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程渊 罗水荣
摘要: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师生关注的重点之一。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已经实施多年,虽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教育认识不清晰、教育内容窄化、教育实践乏力等问题。要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提高思想认识、规范教育内容、关注学生体验等方面着手,从而提高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问题改进
近年来,我国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完善育人方式,改革将促进高中教育从以“升学”为目标向“升学与生涯辅导相结合”目标的转变。[1]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提出,要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引导学生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2]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在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3]
但是,不少地方仍过多强调学生的应试能力,以分数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做到“授人以渔”。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梳理当前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教育改革的推动,各地不少高中纷纷开展生涯规划类的活动或课程,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过,这些教育实践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涯规划教育的进展。
(一)教育认识不清晰
尽管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已不算是新鲜事物,但仍有不少教育管理者或研究者对“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普通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概念的认识并不清晰,让众多的师生感到困扰。
美国生涯发展理论专家舒伯(DonaldE.Super)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统合了一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自我发展形态。而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以外,还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副业、家庭的角色等。[4]可见,生涯的范围并不局限于职业选择和职业活动。这也表明生涯规划会超越通常认为的职业生涯规划,强调从诸如生涯决策能力的发展、自我概念的发展、个人价值观的发展、对外界变迁的适应等不同角度对个体进行规划。[5]
因此,“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要求个体对未来的发展进行经营;不同之处在于生涯规划涉及个人发展的各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是不一样的,不限于职业方面,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为进入职场以及在职场中寻求发展而做的准备。
总而言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指在普通高中阶段,由学校或者相关组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培养学生选择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和社会,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内涵明确了,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才更有针对性。
(二)教育内容窄化
在此次的教育改革中,高考改革不出意外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内容。新一轮高考改革强调“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6],生涯规划教育就成为帮助学生学会选择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学领导和教师均认为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应对当前的高考改革,但他们通常是从提高学校升学率的角度出发的,并没有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于是,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与高考联系密切的内容会讲解,与高考联系不紧密的内容则被束之高阁。
例如,高考的选科及志愿填报问题是中学教师重点关注与讲解的内容,而诸如发现和培养兴趣、目标管理、时间管理等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却少有教师去关注。这无疑大大窄化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也导致我国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在实施中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是仅仅重视生涯咨询,特别强调学生的选科指导以及高考志愿填报,较少将二者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二是在为学生提供生涯咨询和相关的学业咨询时,缺乏契合学生实际的生涯咨询量表,而较多引用和模仿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JohnHolland)等人开发的“职业自我探索量表”,其实效性有待验证。[7]
(三)教育实践乏力
推进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顶层设计,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更重要的是需要负责实施的学校能够将之落地。尽管上级颁布的文件中阐明了推进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就其实践层面而言,没有明确具体的培育途径、评价标准等相关指引。这难免会给普通高中深入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前文提及,不少教育管理者或教师并没有准确把握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内涵,在实践中也只重视对高考升学有利的内容,因而在很多时候对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实践并不在意,存在应付式的心态。
具体而言,虽然新高考制度倒逼普通高中学校重视生涯规划教育,但不少学校还是把生涯规划教育看作原有教育教学工作的“补充”或“从属”,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组织实施机构,或即使成立了相关机构,也没有真正运转起来,只是把它作为学生管理部门的职能延伸,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组成部分,缺乏全面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整体架构[8];有些普通高中看似开展了内容多样的生涯规划类活动或课程,但究其实质,此类教学实践只是以“生涯规划教育”的名义开展,离真正的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有些偏远地区的普通高中甚至至今未关注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以广州市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N中学为例,该校在推进生涯规划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具体如下。
(1)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挂靠在学生工作处),负责协调推进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但该机构的重心还是处理学生日常事务,实际上并没有对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
(2)实施学生生涯测评。在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推出时,学校针对新生年级开展了学生生涯测评,主要包括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评、多元智能测评三大部分。本次测评所获数据均发送给各班主任,作为指导学生的依据。不过,学校绝大多数教师不了解测评内容,也没有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最终未能发挥测评的科学引导作用。
(3)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学校每学期根据高一和高二的学科课程设置,开设“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质、艺术修养、学科竞赛”五大类共65门校本选修课程,以常规的学科课程为主,其中也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编导与摄影”等职业认知与体验类课程,但总体数量偏少。
(4)开展高校研学活动。近年来,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研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大学的认识。不过,出于经费和安全的考虑,相关活动的覆盖面并不广,参与学生人数有限。当然,这些研学活动并非新鲜事物,也不是专门为促进生涯规划教育而开展,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对知名高校的向往。
(5)组织职业体验活动。学校每年均将职业生涯体验作为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之一,号召学生积极参与。不少学生会选择该项内容,对自己感兴趣的某些职业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体验报告。此外,学校还曾邀请就职于人事部门的家长,组织班级学生开展职业体验活动。此类实践有助于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国内的普通高中从机构设置、科学测评、课程开发、高校研学、职业体验等方面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但这些活动重在经历,缺乏专业指导,彼此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难以在目标的达成度上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对优化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按照教育部的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76.44万人,在校生有2494.45万人。[9]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如何解决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予以应对。
(一)提高思想认识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意义。对学生而言,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拓展视野、提升生命的高度和宽度、掌握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从而在未来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适应变化,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学校而言,生涯规划教育将立德树人落实到了日常,能有效减少学生的迷茫,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对教师而言,生涯规划教育进一步拓展了教学范围,增加了师生的交流,也有助于教师的成长;对家长而言,生涯规划教育能促进家长与子女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减少“读书就是为了考试和升学”引发的误解。[10]
总体而言,我国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对于学校和家长而言,他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情况,因而他们习惯于分析学生的各科学习情况,让学生为获得高分而努力,而忽视对学生学业规划和选择能力的培养,过于功利化的思维自然也难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发展问题。
在国家号召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正确领会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不能片面理解与之相关的举措,更不能改着改着又回到只以升学率或分数论成败的老路上,尤其要避免出现“生涯规划教育是为提高分数服务”的情况。为此,要改变功利化看待生涯规划教育的态度,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均要正确认识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仅将之作为促进升学考试的工具,而要从“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合适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与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主动出击,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宣传媒介,把生涯规划教育的育人理念讲清楚,做到深入人心,获得社会的理解与支持[11];另一方面,要着眼未来,教给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讓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12]
(二)规范教育内容
总体而言,我国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加强对学校及教师的指导,进一步促进生涯规划教育规范化开展。
(1)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时了解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情况,研究编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在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各地可先研究制订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供教师参考,避免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零散不成系统。
(2)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组织编写契合普通高中实际的生涯规划教育教科书或教学用书。尽管当前互联网发达,要获取各类教学资源并不难,但网络信息来源往往错综复杂,经常需要花大力气进行甄别,这并不利于开展教学。同时,如果缺少规范的教科书或教学用书,很多教师恐怕很难带领学生顺利达成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此外,虽然有些学校组织编写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参考书,但其实践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而且目前市面上也缺少被广泛认可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类教科书。
(3)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要结合当地情况制订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适时评估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效果,或者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教育成效进行评估,使教育不会流于形式。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检测、师生互动、问卷调查、学生评分、个体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教学方式,确保教育取得实效。
(三)关注学生体验
长期以来,普通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仍强调知识传授,以单向灌输为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个性发展需要,导致无法准确衡量教育的效果。实际上,生涯规划教育课的内容非常丰富,也可以上得引人入胜。不过,很多学校之所以出现该类课程无人愿意教和听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课堂缺乏双向互动,不注重学生的体验。
要让生涯规划课堂充满活力,需要多管齐下。一是分年级制定教育方案。要结合高中学生不同阶段的基本情况和成长需求设计课程或主题活动,切忌全体学生均按照统一的模板进行教学或开成可有可无的“水课”。例如,可在高一设置“认识自我”和“学习规划”的专题课程,在高二开设“认识专业”和“学会决策”的专题课程,在高三开设“体验职场”和“规划未来”的专题课程。二是提倡因材施教。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及时记录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指导。三是用好体验类或实践类的课程活动。教师应尽快熟悉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做好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时,可参照舒伯提出的“生涯彩虹图”,全班分小组共同绘制“时间饼图”,既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理解不同人生阶段的发展目标,还能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又如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某一职业的情况,可布置“生涯人物访谈”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寻找一个或多个该职业的从业者进行访谈,获取真实的职场情况,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个人未来的设想少一些“想当然”。
三、结语
毋庸置疑,现代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涉及职业生涯指导,而且通过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平衡人生历程中的各种社会角色的关系,从而使他们能够更有可能“过一种好的人生”[13]。面对目前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阶段推进相对缓慢的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均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更有力的措施推动生涯规划教育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符合社会各界对提高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期待。
参考文献:
[1]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专家解读《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20)[2021-08-04].
http://www.gov.cn/xinwen/2019-06/20/content_5401949.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1.
[3]國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19)[2021-08-0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4]郑晓明,王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治理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9(3):276-280.
[5]苏碧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64-65.
[6]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4-09-04)[2021-08-04].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9/04/content_9065.htm.
[7]冯嘉慧.返回杜威:美国生涯教育的三次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20(14):113-124.
[8]杨燕燕.普通高中生涯教育:问题、经验与策略[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6-133.
[9]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2021-03-01)[2021-08-0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103/t20210301_516062.html.
[10]郝建海,刘颖群,雷晓乐.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6):18-20.
[11]丁一鑫,马盼.新高考视域下生涯规划教育提升探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2):41-45.
[12][13]刘静.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新审视[J].教育发展研究,2015(10):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