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旅

2021-09-28 15:50周律周宪
中国军转民 2021年7期
关键词:儿童团安源矿井

周律 周宪

舅舅吳运铎祖籍湖北汉阳,从祖辈起就是地地道道的穷苦人家。上世纪初,因生活难以维持,外祖父带全家投亲靠友来到了当时南方最大的煤矿——江西萍乡安源煤矿谋生。1917年1月17日吴运铎出生在安源。小时候就经常听到外婆和妈妈讲述她们在安源的生活及舅舅们小时候的故事。后来看了舅舅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对他在书中描述的童年和少年的成长经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安源看看,去追寻舅舅成长的足迹,亲身体验亲人们当年生活和成长的环境,渐渐地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一种强烈向往和期待。

2019年9月,为迎接国庆70周年,湖南卫视拍摄一部有关吴运铎英雄事迹的电视专题片,邀请我俩陪同到安源煤矿采访和录制节目。机会来得这样突然,让我们万分欣喜。国庆前夕,一个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日子,我们随同湖南卫视摄制组前往江西萍乡安源,踏上了梦寐以求的还愿旅程。清晨,采访车从长沙出发沿高速公路向东南行驶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江西萍乡安源区,再沿牛形岭公路而上,半山腰上一个宏伟的建筑《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大楼,矗立在我们面前。在阳光的辉映下,大楼两侧毛主席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格外醒目,楼顶中央树立着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头像,坚毅的目光注视着这块红色大地。安源!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我们终于来到了您的身旁。

纪念馆领导热情接待了湖南卫视采访组,简要介绍后,陪同我们参观纪念馆。1898年建立的萍乡安源路矿(安源煤矿和运煤专线萍醴铁路)是清朝末年洋务运动产生的中国第一个官办现代企业——汉冶萍公司(湖北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江西萍乡安源煤矿)的组成部分。有工人17000多人,是当时中国聚集产业工人最多的地方。纪念馆一内段段文字,一张张图片,一组组雕塑,将我们带到了当年那暗无天日的年代,在帝国主义、官僚买办阶级,封建把头势力敲骨吸髓的剥削、压榨下,安源煤矿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还常常拿不到微薄的工资,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朝不夕保、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如影随行的矿难,随时吞噬、夺走矿工们的生命。(上世纪60年代电影《燎原》真实地反映当年安源煤矿工人悲惨状况。)处于水深火热的安源工人多么企盼有人指引他们一条道路,求得自己的解放。1921年8月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劳动组合书记部,其承载的历史使命必然将党开展革命斗争的重点放到了这里。1921年秋天,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会后不久,中国共产党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共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就风尘仆仆的来到安源,调查煤矿工人现状,宣传马克思主义。(1971年青年画家刘春华创作的经典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时刻)毛主席先后三次来到安源,在安源期间,深入矿井,走访家庭与工人谈心,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剥削,宣传革命道理,告诉工人们要不受苦,不受压迫,只有组织起来,团结一致,跟资本家反动势力斗,才能争取自己的生存权益。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卓有成效的努力开拓下,1922年2月创建了党在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5月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第一个工会组织)开办了工人文化补习学校和工人子弟学校。工人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革命的道理,明白了斗争方向。这些盘古开天,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生事物,强烈地吸引了广大工人积极参加,极大地唤醒了广大工人的阶级觉悟。据外婆回忆,外公经常到工人俱乐部去上课或开会,每次回来,脸上都露出了平日难得见到的笑容。可想而知,党在安源开展的革命活动,对外公及广大工人的影响有多么大。1922年9月,工人要求资方补发拖欠的工资,遭到资方无理拒绝。忍无可忍的安源路矿工人在党领导的罢工指挥部的精心组织下(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奇任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决定举行罢工。9月14日,汽笛长鸣,声势浩大、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大罢工的口号是“先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第一次向反动当局提出了中国工人阶级鲜明、响亮的政治述求。全国及海外多家报社争相报导,社会各阶层、团体纷纷支援。在刘少奇等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广大工人同仇敌忾,空前团结,罢工持续了五天,反动当局被迫答应了工人代表提出的“增加工资,承认工人俱乐部有权代表工人……等十三条全部要求”。轰轰烈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了完全胜利。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具有历史意义,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革命斗争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篇章。毫无疑问,这些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给年幼的吴运铎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果然,在纪念馆一个展柜里,一张发黄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儿童团名单》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名单上写着:吴运铎,儿童团东区组织委员兼宣传员。讲解员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儿童团是中国共产党安源路矿支部领导下的中国第一个少年儿童组织。1922年9月罢工胜利后,吴运铎进了免学费的工人子弟学校读书,9岁参加儿童团,虽然年纪小组织能力强,活动积极性高,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东区组织委员。每天下午放学后,他就带领儿童团员到街上宣传从俱乐部和儿童团听来的革命道理,号召工人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封建势力,抵制洋货,劝导大家禁烟(大烟)、禁赌……每逢俱乐部开会或有重大活动,儿童团员站岗、放哨、送材料,吴运铎带领团员们都干得不亦乐乎,非常起劲。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我们深切的体会到,舅舅之所以成为一个奋不顾身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这些早期的革命活动教育和影响了他,是安源这块红色热土哺育了他。

参观完纪念馆,我们来到了当年毛主席经常下矿井的总平巷矿井入口原址,这里完全保留了当年原貌。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瞻仰了总平巷矿井,以及离矿井不远处毛主席在安源开展革命活动的旧居(毛主席先后三次到安源都住在这里)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等革命遗址。置身其间,时光似乎倒流,我们仿佛看见在漆黑的矿井里,在旧居昏暗的油灯下,毛主席正在与工人们促膝谈心宣传革命真理,仿佛听见刘少奇在工人俱乐部广场上,慷慨激昂的号召工人们奋起斗争,争取自己的生存权益……这里的每一处遗址,每一件文物都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丰功伟绩。

在总平巷矿井后面一个叫“八方井”的小山坡,是当年舅舅全家九口人居住的地方。简陋的房屋没有了,只有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从这里伸向远方。我们想起了舅舅在自传《把一切献给党》书中对这里的描写,原来这里是舅舅“劳动的开端”的起点。大革命失败后,安源煤矿停工了,矿工们的生活更艰难。舅舅全家九口人连稀粥都喝不上,十二岁的吴运铎也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我们凝神望着远方延绵起伏的山峦,似乎看见一个瘦弱的孩子挑着一担煤,吃力地沿着崎岖的山路,咬紧牙关,正艰难地爬行……晚上,筋疲力尽的他回到家里,母亲望着小运铎红肿的肩膀,流血的伤口,心疼的哭了。触景生情,想到《劳动的开端》中的描述,我们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938年,舅舅怀揣安源党组织的介绍信,从这里义无反顾地走向抗日前线,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事业,从此再没有回到安源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然而,安源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令他魂牵梦萦,无比思念。晚年,战争年代留下的几十处伤情,讓他备受折磨。病床上当痛疼难忍时,他就打开录音机听现代革命京剧《杜鹃山》中女游击队长柯湘的一段唱腔“家居安源坪水头,三代挖煤做牛马……”。这是他最喜欢的听的一段唱腔。每当此时,他都会陷入沉思,凝神遥望南方的天空,浓浓的乡愁让他忘却了伤病,忘却了疼痛,大家都知道他又在深情回忆在安源的种种往事,那里有他的童年,他的青春,有他的痛苦,他的欢乐,还有他永远割舍不了的亲情、友情。安源是他的根,是他亲爱的故乡!

这是一次寻根之旅,朝圣之旅,虽然时间短促,但收获颇丰。百闻不如一见,过去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安源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更重要的是我们清楚了先辈们历尽艰辛从这里走出来,今后,我们要沿着他们走过的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再见了,红色的安源!再见了,亲爱的故乡。

(作者简介:周律、周宪系中国兵器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退休员工,是“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外甥)

猜你喜欢
儿童团安源矿井
中共安源支部的创建和发展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星星火炬放光芒:儿童团的故事(1)
山西革命根据地抗日儿童团工作探析
矿井通风技术及系统优化设计要点分析
山西平遥县兴盛佛殿沟煤业有限公司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
安源党校
废弃矿井变成主题公园
中央苏区儿童团的总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