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晖
鲁迅文风泼辣,力透纸背,经常在文坛犀利批评和自己不同见解的人和事物,身边“烽火四起”,“敌人”成堆。除了当时的政府当局,被他“骂”过或者冷嘲热讽过的文化名人不胜枚举。随手一列,包括吴稚晖、陈源、徐志摩、章士钊、胡适、林语堂、梁实秋、郭沫若、周扬、成仿吾、章克标、邵洵美、梅兰芳、叶灵凤等。与他打过一点笔墨官司的人里,甚至还有夏衍、朱光潜、李四光、施蛰存等。
在鲁迅人生的最后十年,已经基本停止小说创作,全身心地投入与敌人的论战。鲁迅用自己的笔锋“骂人”成群,也引来回怼无数,比如林语堂:“八月底与鲁迅对骂,颇有趣,此人已成神经病。” 苏雪林称鲁迅为“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二十四史儒林传所无之奸恶小人”。一时间,与鲁迅的论战,成为当时文化界的一大风景。
阅读鲁迅那些指名道姓的“骂人”杂文,如果能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文坛局势和双方的精神立场等诸多方面因素,也许能帮助我们跳出那些是非曲直,功过利害,从更立体的角度去理解一个完整的鲁迅,辨明对鲁迅生前死后有心的中伤和无意的曲解,对鲁迅精神有更深刻的领悟。
福建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房向东编审,近日接受了《新民周刊》记者的专访。作为知名的鲁迅研究学者,早在1996年他就出版了第一本鲁迅研究专著《鲁迅与他“骂”过的人》,影响巨大。此后更是陆续出版了《鲁迅:最受诬蔑的人》《鲁迅这座山——关于鲁迅的随想与杂感》《恋爱中的鲁迅——鲁迅在厦门的135天》等多部谈论、研究鲁迅的著作,并在2016年结集出版。在鲁迅对“敌人”的“骂”的研究上,房向东编审无疑是有着独特视角和独到见解的。
《新民周刊》:鲁迅的“敌人”名单,几乎包括了当时中国文化界的“顶流”,似乎没有“左右”之分。为什么他要与几乎整个文化界论战,有怎样的时代背景?
房向东:鲁迅有两句诗“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不能说鲁迅没有左右之分,但他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是非之分。不论“两间”的哪一“间”,他有不同见解,就阐述自己的见解;不因为自己是哪一“间”的人,只说“这间”的话而不说“那间”的话。也许“两间”都得罪了,所以“两间”不讨好。鲁迅是特立独行的“一卒”。这“一卒”的骨头最硬的,是独立荒野的硬汉,也是中国最孤独的灵魂。
鲁迅是非的基点是人道主义。和列夫·托尔斯泰一样,他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衡量是非的标准和立场,是对劳苦大众的态度。他痛恨上层社会的堕落,同情下层社会的不幸。鲁迅正是从这样的基点看中国社会,而你所说的所谓“顶流”文化界,在鲁迅眼里,相当多的人,都与下层社会有着遥远的距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充当着统治者的“帮凶”或“帮闲”,如果鲁迅是清水的话,他们是猪油,无法交融。这是价值判断的问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三观不合”。
在鲁迅眼里,相当多的人,都与下层社会有着遥远的距离。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充当着统治者的“帮凶”或“帮闲”,如果鲁迅是清水的话,他们是猪油,无法交融。这是价值判断的问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三观不合”。
鲁迅的“骂人”现象确实牵涉到背景问题。当时是众声喧哗的时代。不是鲁迅要与整个文化界论战,往往甚至更多的情况是当时文化界要与鲁迅论战。大部分的情况是别人先挑战鲁迅,先“骂”鲁迅,鲁迅予以反击。还有更奇葩的,有的人“骂”鲁迅,就是为了让鲁迅“回骂”。鲁迅一“回骂”,他就出名了。这可是章克标等人亲笔写下的文坛秘籍。
1949年以后,鲁迅被尊为“旗手”。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们只看到鲁迅的“骂人”文字,看不到别人“骂”鲁迅的文字。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只有鲁迅在那骂骂咧咧。事实不是这样的。比如,沈从文一向给人温和的印象,鲁迅在公开的出版物中也不曾招惹他,但他在《鲁迅的战斗》一文中挖苦鲁迅是“病的颓废的任性,可尊敬处并不比可嘲弄处为多”。这不奇怪,当时的文坛就这样,要批评谁,要抨击谁,彼此指名道姓,不像今天这样大家都温文尔雅。我要强调的是,当年的“顶流”文化界,不只鲁迅在“骂”,论争是常态;而且这种论争都带着个性化的表述,也不像当下,批評文字看上去严谨到像公文。
明显的事实是,每一次论战,都是时代的投影,比如说鲁迅与陈西滢的论战,是与“女师大风潮”相联系的;关于“两个口号”的争论,是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个人与团体的立场选择有关连的。所以,我认为鲁迅的论战文章是与历史进程相伴随,是时代的投影。
《新民周刊》:如何理解鲁迅的这种“四面树敌”?在鲁迅看似疑此疑彼、怼天怼地的激烈口水战中,是否另有深层原因?与他本人的文化观、价值观有怎样的关系?
房向东:笼统地说鲁迅“四面树敌”是用世俗的眼光否定思想者的鲁迅。鲁迅一生的战斗业绩,也不是什么“口水战”。伟大的思想者都是先知先觉者,都是“独战众数”的“国民公敌”。鲁迅对易卜生的《国民公敌》有很高的评价,也有因为他自己是“国民公敌”的因素在其间。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敌人,而是认定他自己是被千夫所指的“国民公敌”。但是,面对千夫所指,我自“横眉冷对”。这是时代孤独者鲁迅的一个历史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