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婷婷,李桂芬
(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儿内科,湖北 宜昌 443000)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病症,大部分新生儿黄疸会自然消退,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增加胆红素脑病的发病风险,并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还可能导致患儿牙釉质发育不全、听力异常和智力发育迟缓等并发症[1-3]。目前临床上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换血治疗,该疗法能迅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可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风险[4]。目前对不同储存时间红细胞输入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效果及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根据红细胞储存时间的不同将11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分组,观察两组换血治疗后身体各项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高胆红素血症相关诊断标准[5];患儿胎龄≥35周;患儿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染色体异常或有严重先天性结构异常者;小于胎龄儿、35周以下早产儿;临床资料不全。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儿均进行换血治疗,根据输入的红细胞储存时间进行分组,储存时间≤7d为观察组(n=52),储存时间>7d为对照组(n=61)。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产方式、换血时间和换血总量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1.2.1 换血指征
参考《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5]:①患儿在换血治疗前先进行4~6h光疗,观察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如果T-Bil水平持续升高或未降低,或光疗后的免疫性溶血患儿T-Bil水平降低幅度不到34~50μmol/L,即可进行换血治疗;②严重溶血,患儿出生时脐血胆红素水平>76μmol/L,血红蛋白<110g/L,合并心力衰竭、肝脾大和水肿;③对于已有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表现的患儿,无论是否满足前两条标准,都应进行换血治疗。
1.2.2 换血方法
在严格无菌环境下,选择患儿桡动脉和对侧上肢或下肢外周静脉,进行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根据双倍血容量(150~180mL/kg)计算换血量,控制换血速度为1~2mL·kg-1·min-1,换血时间控制在90~180min。换血治疗时抽血和输血保持匀速,每换血100mL,用2mL葡萄糖酸钙(5%)进行静脉滴注。换血前及治疗后0h对患儿T-Bil水平、血常规、血气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换血治疗后,每2h检测经皮胆红素水平,在治疗后12h检测T-Bil水平,如果此时T-Bil水平高于检测前水平或者仍符合换血指征则进行二次换血,如果不符合换血指征则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待T-Bil水平降至50μmol/L即停止。
①T-Bil水平和下降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0、12h检测T-Bil水平,计算治疗后0、12h的T-Bil水平下降率。②血液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0h检测患儿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水平。③代谢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0h检测血糖、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钠、碳酸氢根(HCO3-)、pH值。上述3类指标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BS-280)及配套试剂检测,按照说明书操作。④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换血治疗7d内并发症发生例数及百分比。
T-Bil水平比较:治疗前、治疗后0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h,观察组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0、12h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下降率比较:治疗后0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点T-Bil水平及下降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Bil levels and decreased rat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治疗前和治疗后0h,两组PLT、RBC、WBC、HG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0h与治疗前比较,两组PLT、WBC水平均有所下降,RBC、HGB水平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续表
治疗前,两组血糖、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钠、HCO3-、p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0h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糖、血清钾水平有所上升,pH值有所降低,血清钠、HCO3-水平仅对照组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0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钾水平较低,血清钠、HCO3-和pH值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代谢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metabolic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治疗后,观察组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5 Comparison of occurrence status of complication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换血疗法是临床上治疗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换血治疗的理想情况是使用新鲜全血,但现实中有时会出现血源紧张的情况,因此临床上将血浆和红细胞悬液进行混合,红细胞悬液在2℃~6℃的环境中能保存35d[6-7]。通常认为未超过储存时效的红细胞与新鲜红细胞具有相似的功效,但实际情况是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可能受损,如果储存时间过长,即使在储存时效内,治疗效果也会受到较大影响[8]。有研究显示,使用红细胞储存时间<3d与储存时间在3~7d,患儿换血治疗的效果无明显差异[9]。但红细胞储存时间在7d以上时,换血治疗的效果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尚不确定,故本研究选择红细胞储存时间7d为界限,分析红细胞储存时间在7d内与红细胞储存时间超过7d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各指标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0、12h,两组T-Bil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储存时间>7d的红细胞输入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能显著降低其T-Bil水平。治疗后0h,两组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使用存储时间>7d的红细胞换血疗法的即时效果不明显。换血治疗的主要机制是替换患儿血清胆红素、致敏红细胞和机体抗体,该疗法的效果主要受换血量影响[10]。因此,红细胞储存时间在7d内时,如果换血量相当,则换血疗法效果与新鲜红细胞接近。但储存时间超过7d后,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逐渐发生变化,可能诱导巨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导致红细胞破裂而出现溶血[11]。因此红细胞储存时间过长更容易发生溶血,这会增加胆红素来源,使T-Bil水平下降速度变缓,后续光疗的时间延长[12]。因此治疗后12h,与红细胞储存时间在7d内相比,红细胞储存时间>7d的换血治疗后T-Bil水平下降率差。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0h两组PLT、RBC、WBC、HG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红细胞存储时间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换血治疗后血常规的影响差异不大。进行换血治疗时,机体环境可能受换血量、红细胞储存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PLT、WBC等指标的下降,而RBC、HGB水平较为稳定[13]。临床换血治疗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选择十分重要,通常可根据患儿是否存在贫血适当调整比例,本研究患儿换血后未出现明显贫血情况,而PLT、WB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考虑可能与本研究采用的血浆中PLT、WBC含量较低有关。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0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钾水平较低,血清钠、HCO3-和pH值较高。此外,观察组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提示红细胞储存时间>7d可能导致患儿换血后血清钾、血清钠、HCO3-等代谢指标水平异常,增加了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考虑可能与红细胞储存时间过长有关,红细胞可能受损,导致患儿代谢紊乱,这一作用可能随着红细胞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更加明显。
综上,使用储存时间>7d的红细胞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影响T-Bil水平下降的速度,并有可能增加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如果病情需要,必须采用换血疗法时,建议尽量使用储存时间在7d以内的红细胞进行换血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