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职业大学 唐业茂
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分别在十九大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中国工匠,打造中国品牌。江西省近年来每年开展“赣鄱工匠”“能工巧匠”评选活动,奖金高达10万元,这些举措为树立“赣鄱工匠”品牌,助力江西制造2025起到了引领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之中,让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工匠精神在学生身上打下不褪色的烙印,成为高职院校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赣鄱工匠精神是赣鄱工匠历经数代发展和传承赣鄱技艺,与赣鄱文化结合,形成的独有精神品质。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有72道工序,每个工匠一生只做一道工序,如发现瓷器发色不纯、器物不端正等瑕疵,立即打碎,力争把每件器物都做成传世精品,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匠心正是当下中国制造进入质量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南国药都樟树中药炮制技艺名扬天下,清朝时樟树镇有80%的人“吃药饭”,樟树曾经流传这样两句话:“赤膊草鞋去,长袍马褂归”“药不过樟树不灵”,说的正是樟树制药人白手起家、敢闯敢干的精神,不断创新制药技艺以达到治疗灵验的效果,这正切合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江西永修的“雷氏世家”建造了故宫、圆明园、颐和园等众多传世建筑大作,“样式雷”的“画样”和“烫样”与现代建筑理论与方法惊人的雷同,“一家样式雷半部建筑史”说的正是雷家世代开拓进取、务实求真的精神。赣鄱工匠人物和事例还有很多,不再赘述,但他们都具有共同的“精益求精、埋头苦干、不畏艰难、推陈出新”的精神。
我们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对江西省内8所高职院校开展了调查,学校层面主要以访谈形式调查部分领导、技能大师、教师,学生层面以问卷形式调查他们对赣鄱工匠精神的感知和认识。总计收到有效问卷426份,通过分析发现,学校层面赣鄱工匠精神传承断层,表现为教师缺少传承思维,赣鄱工匠精神的传承途径缺失,学校没有对赣鄱工匠精神传承进行评价;学生层面传承缺位,表现为学生对工匠精神没有感知和认知,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养。
根据烙印理论,产生印记需要四个要素:有可以被烙印的对象、有施加烙印的源头、有恰当的烙印过程、保持烙印不褪色。传承赣鄱工匠精神的最终目的是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上打下工匠精神的烙印且保持不褪色,甚至扩大印记,持续发挥影响力,将赣鄱工匠精神印记从学校带到企业。
烙印者处于敏感期是可以被烙印的前提。作为被烙印者的高职学生,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充满期待,也是职业的起点,犹如一张白纸,可以填涂,先入为主。另外,江西本地的高职学生对江西的工匠精神容易有认同感,易于烙印。综上两点,我们在高职学生入学时就积极开展赣鄱工匠精神教育教学活动,并发放课题组编写的《赣鄱工匠精神读本》,读本以赣鄱工匠故事为主,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发挥着正向激励作用。
1.传统赣鄱工匠精神的源头
江西地区技艺兴盛,古窑址和古陶瓷遍及全省,素有“瓷国明珠”的美誉,瓷都景德镇的制瓷技艺更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享誉古今;南国“药都”樟树在明成化年间就成为全国重要的药材生产地、贸易集散地;清代九江永修雷氏世代担任皇家建筑设计师两百多年,“样式雷”发明了“烫样”建筑模型,建造了圆明园和颐和园等众多的宫殿、皇陵,名扬天下。
2.畅通生成赣鄱工匠精神印记的途径
将这些优秀的赣鄱工匠精神写入教材,带到课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例如,建筑类专业可以将“样式雷”的“烫样”和现代建筑行业的一些“能工巧匠”和“赣鄱工匠”事例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根植工匠精神。
主动对接校园外部环境,将国家的智能制造2025战略在校内广泛宣传,将相关工匠精神的影视作品在校内推广传播,积极参与教育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技能大赛活动。在学生经常活动的教室、食堂和寝室,针对性地以宣传栏形式介绍“挟技艺走四方”的樟树制药技艺、掌管皇家建筑两百多年的“样式雷”传奇、“白如玉、明如镜”的景德镇陶瓷技艺。根据学生手机不离手的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技能大师”“杰出校友”“劳动模范”等。
烙印者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被烙印者生成印记。首先,编写适合高职学生易于接受的赣鄱工匠精神校本教材,使精神的“虚”落于教材的“实”处;其次,制定赣鄱工匠精神传承方案,使烙印者教师在传承工匠精神时有依据;最后,多方位、多角度开展赣鄱工匠精神教育教学活动,除了根据专业情况选择大师工作室传承、校企合作传承、思政课堂传承、专业课实习实训等传承活动外,每月开展一次赣鄱工匠精神传承活动,反复强化赣鄱工匠精神印记的深度和广度。每月开展的传承活动如下表所示。
赣鄱工匠精神传承活动月安排表
续表
印记可能随时间推移、环境改变消退,因此必须构建一套赣鄱工匠精神评价体系来监测赣鄱工匠精神印记的生成、持续发展或消退,倒逼印记生成、成长扩大,直至自我复制、自我形塑,培育“带得走”的赣鄱工匠精神。
在学校层面,要对赣鄱工匠精神的评价统一部署,院系分专业组织测评,由行业技能大师、职业教育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校内教师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指标,指标要量化细化,分三级落实,每个指标的标准要描述清楚并赋予分值。例如,参加国家级比赛获一等奖20分、二等奖10分,参加一次工匠精神体验活动3分,被实习单位评为优秀8分、良好5分。赣鄱工匠精神的测评还要与人才培养方案对接,测评的结果是学生学年综合测评的一部分。另外,要注意监测学生因环境改变的赣鄱工匠精神变化情况,例如监测学生寒暑假前后、顶岗实习前后的变化,对赣鄱工匠精神印记的消退或持续及发展扩大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应对措施。
传承江西本土的赣鄱工匠精神,江西区域内高职学生容易有认同感,易于接受,有利于江西高职院校开展工匠精神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同时,以江西为地域范围研究赣鄱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的传承,将会丰富赣鄱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并能给全国工匠精神的传承研究带来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