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芳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068]
《百年孤独》与《百年不孤》分别是马尔克斯和陶少鸿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所创作的长篇巨作,两部作品从不同的视角描写了两大家族的发展史,揭露了社会现实,反映了丰富的人性。两部作品有很明显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两部作品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的差异,前者是通过孤独的灵魂反映出整个拉美的孤独,而后者则是通过整体团结奋斗来表现善与德。但由于陶少鸿也曾受到了马尔克斯写作方式的影响,这两部作品在某些主题上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百年”对应着“生死”,象征着人从生到死的一生;“孤独”对应着“不孤”,这二者都是人性不可避免的因素。本文主要从死亡、孤独两个主题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研究。
《百年孤独》与《百年不孤》讲述的都是家族兴衰,通过对很多鲜活的人物最后都逃脱不了死亡的描写,来表达生命的脆弱与和平的美好。这两部作品主要包括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百年孤独》整个情节都在围绕着即将死亡、正在死亡、已经死亡的过程而开展,而《百年不孤》则是围绕着团结奋斗、生命的光明、活下来而开展。
自然死亡是指符合生命和疾病自然发展规律,没有暴力干预而发生的死亡。在这两部作品中,自然死亡的人是这个民族的代表,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百年孤独》中,活得最久的是乌苏拉,她从精明地建造了一个布恩迪亚家生活的宫殿开始,一直到自己失明,都是整个家族的掌舵人。另外一位爱吃土的女孩儿丽贝卡,丈夫死后,她失去了活着的乐趣,一直等待死亡的来临。但是等待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她最后不能如愿地早死,只能孤独地活在这个世上,直至整个家族消失。同样,很久以前就等着死亡到来的阿玛兰,缝合了她的裹尸布,然后又拆开了它,在孤独中等待死亡的到来。死亡与活着并没有分开,他们孤独地活着,期盼死亡的到来。生是死的必经过程,死是生的最终归宿。
在《百年不孤》中,岑国仁安静平和地离开了,这个家族最后也通过岑晓红、宋子觉等得以延续百年甚至千年。土地改革时,岑励畬被误打而不甘心,他接下来的生命意义便是找到那个打他的人,当最后知道真相是被误打才死去。岑励畬的儿子岑国仁成了植物人,七年之后才醒来。脆弱的生命总有很多意外发生,但是德与善是需要每个人一生坚守的。百年的生命会流逝,但百年的历史已经存在于世。整个传统的乡绅文化反映出,好人有好报是这本书的代名词。《百年不孤》中正常死亡的人,都是经历磨难却依然坚持着德与善。
每一段历史都有见证人,这正是作者为了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整个历史而设置的。这两部作品中正常死亡的人都生活了百年,他们经历了战争和改革的磨难。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能够正常死亡实属不易。两篇作品通过对正常死亡的人物故事的描写,传达出德与善始终是人们应该坚持的信仰。
非自然死亡是指由于生命或疾病发展规律以外的因素而提前发生的死亡。这两部作品的非自然死亡原因主要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的死亡有战争死亡、社会死亡,内因的死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死亡。
《百年孤独》中战争死亡的有第二代的长子和十四个奥雷利亚诺上校的儿子,他们由于政权的争夺而被蓄谋杀害。还有因为反抗暴政而被杀死的几千人,最后被火车拖走,不知去向。战争的外力因素造成人物的死亡,动荡的局势让每个生命格外脆弱。在《百年不孤》中,老牛黄儿被日本飞机炸得鲜血和肚肠流了一地。因为饥饿被双龙镇收留的七个日本军中的一个最后死在了双龙河,被日军炸弹炸死的田中玉、被国民党反动派杀死的三弟,还有关进农场不明不白被枪打死的岑国义,以及因为保护手中的首饰盒被饥荒的难民误伤,最后死亡的国仁的母亲刘惠贞,这些都是外力导致的死亡。时局的动荡、战争的侵略,使得这个时代的生命格外脆弱。正是因为战争可以轻易剥夺人们的生命,人们才能更加懂得活着的意义。
《百年孤独》中第四代奥雷利亚诺没有正当的职业,生活奢靡而荒废,最后在病痛中死去。第六代奥雷利亚诺与他的姨母乱伦,姨母生下第七代奥雷利亚诺后,因难产而死。而他姨母生下的正是第一代布恩迪亚害怕见到的近亲产物,第七代的孩子身上长出了猪尾巴,他一出生就被蚂蚁吃掉了,布恩迪亚家族就这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在《百年不孤》中,三叔公家的儿子岑励僖因为经常出去花天酒地,最后得了痨病,娶了林小梅冲喜之后去世;还有经常出去打牌赌博,因为吸食鸦片而死的三叔公。岑励僖是因为孤独才选择了奢靡的生活,而三叔公是因为堕落、不学无术,破罐子破摔,最后导致死亡。
相比之下,《百年不孤》中的一些死亡表现出不同之处。1966—1976 年间,被冤枉的宋学礼无法忍受不堪的言论,也无法忍受另类的眼光,最终跳水自杀。宋学礼只是其中的一个,还有很多像宋学礼一样的人徘徊在生死的边缘,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最终死亡。
这两部作品中,死亡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发生的,但生活的奢靡颓废、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死亡,都能让人们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孤独是人的本性,孤独是自我封闭。时间流逝,社会发展,无论是处在顶峰还是低谷,没有人能够逃离孤独。在这两部作品中,孤独的人与事很多,他们各不相同。本节主要从情感的孤独以及思想境界的孤独来挖掘孤独的本质。
亲情的孤独在《百年孤独》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布恩迪亚家族七代都没有过多的交流,也没有展现出爱,他们自我封闭,宁愿躲在小房子里承受孤独,也不愿与家人过多沟通。乌苏拉评价奥雷连利亚诺上校说:“她隐隐约约地发现,他并不像大家都一直认为的那样是为了某个理想而转战南北,也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因为倦怠而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胜利。她最后得出结论,这个她险些为他丢了性命的儿子只是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百年不孤》中,从吾之公到岑家的后辈,与三叔公都有着血缘关系,但是三叔公的表现却很恶毒,整个菁华堂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气。菁华堂的人身上有一种孤独的气质,不愿与人交流。僖叔不务正业,花天酒地,最后染上了痨病,娶了林小梅冲喜,这却加剧了僖叔悲剧的发生,僖叔的灵魂是孤独的,他越孤独越想去热闹的场所,最终只能因为这份孤独失去了生命。岑国仁的妹妹岑国英最后因为三叔公被迫嫁给了生意败落而喝花酒,又有家庭暴力的田中玉,最后因为战争失去了记忆,直到回归乡土她才恢复记忆,在外的那些年她是孤独的,是对家人思念与不知自己是谁的孤独。
思想境界的孤独是只有经历过很多事情或者专注于一件事的人才能达到的高度。
在《百年孤独》中雷梅苔丝在如仙女般存在的孤独;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在去马孔多镇后,痴迷于炼金术,不被他人理解,最后家人将他绑在一棵树上,导致其精神失常;还有奥雷利亚诺上校在经历了几十次的战争之后,选择了回到曾经的那个小木屋,不追求任何的功利,只为了制作手工艺品,最后得知有人要用他的名声来换取这个工艺品,宁愿拆了再做也不再拿出自己的金鱼。他们都看淡了这个世界的浮华,抛弃了功名利益,只想回归自然与本真。在布恩迪亚家族中,奥雷利亚诺上校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厉害的军事人物,但最终签署了《停战协定》,放弃了他可以轻易获得的胜利,并在制造金鱼的循环中与孤独妥协。
《百年不孤》中,岑励畬与岑国仁的一生是孤独的,他们虽然极力行善以维护吾之公的名声,不希望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或者有损吾之公的名声,他们虽然都是名望极高的人,但是这样的乡绅在双龙镇这个小镇有着不为普通农民理解的孤独。这样的时代,人们都在想着如何才能摆脱饥饿,而岑家却总是想着怎样才能做到德与善,思想境界的孤独显得尤为突出。
《百年孤独》的作者认为孤独的反面是团结,就是说正是因为他们不团结才感到孤独。最高的思想境界就是团结,整个民族的团结。而《百年不孤》是描写乡绅家族在践行德与善的过程中,面对外来冲突表现出了团结奋斗的精神。这种团结更体现着对传统儒家思想道德的一种追崇。
《百年孤独》与《百年不孤》,“生”与“死”对应,“孤独”与“不孤”对应。这两部作品中写非自然死亡,是为了凸显对生的希望和对生命的珍惜。“孤独”与“不孤”的主题,是警示世人,在灾难面前,生命是脆弱而渺小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战胜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