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西站地区消防监督处,北京 100055)
近年来,住宅高层建筑火灾安全事故的层出不穷,对居住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障居民的安全,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住宅高层建筑火灾隐患分析及防火安全的监管力度,并结合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发现火灾隐患问题,制定防火安全策略,为住宅高层建筑居民居住安全提供保障。
住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楼层较高、可燃物体较多、居住人员密集等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惨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建设年代较长的高层住宅而言,建设之初消防设计不合理,设施运用不完善等的因素,使得火势燃烧速度更快。高层建筑中通常设有管道井、电梯间、排风道、垃圾井等纵向连通设施。一旦防火分隔措施采取不到位或是封堵不严密,火灾发生时极易产生烟囱效应,造成烟气迅速扩散至楼体,火势迅速竖向蔓延,严重影响灭火救援和人员疏散工作,还会对消防救援人员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住宅高层建筑电梯井回风通道效应如图1所示。
图1 住宅高层建筑电梯井回风通道效应
高层建筑由于人员高度集中,疏散距离长、火势发展快、烟雾扩散迅速,人员疏散非常困难,30 s内,烟雾即可窜至100 m高楼顶部,大范围的烟雾将给人员的安全疏散、顺利逃生造成了较大困难。住宅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之后,由于建筑物体内居住者多、楼层较高、逃生通道数量较少,人员疏散会受到楼体垂高影响,使得人员疏散消耗时间过长。在疏散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人员拥挤、踩踏等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造成住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由于人员疏散困难使得人员烟熏死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由于消防救援车喷射距离有限,发生火灾层超出了限定的高度,消防人员必须深入建筑物体的内部实施灭火。消防员所穿戴的全套灭火救援防火服和空气呼吸器。以及所携带的灭火救援相关器材装备,负重往往达到12.5 kg以上。且由于建筑楼层高、登高进攻途径少,如无法采用消防电梯,只能从内部楼梯攀登进攻,将极大消耗了消防员的体力和空气呼吸器的空气量,影响消防员战斗展开的时间和效率。
另外,一旦建筑内固定消防设施失效或火场燃烧范围较大,只能采取垂直铺设水带的方法实施供水。由于高层供水水带具有压力高、自重大的特点,高层垂直铺设难度大,特别是在大风天气下,极易影响铺设的效率和安全。即使现场有消防举高车积极参与灭火救援行动,但对于举高车举高以上楼层,一旦发生了火灾,难以对其中的居民和财产进行及时且有效的救援,对实际的救援工作造成阻碍。
我国从2005年开始推行建筑节能政策,主要措施之一是在外墙增加保温层。由于对保温材料火灾危险性认识不足,对材料燃烧性能并无明确规定,多采用聚苯乙烯或聚氨酯泡沫等易燃可燃材料。英国伦敦“6·14”公寓楼火灾造成群死群伤,其主要原因就是采用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部分高层建筑使用易燃可燃保温材料,一旦被引燃,在风力作用下将快速蔓延,形成立体燃烧,造成严重后果[1]。
由于单位、业主重视度不足,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不到位,住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低。特别是建造年代早的建筑,由于产品和施工质量差、设施设备老化(消防设施设备和相关电子产品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较长的为20年左右)、故障率高,部分久失修导致完全瘫痪。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虽然可用于消防设施维修、更新、改造,但程序复杂,使用率较低。
由物业服务企业管理的住宅高层建筑,原本留有消防车通道、登高场地,但由于管理混乱,划设停车位或设置隔离桩后,消防车无法通行。物业服务企业从事消防管理的多为保安和水电维修人员,未经过专门消防培训,检查巡查通常没有深入落实,用电、用气、用火管理不规范以及私拉乱接电线、违章操作等现象始终存在。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涉及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举报投诉的案例在12345投诉热线受理总量的占比越来越高。
住宅高层建筑居住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经常使用不合格的电器产品,提高了火灾隐患发生概率。另外,相关部门和小区内的物业部门没有做好住宅高层建筑防火宣传工作,仅依靠消防部门无法有效宣传防火。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普通群众不具备逃生自救能力,遇到火灾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错失最佳的逃生机会。在人员的疏散过程中,又由于逃生通道杂物堆积过多,妨碍人员疏散逃生,增加了住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风险。
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作为加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各个环节。在规划城市道路、小区出入口和设置停车泊位、固定隔离桩时,确保消防车能够顺利通行。对已排查出的易燃可燃外保温材料,相关部门研究论证,逐一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更换符合高层建筑节能标准与防火安全标准的建筑外保温材料,并对于已经出现破损和脱落的外保温材料予以及时处理和修复[2]。
对于住宅高层建筑中的消防设计,在我国的《消防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要求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的排烟、照明、电气等的应当严格遵照建筑物体自身的特点,有效地降低住在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即使发生了火灾,也能有效予以控制。鉴于住宅高层建筑的隐蔽性工程项目比较多,施工过程中难以发现其中的问题,为此应当委派专业人员加强对消防设计的审查和验收,以便可以及时地发现消防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条件允许的住宅高层建筑,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应当注重高层建筑物体内紧急避难场所的设计,因其中具有的隔离火源与烟气的功能,可以为建筑物体的居民提供临时的避难场所,等待消防人员救援,确保火灾发生后住户的生命安全不受威胁。
修订物业管理办法,将消防安全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作为物业服务企业、物业项目评优评先先决条件,实行一票否决。鉴于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条件和程序复杂,开通使用绿色通道,将消防设施瘫痪或存在重大隐患等严重影响公共安全的情形,视同危及房屋安全等紧急情况。区别于其他公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明确经全体业主委员会成员同意后,按照物业服务企业提交维修申请报告、辖区消防部门确认、小区内公示、申请划转列支的程序,启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确保消防设施得到及时修复[3]。
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住宅高层建筑防火规范与防火制度,与居民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降低不合格电器使用频率。委派专业工作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建筑物体内部已经损坏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于每周或每月检查消防通道,对于住户在消防通道内堆放的各类杂物应当及时予以清理。通过入户宣传、定期宣传、组织活动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居民中广泛宣传消放安全常识和防火安全规定,积极组织居民参与消防演练活动,保证居民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防火和灭火知识以及逃生技能,对于小区内的负责防火安全管理的工作人员应使其能掌握基本的消防设施使用方法。
将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民生实事工程,通过购买服务、政策倾斜等方式,每年为住宅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制定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规划建设标准,凡是新建设的高层住宅小区,应从源头上进行管控,合理规划小区居民共同用电场所。对于受客观条件影响和限制未完成建设的车库、车棚以及充电设施设备,单独规划一个或多个安全区域,设置符合安全条件的小型充电场所,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综上所述,做好住宅高层建筑火灾隐患风险分析及防火安全工作,可以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保证居民生命及财产的安全。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从加强消防设计管理、注重施工质量管理、提高防火宣传力度等面做起,不断排除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为保证我国高层建筑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