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2021-09-27 08:15石世权
智能城市 2021年16期
关键词:桩位压桩管桩

石世权

(重庆杭虹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

1 地基基础的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土方开挖前,面向所有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使员工可以对施工质量要求、施工技术等形成准确认识,由此提高施工的规范性。正式施工时,按照自上而下、分层分段的方式有序开挖,避免超欠挖。土方开挖过程中,及时检查基坑轴线以及边坡控制线,保证开挖精度。土方开挖至基底时,在现场测放高程并放出基础梁边线,检验并记录信息。

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2.1 基础清理及垫层施工

需要详细检查施工现场,判断其是否存在积水或杂物聚积的情况,若存在则清理干净,存在软弱土层时也应及时清理,避免影响上方结构的稳定性。在基槽周边修筑排水设施,避免积水;若存在干燥非黏性土,则以洒水的方式润湿,以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混合料内部的水分被干燥土层大量吸收。各项准备工作均落实到位后,开始浇筑垫层混凝土。

2.2 钢筋施工

(1)待垫层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要求后,在表面弹线,并有序将钢筋绑扎到位。构造柱插筋弯钩与底板钢筋呈45°绑扎,有效控制连接点,保证其具有稳定性。

(2)钢筋绑扎结束后,在底面和侧面放置合适尺寸的砂浆垫块,以起到保护作用。此外,对钢筋成品采取防护措施,以免其在外部因素作用下失稳、偏位、变形。

2.3 基础模板施工

基础模板可选用木板,按要求将其支设到位并予以固定,使模板可在指定位置维持稳定。尽可能保证相邻模板衔接的紧密性,板间缝隙不可超过1.5 mm,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在后续的拆模环节,必须控制好拆模时间,即混凝土强度达到特定要求后方可拆模,并加强防护,避免模板碰触混凝土结构。根据类别,将拆除后的模板堆放至指定位置。

2.4 混凝土施工

(1)混合料的生产。以配合比为准,精准控制原材料的用量,予以充分的搅拌,得到均匀性较好的混凝土。

(2)浇筑。正式浇筑前,先清理模板上的杂物,检查模板、钢筋等已安装的构件,在其位置准确且稳定后方可浇筑混凝土。遵循随拌随用的原则,生产出的混凝土应及时投入使用,防止出现尚未浇筑便初凝的情况。

(3)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处理;合理控制插入间距,通常不可超过设备作用半径的1.5倍;分层浇筑时,为使层间稳定结合,在本层振捣时将设备插入下层3~5 cm;严格控制振捣设备的作业位置,不可碰触模板以及钢筋。

(4)找平。使平板振捣器处理,使混凝土面层初步具有平整性,再用杆刮平,最后用抹子搓平。

(5)养护。待混凝土浇筑完成12 h后,进入养护环节,采取覆盖、浇水养护的方法,使混凝土在温湿度均合理的条件下有效成型。

(6)拆模。混凝土的实测强度满足要求后,可拆模,避免强制拆除,即不可利用撬棍撬或大锤砸,吊运模板时不可碰触混凝土,避免磕碰出现混凝土缺棱掉角的情况。

2.5 基础砌体施工

(1)基础梁施工后,使用水准仪对转角或纵横交接部位抄平,并设置醒目的标志。在此基础上,利用水泥砂浆做找平处理。

(2)先用砖块试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灰缝,尽可能提高施工的精度,减少砍砖次数。再于转角部位立皮数杆,以便有效控制标高,全面清理基础梁表面的杂物,采用洒水的方式湿润该部位,此后可正式砌筑。

2.6 土方回填

从最低处开始,逐步向高处回填,根据土方回填总厚度划分为多个细分层次,逐层回填到位,通常每层回填土虚厚为200~300 mm。在摊铺填土的过程中辅以夯压措施,使每层回填土均具有平整性与稳定性。若同一工作面有两台或更多的夯压机同时作业,需要保证两机相距至少达到3 m;为保证整个填土作业面的完整性,每次夯压轨迹需要重叠50 mm;每处的碾压遍数应达到3~4遍,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碾压遍数,避免漏压。

3 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3.1 测量放线

(1)桩位测放。以设计图以及工程控制网络为准,组织工程桩的测放工作,并精准设置轴线控制桩。经过测定后,确定具体的桩位点,在该处用白灰做好标记(需要形成圆圈标记,圆圈的直径与桩径一致),在桩中心处打设小木桩,再对其编号,以便后续可以按照编号有序施工。

(2)桩位复核。桩机移位时控制好移动的路径,避开桩位放线标志桩,以免对其造成影响。桩机移位后,采用仪器复核桩位或采用轴线控制桩拉线的方法予以控制。在复核桩位时,重点考虑桩位放线和对中允许误差。

桩位允许误差如表1所示。

表1 桩位允许误差

3.2 桩尖焊接

桩端端头板处存在杂物以及铁锈时,需要在焊接前利用钢丝刷清理干净,以免因杂物的存在影响焊接质量。桩尖焊接时,对桩尖与管桩端头板进行点焊处理,待其维持稳定后,再安排2名操作人员在两侧同步对称施焊,此方式可有效预防焊接应力,同时也能够减小桩尖与桩端焊接的偏位量。经焊接处理后,使桩接头自然冷却,恢复常温后再均匀刷涂防腐漆,此后可压桩。

桩接头降温必须采取自然冷却的方法,禁止浇水冷却,不可在尚未冷却的桩尖处进行防腐处理[1]。

3.3 预制桩的吊装

起吊作业普遍采用的是包夹式桩机,将预制管桩吊装至静力夹桩机夹具内,待其保持夹紧的状态后置入桩位中。采用激光准直仪测定垂直度,若达标则进入压桩环节,若存在偏差则根据实测结果予以调整,并再次检测,直至达标为止。

3.4 压桩

(1)场地处理。测定地基承载力,要求实测值至少达到压装机接地压强的1.2倍,并对施工现场进行整平处理,使其具有平整性与稳定性。待桩机安装到位后,要求地面维持稳定(无下沉),允许支承液压腿有微量的下沉但深度不可超过150 mm。

桩间距的控制较为关键,若在小桩距的条件下压桩,则容易迫使土体隆起或出现管桩上浮的情况,可通过跳压的方法规避该问题。桩距在1.75 m以内时,压桩施工难度明显加大,对此可采取先引孔后压桩的作业方法,引孔孔径通常为350~400 mm,深度需要引至持力层[2]。

(2)压桩方法。管桩吊装施工中,需要调平机台,待其准确对中后,再采取压桩处理措施。在正式压桩期间,先用经纬仪和吊线锤控制管桩的位置,保证其能够精准到位。还需要根据施工方案有效控制桩位的偏差,垂直度偏差不超过0.5%,若因特殊原因而超过1%时,原位纠偏的难度较大,应拔出纠偏再重压,最终使垂直度偏差控制在许可范围内。

施工中加强监测与控制,临近桩上浮时,随即暂停压桩作业,组织上浮观测,经桩基复压后测定具体的压力值,根据实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沉桩时,按照特定的顺序操作,即“先长桩后短桩、先密后疏、先内后外”,且需要从中心处开始,逐步向周边施打桩体。在压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周边的现状建(构)筑物、管线等,一方面需尽可能减小压桩对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需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

3.5 接桩

随压桩施工进程的推进,待桩顶压至地面以上0.5~1.0 m时可以安排接桩。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个点,各点的错位偏差均不超过2 mm,按规范操作,保证焊缝具有饱满性、焊接厚度具有均匀性。管桩接口焊接层数可控制在2~3层,待首层焊接结束后,将该处的焊渣清理干净,再组织其他层的焊接作业。焊缝的余高应超过1.5 mm,焊缝的外观应完整,即不可出现气孔等缺陷。上下两节桩精准对位,平面偏差不超过10 mm。经焊接后,焊缝的温度较高,应自然冷却(通常为10 min),再于管桩接桩外露法兰以及其他金属构件处刷涂防腐材料,避免锈蚀。接缝焊缝质量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接桩焊缝质量检验标准

3.6 送桩

将送桩器置于桩顶与桩基压头间,待送桩器中心与桩中心保持重合后,缓慢加压使顶杆受力,经垂直度检测与调整后,按照设计要求试压送桩。待终压值满足要求、桩长以及桩尖深入持力层的深度均满足要求后,可结束送桩作业[3]。

3.7 管桩截桩

由专员采用专用环切切割机操作,切断内部的钢筋,不可采用压桩机行走推力强制截桩,避免影响截桩的精确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均是重要的结构,提高该处的施工质量对于维持民用建筑的稳定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桩位压桩管桩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软土环境静压群桩管桩施工措施效应分析
基于AutoCAD VBA与Excel的桩位偏差竣工图绘制
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开挖施工技术探讨
滨海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与问题处理
Hepatitis C virus eradication with directly acting antivirals improve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压桩机导向架优化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某水利工程的应用
静压方桩的试桩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