲出的体态,总令人感悟到源自对西方人体(雕塑)解构的深刻理解,又能恰到好处移用到东方人体独创的把控上,这种妙在东西方融会贯通的创新往往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新活力,充分显现出他对文艺复兴时期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近代绘画雕塑大家罗丹、马约尔、布德尔等人艺术精髓的悟彻。处在中西合璧、兼容并蓄艺术氛围中,常使他沉浸浓郁、含英咀华;同时,这种纵、横向的深度探究又让他悟慧到东、西方艺术中的异同点,故他的作品有出典、有来由、有故事;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方能有所感悟个中寓意与内涵,令人有心有灵犀、神摇意合的感觉。
诚然,我们今天在欣赏吴大师的作品并总结其艺术成就时,不能只关注大师对玉材体积感有着天然的敏感,能巧用雕刻的工具、娴熟的技法,游刃有余地将白玉色度、润度和细度通过体积块面完美地再现出来,把控好作品的整体造型;也不能只留意大师对作品枝杈细节善于用各种线条,通过流畅、曲折、粗犷、细密、穿叉、顺势等手法,达到“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的艺术效果和审美情趣。简言之,透过对作品精美、精准、精细的这些技术层面上的欣赏审视,更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的是,大师雕琢的罗汉等男性体原来可以集文学、绘画、影视等作品的形象为一体,通过再提炼来标新其与众不同;大师刻画的裸女等女性体竟然可穿越时空,撷取唐代仕女丰腴雍容的体态和清代小家碧玉的韵致,继而在融通东、西方雕塑艺术的精髓中找到契合点,通过变形和夸张“错觉科学性”的手法,赋予个体新的唯美;大师创作的诸多作品细细揣摩推求起来,居然还蕴含着中国古老太极中阴阳之道相互依存、互补其用的对立而统一的共通哲理。这就是吴大师令人叹服的、当代“雅俗共存”的艺术维度和至高意境!力求让每一件作品达到形(唯美造型)、神(独特神韵)、精(极致工艺)完美,成为传世珍品;在玉雕艺术载体上留下当今时代的记忆和符号,为中华优秀传统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扛鼎担责。
2004年,被评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
2006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12年,被誉为海派特级玉石雕刻终身大师。
这三项“资质誉称”无疑奠定了他在玉界至高至尊的地位,他是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是引领行业前行的一面旗帜。
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吴德昇又迎来了其人生另一个高光时刻: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众多的荣誉光环、鲜花掌声和多数玉雕大师的追崇和仰视,吴大师却保持着少有的卓尔大雅、真我本色和隐逸风度。他始终认为艺无止境,志不可满!
可见,天赋、才情,只有同努力、勤奋心手相扣,才能产生叠合、加持效应。看似幸运,踏准时点,实乃厚积薄发的水到渠成!
二
如果将高祥、王树森、萧海春等大师视为当代最早的一批玉雕工艺开拓者、奠基人,那么,吴德昇这一代大师们则是推动玉雕事业发展、创造中国新时代玉艺高峰的中流砥柱,亦是承上启下带领新生代玉雕艺人的引路者、领跑人。
功成名就后的吴大师没有懈怠去享用由此给自己带来的红利。相反,他怀揣着家国情怀,想着施展更大的抱负。他觉得自己身处上海,更应弘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海派精神,有责任担当起传承和推动中华传统玉文化发展的使命。他计划通过对历代玉雕技艺通悟、精深的研究,将切、雕、琢、磨、抛等整套工艺,融合自身和吸纳同行的从艺经验,特别是结合当今时代赋予治玉工艺的新技术,进行剖析梳理、互通对比、综合评判,然后付梓成册,为后学者留下有参考价值的文字记录,包括毕生积累的画稿。他要打造一个有着文化内涵的玉艺园区,为社会上有志前来学习玉雕技艺者提供一个完整的从初识、了解,到掌握、传承中华传统工艺的基地;趁着自己还有精力,再为行业带出一批玉雕精英,以实际行动抵制当下玉界中的心态浮躁、粗制滥造和急于想赚快钱的歪风,践行自己的承诺,让玉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宏愿。
至今,吴德昇玉雕工作室已为行业培养出了百余位玉雕高手,其中近10位已成了工美或玉雕行业大师。如要算上他出任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上海工美职业学院、建桥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数家高校客座教授,指导过的专业学生,其数量更是难以统计。尽管身兼上海致公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市非遗保护协会常务理事等多项社会工作,但是吴大师仍坚持每天用一定时间在工作室倾其所知,用心教学艺者。他常常开导众弟子:“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连绵不断琢玉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琢玉人是玉文化的传承者。玉器(饰)是植根于我们民族心中集历史、人文、思想、艺术为一体的瑰宝,是在世界艺坛上国人都有话语权的载体;故我们做每一件作品,都要尽心尽力在继承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注重艺术创新,显现出时代的气息并富有个性。简言之,玉石拿在你手上,整个设计、制作过程皆是你与玉石交流产生灵感,要不断调整并改变你的思维,将自己新的思想和灵魂融入玉的生命,美感和质感俱佳的作品才经得起时空检验。”严师出高徒,吴大师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传中激情、教中立业,不仅使许多弟子在技艺上大有长进,更让众弟子在“积劫苦修”中达到心灵通悟,从中悟得琢玉真谛。每每念及师傅的一片赤诚之心、鼎力扶携、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弟子们都难以言表,感恩此生有师傅栽培,授之以渔。
由此,我们说,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玉雕大师吴德昇,以其自身在玉艺界的地位和作用,他最大的贡献体现在手有精艺,对玉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能力上;体现在心有精诚,为弘扬玉文化,提携后学,对社会的大任担当上;体现在大工传世对整个工美领域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上。能令人感受到在他身上所传递出来的那种满满“有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强劲蕴含。
……
在庆贺吴大师60寿辰、从艺45周年双喜临门之际,总结大师从艺成功的心路历程,其实质也是在探讨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代玉雕艺术最辉煌的发展史。因为,吴大师这代人正赶上这一历史当口,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是这一特定时期玉雕行业大发展的见证者、贡献者、领军人!
回眸过往,令人感慨。慨当以慷的伟大时代造就了吴德昇大师这样一批艺术大师;众志成城,如今这批大师已擎托起自明清以来,中华玉艺史上又一个新的高峰。
叩问玉界未来前景,我们笃信:大师之大,在技、在艺,犹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