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炜博,唐仕芳,张娅琴,马娟,熊闯,邵天伟,母开红
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儿科,重庆 401120
维生素D 缺乏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以骨骼畸形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2 岁以下的婴幼儿,早产儿由于妊娠不足37 周,因此各器官发育不成熟情况较为严重。近年来随着早产儿发病率逐渐升高,其近期、远期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也日益增长,一项临床研究表明,早产儿已属于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人群[1]。
早产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 缺乏的现象, 而维生素D 缺乏也是导致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炎性疾病等高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维生素D 是一种能够促进机体健康的必要物质, 在代谢中也占有重要作用。另外由于早产儿在快速成长过程中对蛋白质、能量等具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对早产儿予以足量稳定的维生素D 供给有助于其健康成长发育, 同时维生素D 在对机体免疫功能调节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在早产儿娩出后早期予以补充维生素D,能够对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也具有重要作用[2]。 该次研究,该院在2019年2—12 月一共收治了60 例早产儿, 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展开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分别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中早产儿的胎龄为 28~35 周,平均胎龄(32.1±1.3)周;男女患儿的比例为 18∶12。 对照组早产儿的胎龄为 29~37 周,平均胎龄(32.6±1.4)周;男女患儿的比例为16∶14。 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表示同意作为该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儿通过常规的奶粉进行喂养,观察组患儿以对照组为基础,出生后第3 天开始补充维生素D(国药准字 H35021450),补充 500 U/d,连续服用 1 周。
对两组早产儿的血清中Ca、 血清中P、25-(OH)D 水平,比较两组早产儿的 IgA、IgM、IgG、IL-2 水平。通过免疫比浊法对 IgA、IgM、IgG、IL-2 水平进行测定, 采用常规生化法对血清中Ca、 血清中P 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5-(OH)D 进行测定。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血清中 Ca、血清中 P、25-(OH)D 水平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早产儿的血清中Ca、血清中P、25-(OH)D 水平比较[(),mmol/L]
表1 两组早产儿的血清中Ca、血清中P、25-(OH)D 水平比较[(),mmol/L]
组别 血清中Ca 血清中P 25-(OH)D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2.29±0.19 2.06±0.20 4.567<0.05 1.47±0.20 1.01±0.10 11.268<0.05 31.76±3.95 25.26±4.16 6.206<0.05
观察组早产儿的 IgA、IgM、IgG、IL-2 水平高于对照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早产儿 IgA、IgM、IgG、IL-2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早产儿 IgA、IgM、IgG、IL-2 水平比较()
组别 IgA(g/L) IgM(g/L) IgG(g/L) IL-2(pg/L)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0.05±0.03 0.09±0.02 6.076<0.05 0.21±0.09 0.12±0.10 3.664<0.05 8.04±1.43 7.06±1.30 2.777<0.05 4.68±0.95 3.36±0.85 5.672<0.05
早产儿的临床表现常可见皮肤青紫、 呼吸暂停、嗜睡、惊厥、尖叫、肌无力及眼球异常转动等症状[3]。越早产则皮肤越薄, 组织含水量多、 有凹陷性压痕、色红、皮下脂肪较少,其体温一般不稳定,早产儿产热的作用往往受到限制,肌肉较少且张力低,因此不能改变姿势避免热量丧失。 同时,由于早产儿出汗功能不全也容易导致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4]。 早产儿往往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较差,轻微的感染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受早产儿发病率逐渐升高的影响,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免疫能力、适应能力等均较差,因此容易导致临床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患儿在母体中摄取的维生素含量较少,早产儿在分娩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也常会有维生素D 缺乏的表现[5],主要是由于肾小球、肾小管不成熟,肾小球滤过率低,尿素、氯、钾、磷的清除率也低,蛋白尿较为多见,钙、磷及维生素D 的储存较少,使得钙磷的一般供给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对于早产儿必须进行血糖测试、脑电图检查、CT 检查、血液检查、胸片检查等,以对早产儿的身体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并及时予以积极治疗[6]。
维生素D 属于机体内一种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不仅具有调节人体钙磷代谢及维持血钙、磷平衡等作用,还与肿瘤、传染性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发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7]。 同时维生素D 作为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是一种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结构类似的固醇类衍生物, 其主要成分为维生素D3(胆骨化醇、胆钙化醇)、维生素D2(骨化醇),在膳食纤维中主要来自鱼肝、蛋黄、奶油等动物性食品中,并且在机体摄入后会在胆汁存在情况下从小肠吸收,以乳糜状微粒的形式运入血中,并在肝、肾、线粒体羟化酶作用下转变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 有利于钙和磷以骨盐的形式沉积在骨组织上,促进骨组织钙化[8]。
临床一般是由于维生素D3使Ca2+通过成骨细胞膜进入骨组织的结果, 而维生素D3的缺乏可导致钙质吸收和骨矿化障碍,引起佝偻病的发生,并且仅从食物中增加钙质,仍难以满足骨骼钙化的要求,1,25-二羟维生素D3对骨组织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不仅会提高成骨细胞活性,而且增加成骨细胞数目,但当超过生理剂量时,则会提高破骨细胞的活性。 依据临床研究, 机体内维生素D 的含量对于免疫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9],维生素D 通常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也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性免疫调节剂。当机体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时,1,25-二羟维生素D3通过增强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能力,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另外当机体的免疫功能缺乏时,还可以通过抑制激活的T 和B 淋巴细胞增殖,从而维持免疫平衡。 结合对其免疫功能调节的机制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是通过1,25-二羟维生素D3 受体介导以及抑制原单核细胞增殖而间接刺激单核细胞增殖,促进单核细胞向有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转化[10]。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Ca、血清中P、25-(OH)D 水平分别为 (2.29±0.19)、(1.47±0.20)、(31.76±3.95)mmol/L,观察组的血清中 Ca、血清中P、25-(OH)D 水平高于对照组早产儿;观察组早产儿的IgA、IgM、IgG、IL-2 水平高于对照组早产儿。 张霞[11]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早产儿的血清中Ca、血清中 P、25-(OH)D 水平分别为(2.24±0.15)、(1.23±0.08)、(31.75±3.84)mmol/L,优于对照组(P<0.05),与该次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
综上所述,早产儿通过补充维生素,可以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