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政治命题规律 构建科学备考体系

2021-09-28 06:01孙逸豪蔡建元王同林
求学·理科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主观题时政热点

孙逸豪 蔡建元 王同林

202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包括甲卷和乙卷两个卷种。其中思想政治学科命题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遵循“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通过情境设计提高能力考核的有效性。

一、试题分析及命题特点

纵观202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甲、乙两套政治试题,我们发现其命题角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稳”字当头,稳中求变

与2020年相比,202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甲、乙两套试卷在试题结构、分值大小、模块比例等方面都保持了稳定性。例如选择题12—15题为经济生活试题,16—18题为政治生活试题,19—20题为文化生活试题,21—23题为哲学试题,仍为近几年常见的“4323”结构;主观题仍为三题五问,由38题经济生活试题、39题政治生活试题以及40题的哲学和文化生活试题及开放性试题构成。从各板块所占的比重来看,经济生活试题仍然是高考中的重中之重,其次是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最后是文化生活。

两套试卷避免了偏、难、繁、怪的题目,呈现出熟悉感和亲切感,考生对一些题目的情境材料和设问会觉得似曾相识。如全国甲卷第38题考查如何“着力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的经济生活举措,该题涉及的扩大消费需求一直是经济生活中的核心考点和重大时政热点,也是各地模拟考试命题的重点。全国乙卷第23题考查漫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蛋得……》所包含的哲学原理,而这幅漫画并不新鲜,很多辅导资料都曾以该漫画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来命题。虽然高考中这些“熟题”的考查角度和层次仍然是聚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但考查方式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测试考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令人耳目一新。

2.价值引领,贴近时代

两套试卷突出思想性、政治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主题,紧扣时代脉搏,选取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的重大热点主题。

两套试卷对时政热点的考查,重在以时政热点为情境载体,要求考生融汇政治学科的思想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推理,这避免了考生不必要的死记硬背。如全国甲卷第17题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决定》设置情境,考查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增加的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性质。即使不了解这一时政热点,若考生能准确掌握并灵活运用人大的立法权、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等基础知识,也能答出正确答案。

3.素养导向,突出主干

两套试卷设置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丰富性等特点的良好问题情境,突出对考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考查。如全国乙卷第40题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从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要求,习近平提出“一代一代共产党人都要不断地接受人民的‘考试、执政的‘考试”,我们党在一场场历史性考试中交出了优异的答卷,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青年在人生考试中交出合格答卷等多维度展开,在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在情境探究中解决问题,全面测试考生的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关键能力。

两套试卷突出考查学科主干内容,培养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近年来,全国文综卷对少数主干内容反复考查,如2018年全国卷Ⅲ、2019年全国卷三套试卷、2020年全国卷Ⅲ都考查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021年全国甲卷以选择题(22题)的形式继续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020年全国卷三套试卷都考查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021年全国乙卷则以问答题(40题)的形式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關系。

二、备考重点及复习策略

1.紧扣教材主干核心内容,构建扎实全面的知识体系

考生要深入透彻理解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教材主干核心内容为生长点构建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构建既要突出重点、高考必考点、常考点,又要全面细致,关注高考的不常考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有三种方式:教材编排结构式、行为主体式、核心问题式。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都可用这三种方式构建知识体系。从高考考核要求来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知识体系逻辑架构较为适宜。

对于生活与哲学板块的内容,考生可根据教材的单元、课、框题、目、主干知识的逻辑编排构建知识体系,如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属于唯物辩证法板块,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四个内容。联系观又包括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等原理。

对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板块的内容,考生可以通过行为主体来构建知识体系。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个人,包括消费者、劳动者、经营者、投资者、纳税人、市场经济活动参与者;第二种类型为企业,可分为公司、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第三种类型为政府(国家)、市场。政治生活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公民、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

对于文化生活板块的内容,考生可以核心问题为基点,形成一个以此核心问题为中心的知识系统。文化生活有三大核心问题:我们的文化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文化、我们如何发展文化。以“我们的文化是什么”构建知识体系,可从“古今中外”的文化来展开。这里的“古”指传统文化,“今”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指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外”指外来文化。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构建精确简约的时政热点知识体系

只有学以致用,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依托真实、鲜活、复杂的时政热点情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使政治学科的知识能力素养真正落地生根。例如,文化自信的考点知识向来是高考主观题考查的重点,且大多为结合时政热点进行考查。2018年文综全国卷Ⅱ第40题,要求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2020年文综全国卷Ⅰ第40题,要求说明弘扬中医药文化对于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2021年文综全国甲卷第40题,要求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这些题目设置的时政热点情境不同,对文化自信这个考点知识重难点的考查范围也有所差异。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够更深刻地把握考点知识的本质内涵、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

构建精确简约的时政热点知识体系,需要既突出重大时事热点,也涵盖一般性时事热点。考生可将时事热点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分类汇总,这有利于考生运用教材中的某一主干核心知识统领分析多个时政热点,提高备考效率。对一些重大时政热点,要综合运用必修一、二、三、四的知识系统去认知分析,解决問题。

关于时政热点的备考复习,必须做到简约,考生只需要高度重视与课本主干核心内容关联度高、吻合度高的时政热点,不必面面俱到。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始终是时政知识的“源”与“本”。近年来,一些重大理论、政策的时政术语,直接出现在高考客观题选项或主观题答案中,因此考生要拓宽视野,多关注时政热词、新概念、新名词,做好知识储备。

3.强化精准有效训练,构建规范灵动的题型体系

第一,训练必须高效适量,有针对性,不能“机械刷题”。考生需要加强错题纠错训练,完善认知体系;进行专题训练,提高应试技能;加强高考模拟训练,提高实战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强化高考真题训练,增强规范答题意识。

第二,重视阅读能力培养,提升信息提取解读能力培养的首位度。文本阅读训练的重点为:设问(选项)包含的要素、指向,文本材料的导语、主题句、层次、主体、行为、结果。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审题,既要注意文字型文本,更要注意图片、图表等类型的文本。

第三,高考必备的重点题型涉及图表题、图像题、漫画题、传导题、影响题、分析说明题、意义题、关系题、建议措施题、开放性试题等。考生要熟练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和解题模板,但不能生搬硬套。

第四,确保选择题部分得极高分和满分是政治高考得高分的关键。考生要特别注意选择题的设问方式。对于“这表明、由此可见、这体现……”这类设问要求选项不能过度推理,如2021年全国甲卷第19题、全国乙卷第16题。对于“这旨在、这是基于、这有利于……”这类设问要求选项要间接推理,如2021年全国甲卷第18题、全国乙卷第15题。考生对选项要字斟句酌,要审查选项与设问、材料之间的契合度。组合选项一定要先整体后局部,先确定一定要选的选项,排除一定不选的选项,再结合设问进行选择。切记不要过度演绎,杜绝孤立审查选项。

第五,主观题部分是政治学科失分大本营,但也是得高分的主阵地。解答主观题时,考生要以设问逻辑统领材料,以设问和材料来定位考点知识。设问给定具体考点知识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运用考点知识整合材料和对材料进行条分缕析。对材料要进行精读精分,要注意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准确划定关键信息,善于发现材料关键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对应词。考生可以概括总结常用答题技巧,比如主观题的设问剖析法、材料分层归纳法等。高考主观题的答案通常由设问、考点知识、材料、时政知识这四部分组成。答题时,在布局合理、政治术语运用、要点条理分明、层次清楚、字体工整等方面,考生要及时总结得失成败,养成规范化答题习惯。

猜你喜欢
主观题时政热点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4月高考热点关注
时政
时政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