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2021-09-29 17:09彭盈悦
文教资料 2021年35期
关键词:核心幼儿园素养

彭盈悦

摘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关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进行着,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学生需求出发,结合H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身核心素养的看法及培养需求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具体而有效的举措。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统筹各方力量,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细化,研制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可见在核心素养培养中除了要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外,还要重视学生这一关键要素,从学生发展需求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

当前核心素养研究有两个研究思路:一种是自上而下基于未来社会的发展而展开研究;另一种是自下而上通过研究揭示学生核心素养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针对性地丰富核心素养理论与实践。[1]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深入考查学生需求,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切实运用到人才培养之中。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困境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

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会经历实习阶段,通过了实习阶段的学生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具,对于自身的核心素养及发展需求更加明晰,本文以2018级学前教育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座谈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素养培养需求,在找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短板过程中思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访谈主要围绕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对自身核心素养的评价、自身的优势及不足以及培养需求等几部分展开。

通过对H学院105名本科实习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价值观与态度、专业知识等方面总体表现较好,在提到涉及价值观的一些案例中,如有关“你如何看待儿童”“在儿童有错误行为时教师应该如何指导”等问题,98%的学生都能够运用正确的儿童观来回答,并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具有较为正确的价值观及态度,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在对访谈材料进行梳理过程中,“喜欢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专业”“爱心”“耐心”“责任心”等词语出现频次较高,“热爱”一词在每位同学的对话中都出现过至少一次,可见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有自己的认识且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对待幼儿有耐心、有责任心,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但与此同时专业能力略有不足,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教育机智、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经统计,95%的学生表示自己在组织活动时有创新意识,但是创新能力不够。85%的同学认为自身缺乏教育机智,无法灵活处理问题情境;77%的同学认为自己在组织能力上较为欠缺,组织与管理度的把握上经验不足;75%的学生表示自己比较逃避与家长的正面沟通,更多是观察老师如何沟通。

聚焦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的困境,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进一步访谈得出,培养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不够,在人才培养上学生知识的获得大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发展上还是以知识为本位,掌握知识理论但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师范生综合能力发展不均衡,实践经验不足。

二、基于学生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问题分析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日益得到重视,开始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困境的分析进一步剖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育理念与方式有待更新

教育理念和方式在核心素养培养中起着引领的作用。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到位,把核心素养单一地理解为知识和技能,究其原因是受教师的理念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需要加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识,告别以知识为本位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学生的参与,但还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参与、讨论为辅,在教学课堂上学生表达的机会不够,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教育机智无从培养,教师应该注重深度学习,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进行表达、沟通和交流。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机制不完善

在培养机制上要注重價值观及品格、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各方面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上弱化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不是单一的,而是各个方面的综合。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导致学生没有建立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无法灵活应对实践中出现的变化。在实践方面,缺乏丰富的实践机会,除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安排的实习、见习外,接触幼儿园等机构的机会较少,并且见习和实习缺乏延续性。[2]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不丰富

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应是多样化的组合,通过访谈了解到除了课上教学、课下的活动及见习、实习、研习外,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不够丰富。学生需要的是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需要对今后的工作场域与环境有所了解,除此以外还希望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去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希望自身的发展与规划能够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伴而行,明确培养路径,有所计划,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发展。

(四)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在对核心素养进行评价时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在评价时较关注标准答案和知识的本身,而不是学生能够运用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评价形式较为单一,在评价方式上还是以考试、论文、提交作业等传统方式进行考核居多。并且每个阶段、每门课程独立考核,没有建立连续性、系统化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机制导致学生会延续以知识为本的学习观,注重知识而不注重知识的迁移、创造与更新。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核心素养培养上的需求进行归纳梳理,基于学生的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人才培养具体举措,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式

加强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师需要强化对人本主义思想、深度学习理论与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的理解与研究,以学生为主体,在核心素养培养上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也要注重学生能力以及价值观的培养,由重理论知识转变为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新教学方式,以深度学习作为核心素养重要培养路径,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法,如案例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情境式学习,加强自主學习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行深度学习。[3]

目标导向式学习,即在学习每门课程之前向学生介绍学习这门课的价值和意义以及与实践的关系,以便学生能够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理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进而迁移到实践中去。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

依据《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系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以培养学生价值观、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为核心,既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也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优化课程模块,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开设人文及社会科学课程,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调动知识去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如将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与学前领域相关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由学科专业教师教授相应的学科知识,同时在教学法课程上进行模拟;或者专业课教师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将学科知识与专业教学相联系,打破二者之间的壁垒。除了开设专业理论相关课程以外,还需要开设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多样化课程,如园本课程、安吉游戏课程、儿童创意美术、儿童戏剧课程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教学中育人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

(三)建立健全实践机制,丰富实践教学

教育见习、实习、研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的重要环节,应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研实践平台,建立一个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库,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引入多元指导要素,为学生构建幼儿园—高校—学生学习共同体,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学习小组联动,建立师徒制,进行师徒传帮带活动,带领学生参与教研、研习及实践训练,共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师范院校应建立健全见习、实习机制,教育见习、实习不间断,每学期根据所开设课程安排幼儿园见习任务,在低年级学期可以让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学习,了解幼儿园实际的情况、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等基本情况,形成对幼儿初步的认识;到了高年级组织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行为观察活动及教研活动。通过参与一日生活和课堂教学,对实际的情境进行观察分析,对教师、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评价,可以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之中,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念及行为。通过参加幼儿园教研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及实际情况,能够有所思、有所悟,将实践和理论进行连接,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获取更多的实践性经验。组织跟幼儿园相关的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服务活动,如送教、送演等志愿活动,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一体化。

(四)开展多样化活动,营造核心素养培养氛围

营造核心素养培养氛围,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讲座及培训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可以围绕专业发展、职业发展、发展方向规划等专题模块开展专业发展讲座,让学生对职业前景以及自身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做到心中有数,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优势与特点,形成初步的核心素养发展规划,将核心素养发展规划与职业发展规划相联系。[4]每一学期围绕开设的课程邀请校外优秀幼儿园园长及老师开设讲座,传授实践经验与幼儿园教育实际情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核心素养不是知识和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不断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因此需要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去习得。如通过技能训练的形式,学生在教师一对一指导下进行活动设计,设计完成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说课、模拟授课训练,可以邀请幼儿参与到授课环节,给学生呈现真实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请同班学生扮演年龄阶段相仿的儿童进行配课。这样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让试讲的学生体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情境,在情境中体验教学,解决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管理能力与教育机智;另一方面可以让配课学生从幼儿的视角来评价活动组织的情况,能够更加理解幼儿的行为。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素养需要不断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方可获得,除了需要学习知识以外,还需要将知识通过运用加以理解和内化,进而沉淀形成自身的核心素养,因此,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通过开展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设计比赛、游戏设计与玩教具制作比赛、儿歌弹唱比赛、儿童舞蹈创编大赛、幼儿故事比赛、儿童剧表演等综合性的活动,以赛促练,培养学生的能力、胆量,增强自信心,营造更优质的学习氛围。

(五)以评促学,构建符合岗位要求的评价体系

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构建符合岗位要求的评价体系,依据此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与素养,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及时的评价、多样化的评价。根据专业标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考核,明确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应达到何种程度,通过不同的课程具体指向何种素养的培养以及毕业时应达到何种水平。注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注重结果,更要通过过程性评价来评价学生的素养,不仅仅是考试,还需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评价学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如在班级管理课程中可以提供真实情境和案例让学生与幼儿和家长沟通,进而评价学生的班级管理能力;在活动设计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学活动,模拟授课,相互评价,进而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在完善教学评价机制过程中邀请幼儿园指导教师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将校内与校外导师的评价相结合,同时注重过程性的记录与评价。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38-140.

[2]顾颖颖,顾馨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20(35):193-196.

[3]田慧生.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29-67.

[4]黄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53.

猜你喜欢
核心幼儿园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爱“上”幼儿园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