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晶晶
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成效对市场经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作的贡献举世瞩目。至2019年末,我国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0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56.7%,同比增长4.1%。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在诸多方面仍有“大企业至上”的理念,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尤为突出。本文将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进行分析,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到风险应对策略的探讨,以期为中小企业规避信贷融资存在的风险提供可行性的实施路径。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是促就业、稳社会的基础力量,是促经济、强创新的中坚力量,是市场经济主体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群体。许多巨型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发展而来,它为市场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但根据调查,我国目前中小企业逃不过“三年倒闭”的境况,资金链断裂、资金流限制是主要原因之一。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融资渠道少等特点,资金流在其运营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却又受到较大限制:外部融资困难、外部融资风险高、内部融资受限等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本文将聚焦在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信贷融资的风险上,探讨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风险应对的可行性策略。
一、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概述
(一)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介绍
相较于西方国家完善的中小企业制度融资体系,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老生常谈却悬而不决。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晚,资本市场尚不发达,与企业发展存在断层,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案例少之又少;二是我国间接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针对中小企业层的间接融资渠道主要为银行信贷融资,金融机构作为放贷方,基于贷款安全性考虑更倾向于大型企业,在安排中小企业信贷额度中不仅会降低额度且会提高标准、上浮贷款利率;三是中小企业自身内部融资能力弱、内部管理差、风险意识低,加之中国式中小企业股东人数一般少于5人,资金池小,股东无能力向企业注入大量的资金流。
我国尚未健全与企业发展层次相匹配、全方位的市场融资体系,使得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较大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变得较为单一,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内部融资
内部融资又称内源融资,是指公司利用内部自有资金,即通过累积未分配利润筹集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行为,主要资金来源为利润和资本金。这种融资模式成本低、自主性强且具有较大的抗风险性,是最优质的资金来源,但内部融资因受到自身发展、经营和财务的限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想要从内部获取足够的现金流着实困难。
(二)外部融资
外部融资又称外源融资,是指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向公司以外的经济主体筹集投资项目所需要资金的行为。外源融资渠道较多,我国主流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金融机构贷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外部融资具有资金来源广泛、融资渠道多样、使用灵活、借贷方便等优点,能够较好满足资金短缺者的资金需求,但它也有诸多缺点:资本成本较高、资金用途限制较多、具有一定融资门槛等。此外,外部融资除了受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自身财务状况的影响外,还受国家融资体制等的制约。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外部融资是行之有效的融资方式,但融资门槛较高。外部融资按照是否存在中间平台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1.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是指没有通过中介平台,直接由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进行资金融通的模式。直接融资的模式下,在一定时期内,资金供给方通过直接与资金需求方签订融资借款协议、或资金供给方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需求方所发行的有价证券,通过这些方式将货币资金提供给需求方使用,并从中获取相应投资收益。我国主流的直接融资模式为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没有相匹配的资本融资市场,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较难实现。
2.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通過不同的融资中介平台,达成资金融通目的的模式。间接融资的情况下,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互相不发生关系,所有资金的往来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各自发生独立的交易,从而将资金供给方闲置的资金流动到资金需求方的手中,完成资金的融通。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方式主要为金融机构贷款,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7%来自金融机构贷款。
鉴于中小企业融资更多依赖于金融机构贷款,其融资风险与金融机构贷款的融资模式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探讨金融机构贷款的融资模式下,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风险及相应对策。
二、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类型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面临各式各样的风险,包括固定利息率产生的财务风险、经营效益产生的经营风险、融资渠道单一产生的信用风险以及市场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等:
(一)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在借入外部资金、承担还本付息的资金压力时,因内外部原因最终导致债务资本无法按时归还,而由公司承担的附加风险。它是中小企业在进行信贷融资时最应关注、最直接的风险。
企业从外部借入债务资金,必然面临相应的还本付息压力。根据财务杠杆系数公式DFL=EBIT/(EBIT-I)(其中EBIT指息税前利润,I指债务利息),企业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可以反映财务风险的大小。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效益与财务杠杆系数成反比。
基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发展经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无法保证现金流持续正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还本付息压力,极有可能因自身资金流受限从而无法按时归还本息,导致资金链断裂,产生极大的财务风险。
(二)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生产经营变动或市场环境改变导致企业未来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发生变化,但企业主体对该变化缺发足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从而导致经营失败、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可能性。
企业借入资金投入生产经营,但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或者由于成本控制效益差,导致企业发展受限、投资项目亏损,从而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偿债能力。
根据经营杠杆系数公式DOL=(EBIT+F)/EBIT(其中F指固定生产成本),企业经营杠杆系数的高低可以反映经营风险的大小。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效益与经营风险成反比。
基于中小企业的薄弱的内部经营管理和较差的外部市场应变能力,将借入资金投入相关项目或企业生产经营中,若没有提高资金有效利用率,借助融资资源实现跨越式的成长,将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压力。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源自于交易对方发生违约的可能性,以及与违约风险有关的不确定性,是指借交易对方不愿或无力履行已承诺或已签订的合同条款,导致违约从而使得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以金融机构信贷融资为主,无法构建成体系的融资模式。单一渠道的融资方式,在市场条件恶化、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将使中小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如此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筹资能力将急速下降,造成恶性循环。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基础资产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或者急剧波动而导致衍生工具价格或者价值变动的风险。基础资产的市场价格变动包括市场利率、汇率、股票、债券行情的变动。企业的融资能力或多或少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若市场变化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那么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将有所提升、资金压力较小;若市场变化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那么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将大幅度降低、还本付息压力增大。
三、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普遍较低,融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企业自身因素
1.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管
中小企业规模小、制度建设不完善,企业发展以“领导”马首是瞻,领导层对财务工作干预较多,影响财务独立性,无法发挥财务的监管作用;在会计职能不独立的情况下,资金监管存在较大难度,资金使用跟踪不到位、反馈不及时、监管乏力,最终导致财务风险及违约风险。
2.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发展应遵循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规律,在不同的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应对不同的风险,才能真正发挥资金的作用。但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对于公司运营、项目投资,只谈业绩不谈风险,对于投资项目未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高负债和高风险不做分析判断,导致借入资金使用效率低,遭受经济损失。
3.缺乏法人意识
中小企业一般为家族式企业,其发展依赖于股东及股东家庭人员,导致股东、员工缺少法人意识,将企业财产与私人财产混同,在资金使用、拆借、归还等问题上混淆难分,甚至导致融资借入的资金挪作他用,最终造成资金链断裂,产生信用风险、违约风险。
4.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盲目扩张、盲目乐观的情况,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主,对于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甚在意,疏于内部控制的建设。这种激进的扩张方式和粗放的管理模式,很有可能使企业发展脱离正轨,不能在资金风险发生前得到有效的预警提示,无法提前做好风险应对,从而造成较高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因内控体系的缺失,在风险发生后无法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最终使企业走向破产。
(二)外部因素
1.市场信息不匹配
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作为借贷双方,存在资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金融机构在放贷、收贷的过程中,比中小企业更快的了解市场变化、国家政策变动,所以资金供给方掌握了主动权。而作为中小企业,因多方面的限制,市场灵敏度较低,甚至一些关键信息无法得到,造成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中处于被动状态,在寻求融资帮助的过程中需投入更多的精力、金钱和时间,但因为信息不对称却存在获得贷款支持后因贷款合同、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等原因而产生较大财务风险,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
2.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尚未建立与企业发展层次相匹配的融资体系,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存在渠道單一的问题。对于外部股权融资来说,资本市场门槛过高;对于外部信贷融资来说,典当和融资租赁两种融资模式不成熟,市场渠道较少。针对中小企业过于单一的融资渠道,因其经营不稳定等特点,信贷融资条件越发苛刻,为了取得融资资格,中小企业常铤而走险,最终在获取融资后因自身能力不足使得资金链断裂、融资风险高发。
3.宏观经济多变
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不稳定,它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对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更为敏感。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扶持政策较多但执行力度差、落实情况不如人意。加之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政府对行业的主导作用明显,宏观经济在政府政策的影响下也存在较多变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若不能根据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做出快速且敏锐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那将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较大风险。
四、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改善对策
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资金监管体系,明确岗位职责
不可否认,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股东或者领导人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不能因此无限放大“领导功能”,对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专业职能工作,应交由专业人员负责,明确岗位职责,做到职责分明,保证资金监管的独立性,达到防控财务风险的目的;在资金监管体系中,从最初的资金需求测算到最终归还借入资金,均应做到实时跟踪、实时反馈,提高预警能力。
(二)正确看待企业发展阶段,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
企业发展有它自身规律,在不同的阶段应遵循不同的发展战略。战略规划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企业应更注重长远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经济效益和业绩。改变盲目追求效益的企业文化,提高风险意识,注重市场风险分析和应对,提高借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正确的企业文化下,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协调企业经营发展思路,发展壮大,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企业经济活动
中小企业因其规模小,疏忽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加之家族式企业诸多弊端,让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数倍放大。在缺乏科学监督和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情况下,易产生资金占用、资金挪用、舞弊等风险,导致企业发展受到阻碍、借入资金无法发挥作用等问题。只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融资体系、加强全体员工的合规合法意识,才降低融资风险,让企业走上规范管理的发展之路。
(四)完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提供多种融资渠道
市场和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只有稳定市场经济环境和积极的政府扶持政策,才能给予中小企业足够的信心,在资金借入后能发挥其应有的杠杆作用。首先政府应聚焦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的问题上,完善多层次的融资体系,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其次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上,应加大执行力度、督促政策落实,扩大政策的宣传范围;最后在政府主导的经济行业领域,政策的变更应设置相应过渡期,避免因政策变动给中小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五、结语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据西方中小企业发展历史,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完善,中小企业的支柱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它的经济地位会越来越凸出。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市场和政府在多方面进行发力,中小企业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市场和政府加以干预,而融资风险则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点和痛点。资金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外部融资是企业筹资的重要途径,只有建设匹配企业发展的融资体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中小企业融资不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阻碍,才能使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同时,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更关注自身因素,融资过程中的风险虽难以避免,但应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资金监控体系、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来降低融资风险、降低对自身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发挥融资资金的杠杆作用,助力自身更快、更好、更稳健地发展。
(作者单位:温州市德鑫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