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
距离北京环球影城9月20日正式开园营业还有一段时间,关于它的讨论已经热翻了天,先是有内测票的人在朋友圈“炫富”,之后是各种体验报告、攻略、吐槽,此起彼伏。这座“世界上占地面積最广、开园规模最大”的环球影城还未真正开业,就已经成为又一个网红打卡地。
1964年,位于洛杉矶的好莱坞环球影城第一次对公众开放,迅速风靡欧美。自上世纪80年代起,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乐园不断拓展海外版图,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这两大主题乐园,都是依托好莱坞电影的IP资源,打造沉浸式的情景模拟、环境体验和游乐设施。但环球影城又有一些独特之处。迪士尼乐园的IP以漫画、动画和漫改电影为主,著名角色多为卡通形象,流行故事也多是童话题材,倾向于营造温馨合家欢的氛围;而环球影城的IP在角色类型上则更加丰富多元,同时在题材上也包含更多“全年龄向”的内容,拥有更多适合组队冒险的刺激项目。
如果说迪士尼乐园更适合童年,那么环球影城无疑是“大人的乐园”,属于“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在这里,游客可以穿越到《侏罗纪公园》的恐龙世界,在霸王龙的追逐下发出尖叫,在翼龙的翅膀下滑翔飞行;可以穿梭在《变形金刚》的“巢穴部队”基地里,和汽车人一起保卫火种源,近距离感受令人血脉偾张的高科技战斗;可以穿行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在奥利凡德魔杖店里挑选属于自己的魔杖,或者说,“被魔杖所挑选”;还可以在中国独有的功夫熊猫园区里获得“大侠”的尊称,享用阿宝爸爸烹饪的美味面条……
这种文化IP与体验型旅游相融合的项目,既可以作为文创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让跨国企业获得IP授权衍生品的收入;也可以作为有助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新型旅游产品,推动地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还可以给影迷带来“打破次元壁”的圆梦体验。在理想的情境下,的确堪称“三赢”的局面。
不过,环球影城若要实现这种“三赢”局面,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各个园区之间的割裂感较为严重;其次,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尝试过于生硬、粗糙,很可能适得其反;最后,过度迎合下沉市场的短视频营销泛滥。这些因素,最终都有可能对核心消费群体所追求的沉浸式体验造成破坏。
前有“土味宣传片”遭网友群嘲,后有园区内食物价格过高引争议,再有酒店布置被游客吐槽“冥婚主题的密室逃脱,要么就是犄角旮旯儿的农家乐”……这些无疑已经“吓”退了一些潜在游客。等到真正开园后,这个高成本、大投入的主题乐园是否跟得上大众,尤其是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和认知,还有待检验。至于未来是否能成为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先胜过上海迪士尼再说吧”,有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