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在印染功能整理中的应用(续一)

2021-09-27 07:23陈荣圻
印染助剂 2021年9期
关键词:聚氨酯织物涂层

陈荣圻

2.3 红外线吸收与辐射功能整理

物理学把0.76~1 000.00 μm 区域内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红外线从发现到应用经历了100 多年的历史,纺织品中应用最广泛的是0.2~5.0、4~14 μm(易被人体吸收)区域内的电磁波。人体组织中的O—H 和C—H 伸缩振动以及和O—H 弯曲振动对应的谐振大部分为3~6 μm 波段。辐射热会促进这类原子间的伸缩和弯曲振动,以2.0~30.3 nm 的红外线为主,这样可增加人体皮下组织的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热量在人体内与红外线陶瓷粉之间多次反射降低了热量损失,提高了保温性。此外,远红外线辐射还具有活化肌体、消除疲劳、调节自律神经等功能。

日本是最早推出具有远红外线辐射功能纺织品的国家,并且在1991 年经过改进后投放市场,获得赞誉;同年,天津也推出了类似产品。通常使用粒径为0.5~1.0 μm 的远红外线陶瓷超细粉末,经过表面改性后对纺织品进行涂层或者局部印花。常见的超细远红外陶瓷粉品种有氧化石(Al2O3、ZrO2、MgO、TiO2、莫来石、堇青石),碳化物(ZnC、SiC、B4C、TiC),硼化物(TiB、ZrB、CrB),硅化物(TiSi、MoSi2、WSi)以及氮化物(SiN4、TiN)。

图10为常用物质的比辐射率。

图10 几种常用物质的比辐射率

超细陶瓷粉或纳米陶瓷粉产生远红外线的原理:(1)陶瓷细粉吸收太阳辐射的短波(远红外)能量,以潜能形式释放,具有保暖、保健功能;(2)陶瓷微粉热传导率低、辐射率高,可积蓄人体散发的热量,以远红外的形式释放,提高织物保暖性。

远红外纤维利用一些添加剂吸收人体或外界的辐射(红外辐射)热能后,通过人体细胞分子的能级跃迁释放波长为2.5~30.0 μm 的远红外线,峰值约9.3 μm。其中与生物生长密切相关的是4~14 μm 的远红外线(俗称生育波长),占总辐射量的46%,可引起人体细胞分子共振,激活细胞,促进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改善人体皮肤表面微血管的血液循环。由于能够反射部分人体辐射的红外线,可屏蔽红外线,减少热量损失。这两方面作用具有保暖、保健、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此类纤维织物的保暖性较常规织物有所提高,保暖率可以提高至少12%。

这类超微粉体材料在远红外加热使用的陶瓷粉基础上开发,所以也被称为远红外陶瓷粉。根据应用的化纤品种和性能的不同,通常包括三氧化二铝、氧化锆、氧化镁、二氧化硅、氧化锌、三氧化二锑等。除了通过直接制备或二次粉碎将细度控制在0.5 μm 以下外,还要进行表面改性防止凝聚,确保分散性、相容性和功能性化纤的可纺性。

两种物体接触或摩擦时表面发生电荷或离子转移形成双电层,当它们重新分离时,每一种材料都会带有比接触或摩擦前多很多的电荷,这个过程叫起电(接触起电和摩擦起电)。当高分子化合物相互摩擦时,电子从物体上逸出(产生静电),表面电阻越大,静电释放越慢,越容易产生静电斥力或吸力、电震或电击。合成纤维化学结构中没有极性基团,所以表面电阻高,容易积聚静电,另一个原因是吸湿性低。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对比见表8。

黄观音是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一种高香型乌龙茶品种,以铁观音(父)与黄金桂(母)为亲本杂交,制作的乌龙茶香气馥郁芬芳,且具有黄金桂“通天香”的特征[1]。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引进种植黄观音茶树[2],依据黄观音在龙州县的生长特点,通过多年试验研究,确定了一种以黄观音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做青工艺[3]的制茶技术。所制得的黄观音红茶具有花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和甘甜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

夏天强烈的可见光使近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辐照作用交汇在一起,给人们的生活、露天货物的保存带来不便。太阳光谱在500 nm 附近还有一个能量峰值,200~300 nm 光能占太阳光总能量的95%以上。如能在抗紫外光化纤的基础上将屏蔽的光线波长范围拓宽至200~5 000 nm,这样的化纤既能抗红外线,也能抗紫外线和可见光,被称为凉爽型合成纤维,可用来制作夏日服装、野外工作服和帐篷等。据有关文献报道,具有屏蔽紫外线和近红外线、凉爽功能的涤纶织物性能如表7所示。

从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看,生物学一般概念之间的关系包括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等。在概念复习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经典的生物图来帮助学生厘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表7 涤纶织物的凉爽功能性能

3.2.2 湿法涂层

3 纳米材料在其他染整功能整理和高分子化合物上的应用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纳米材料不断被开发出来,应用领域也不断得到拓宽。纳米材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纳米材料与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深入高分子材料的不饱和键附近,与电子云发生作用,形成立体网状结构以提高高分子聚合物的强度、弹性、耐磨性以及对光、热的稳定性。

3.2.1.2 无孔聚氨酯薄膜

某些纳米材料的分散相无色透明,染色和印花时不会产生色泽变化。因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反射光,对高分子材料产生良好的屏蔽作用,对400 nm以内的紫外线反射率高达88%~90%,对800 nm 以外的红外线反射率达70%以上,改善了由紫外线引起的色变,耐日晒色牢度可提高0.5 级。本文就抗静电整理和拒水透气整理进行详细阐述。

3.1 抗静电整理

(1)先要对工程所地区的土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以在实际施工前掌握土质的物理性质。(2)为给后期的施工作业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施工质量控制人员需对图纸物理性质进行检测,以确定土壤环境中的颗粒特性。(3)对于土壤颗粒较细的情况,相关人员可确定其弹模量增加。

苏:不复杂!可能是有些藏、羌舞蹈动作融合在一起了。现在羌族沙朗舞融合了藏族锅庄的一些动作。藏、羌舞蹈的动作间也有很多的相似性,都是以身体为中轴,然后向后转,还有以上身的倾斜转动为主。

表8 各种纤维的回潮率与吸水率

继多微孔PTFE 层压织物问世后,一些纺织化学品公司纷纷开发无孔聚氨酯复合织物并投放市场,例如美国杜邦公司的Hytrel、B.D.Goodrich 公司的Es⁃tane,日本帝人公司的Polusk Ⅲ、东洋纺的Isofilm、旭化成的Corplan Ⅰ和中国台湾台茂的DIA-Film 等。无孔聚氨酯薄膜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制成,属AB 型线性共聚物,主链由较长的柔性链段组成(聚酯或聚醚),柔性链段与刚性链段(TDI、MDI 等二异氰酸酯)以共价键尾-尾连接。与一般聚氨酯不同,其刚性链段由一个二异氰酸酯和两个聚酯或聚醚分子生成双氨基甲酸酯。确切地说,它们是异氰酸酯和少量二醇扩链剂反应生成的高熔点较长氨基甲酸酯链段。

静电还会干扰电子仪器使其失灵,在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场合(如油气田、加油站、军工厂和弹药库),更要严格控制静电的产生。企业所有设备、管道、电气设施在运转时都不能产生静电,要求明显高于纺织品[23]。在现代工业领域(如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机器人等智能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应用的设施都需使用导电材料。性能较好的超微细导电材料有炭黑、氧化锡、氧化锌、二氧化钛,都是无机化合物,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黑白导电材料中,白色导电材料也可用于纺织品[24]。

历来翻译界对翻译标准看法不一,但总体来说都是围绕“忠实”这个概念,然而还有诸如直译还是意译,异化还是归化,接近源语还是译入语等等。在翻译过程中,势必要经历诸多过程,对源语文本的分析,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对目的语文本的加工,每一过程都和权变息息相关。

在纳米材料研究中,有一种新型材料“纳米碳管”受到业内关注。纳米碳管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卷曲而成的无缝微型管状物,外径为20~30 nm,内径为1~3 nm,长度为1 μm 左右,长径比为100~1 000。纳米碳管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能,是一种优良的导电体,导电性优于铜和银,强度是钢的100 倍,同样体积下质量只有钢的1/6,如果稳定分散于合成纤维的熔融纺丝液内,不同质量分数下可以制成良好的导电纤维。纳米碳管强度高、弹性模量高,甚至可以弯曲后再弹回,可以制成高强度、高弹性的纤维,耐磨、抗疲劳、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又可用于各种需要导电的设备中,如用纳米碳管作为增强纤维的铜基复合材料轴承,耐磨性远高于一般的铜轴承,可用于各种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

3.2 防水透湿整理

1969 年,Gore 开发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多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PTFE),商品名为Gore-Tex 的层压织物在1971 年问世,这是防水透湿织物开发过程中的重要进展。第一代产品于1976 年推向市场,不久又根据市场需求更新为第二代,并于1978 年投放市场。近年来,新一代Gore Windstopper 产品已经面世。由荷兰Akzo Nobel 公司开发的Sympatex 层压织物目前在西欧市场的占有率达70%。

最早实现防水透湿功能的织物为Ventile(100%棉的紧密织物),原理是织物受湿后棉纤维的截面积膨胀,纤维间孔隙缩小,以致需要压力才能使水渗透,而水蒸气可从孔隙中逸出。随着细旦、超细旦高收缩、超高密合成纤维织物(每平方米超过7 万根纤维)的出现,结合超级拒水整理技术,这类产品的防水透湿舒适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1950 年开始研究织物的防水功能整理。1962 年,美国杜邦公司首先推出“Corfam”防水产品;日本同时开发出防水涂层工艺,整理剂主要是聚氨酯或聚丙烯酸酯,通过湿法(溶解在有机溶剂如DMF 中)在基布上涂层后成膜,形成的皮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并富有弹性、伸缩性、强韧性和耐溶剂性,手感也很好,缺点是透湿性差,制成的服装舒适性较差,所以人们更向往防水又透湿的织物。经过多年研发,防水透湿织物在20 世纪80 年代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范围为高性能职业装等“会呼吸的织物”。各种雨雾的直径:雾20~200 μm、毛毛雨900 μm、中雨2 000 μm、大雨3 000~4 000 μm、暴雨6 000~10 000 μm,而水蒸气分子的直径为0.000 4 μm。防水透湿纺织品的原理很简单,只要将涂层布的微孔直径控制在0.2~20.0 μm,人体内蒸发的水蒸气就能通过涂层布的微孔透出去,雨水则不能,达到防水透湿的目的,满足人体穿着的舒适感。

近年来,国内的休闲装、运动服面料均使用有呼吸功能的PTFE 层压织物(针织物或梭织物与薄膜结合)。国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医务人员和其他防控工作人员穿的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都是这类面料。国产面料制成的防护服防水性和抗菌抗病毒性与杜邦公司基本相同,但透湿性和舒适性不佳,这也是一个短板,有待进一步解决。杜邦公司的做法值得我国医用防护服面料制造企业借鉴。

防水透湿织物是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陆续开发的高附加值产品之一。制备防水透湿织物的方法一般有高密织物路线和涂层整理路线。前者以超细旦高收缩涤纶长丝纤维为原料,成本较低,耐水压性稍差(0.70~1.20 MPa),透气透湿性很好;后者有无孔聚氨酯薄膜和微孔PTFE 薄膜,耐水压高,透湿性和牢度较好,但悬垂性和柔软性稍差,发展潜力较大。

3.2.1 层压法工艺

防水透湿织物的制备工艺以PTFE 和聚氨酯(PU)在聚酯纤维织物或者无纺布上成膜、与织物复合为主。

根据模型结果和上述分析发现,三大城市群因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呈现出不同的居民生活用电模式。产业结构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镇生活用电更明显,呈现出“产业结构主导型”城镇居民用电模式;人口因素对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居民生活用电更重要,呈现出明显的“人口主导型”城镇居民用电模式;可支配收入对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居民生活用电的影响更突出,呈现出“收入主导型”城镇居民用电模式。

3.2.1.1 微孔PTFE 薄膜

列出经济评价增量费用效益流量表,通过经济评价分析计算,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58%,大于社会折现率8%;经济净现值1 581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为 1.24,大于1。说明本改造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可行,经济效益显著。

微孔PTFE 薄膜是由颗粒状PTFE 树脂经加热、延伸、热处理制成的多微孔膜[25],膜厚度为0.025 cm,孔隙率为82%,孔径呈蜘蛛网状,最大为0.2 μm,最小水滴孔径是其100~1 000 倍,所以不能通过,而水蒸气分子孔径是其1/500,可以自由通过。PTFE 薄膜具有优良的疏水性、耐热稳定性、耐化学品和绝缘性等,广泛用于过滤、医疗及复合分离膜等领域,与织物通过点状粘合层压制成著名的Gore-Tex 织物。第二代产品是由原来疏水的多微孔PTFE 膜和有机氟(现在大部分已禁用)拒油整理剂构成复合整理剂,形成的膜能防止油脂污染和洗涤剂洗涤引起的防水性变差,提高防水透湿能力和使用的耐久性。

PTFE 膜层压的防水透湿织物除Gore-Tex 外,还有Telratex、Leetex、Microtex 和Dennus TB 等。20 世纪80 年代后,我国研制出拉伸PTFE 微孔薄膜生产线,设备设计原理和主要产品指标与美国Gore 公司相当。针对PTFE 薄膜表面光滑、极性小和粘合困难等问题,我国研制开发了聚酯热熔黏合剂和耐低温有机硅黏合剂,使层压织物的低温柔软性优于美国公司产品。另外,采用电晕辐射处理PTFE 薄膜可改善黏着性能,于1997 年年底投放市场,产品已用于寒冷地区的保暖防护服,例如南极考察队作业服、海上油田作业服和海军出海服装等。表9 为我国PTFE 薄膜层压产品与国外相同产品的性能比较。

表9 国内外PTFE 薄膜层压产品的性能比较

透湿性是影响服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人体的水蒸气蒸发量因人而异,通常为350~600 g/m2/24 h,重体力劳动者最高可达12 000 g/m2/24 h,最小也达2 500 g/m2/24 h。舒适性是一个综合指标,主要与透湿性、保暖性和手感等有关。在25 m/s 的大风中,Gore-Tex 羽绒服的保暖性要比传统羽绒服高30%~40%,说明其防风性强于多孔聚氨酯涂层布。

132例MCN患者中女性118例(89.4%),男性14例(10.6%),女∶男为8.4∶1。男性患者中MCN-nIC 10例,MCN-IC 4例;女性患者中MCN-nIC 105例,MCN-IC 13例。MCN组织学类型在不同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1,P=0.152)。

在切片熔融后的吐丝、纱线制造、积布加工和纺织品使用过程中,由于合成纤维回潮率或吸水率较低,制成的纺织品带有摩擦产生的静电,在加工过程中电荷吸引或排斥会使加工困难。合成纤维制成的衣服会因静电贴附人体而产生不适感,黑暗中脱衣会产生火花。除了穿着舒适性差,产生的静电还会使织物在使用过程中易吸附污垢,而且因为合成纤维的疏水性使其对油污有亲和力,不易洗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过去都使用抗静电剂P(磷酸酯的二乙醇胺盐)和抗静电剂SN(十八烷酰胺丙基二甲基硝酸铵)等阴离子及阳离子亲水性助剂进行整理,但抗静电剂都具有亲电子性、暂时性,洗涤后易失效。迄今市场上没有一家企业开发耐久性抗静电剂。实际服装面料和家用纺织品都以合成纤维与亲水性的天然纤维、再生纤维混纺或交织,以有效地散逸摩擦产生的电荷,消除静电。除此之外,在疏水性合成纤维大分子上引入亲水性导电支链,具有稳定的抗静电性。

在聚氨酯的链段运动中,重复的氨基甲酸酯刚性链段由于强大的极性吸引力、聚集作用和有序化形成结晶区和次结晶区,因为体系内的氨基甲酸酯有大量氢原子、羧基和醚氧基会形成大量的氢键,因此限制了氨基甲酸酯链段的运动。聚合物(TDI 或MDI)芳环上π 电子的缔合作用是另一种结合力,在足够长、彼此相互缠结的聚合物链的所有部位都存在范德华力,是一种更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上述物理状态表现为线性聚氨酯链段的假交联,即在实际使用温度下呈现出较明显的橡胶状硫化体能。这种假交联热可逆和溶剂化可逆,因此可以进行热塑加工。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的透湿原理首先是亲水性链段吸收人体散发的湿气,再通过亲水性链段的运动将湿气由内部迅速向外层扩散,然后将湿气向外界大气蒸发,即利用热塑性聚氨酯的特殊分子结构,由亲水性基团将水分子传递出去,达到高透湿目的。另外,由于表面无孔,雨水不能渗入,一般耐水压可达98 kPa 以上。热塑性聚氨酯可以水洗,耐低温可达-30 ℃,质地轻软,价格不高,可用于层压织物。

人体可以视作一个天然的红外线辐射源,各种颜色皮肤的比辐射率均为98%。根据测定,人体的发射波谱为2.5~15.0 μm(2 500~15 000 nm),峰值约9.3 μm(9 300 nm),而人体需要的能量波长为9 884 nm(20 ℃)~9 108 nm(45 ℃),因此“生命能量”正好在峰值处。有研究认为,远红外辐射通过介质传导和血液循环的方式使热量传到深层组织。由此可见,辐射一定时间后表皮和皮下组织的温度接近。不同波长的红外线辐照人体各部位都会产生生理热效应,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但可以取暖,更对人体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1950 年左右开始研究湿法涂层工艺,1962 年左右,美国杜邦公司首先推出Corfam 人造革。日本第一时间引进此新工艺,并用基布湿法涂层成膜。其原理是利用强极性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能与水混溶的特点,将直链分子的聚氨酯溶解在DMF 中制成涂层浆。经涂层浆整理的基布与水接触,涂层表面的DMF 向水相溶出,而聚氨酯不溶于水,浓度迅速提高,分子间凝聚力增大形成半渗透膜;DMF 通过半渗透膜向水相扩散,而水也向涂层相扩散渗透。涂层浆由于组成变化和浓度增高而形成不稳定态,使涂层浆在基布上形成骨架结构。由于半渗透膜能产生强烈的渗透压,使涂层浆中的DMF 处于挤出状态。因此,在最外层的涂层表面会出现垂直于膜表面的DMF 溶出通路,最终生成微孔薄膜。这种工艺形成的微孔贯通成网络,微孔直径控制在0.5~50.0 μm,小于雨滴直径而大于水蒸气直径,透湿性和防水性良好。但DMF因毒性问题,已被列入OEKO-TEX STANDARD 100、REACH 法规的SVHC 和ZDHC 禁用清单。

三是在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方面,荣县各村社区成立了以支部书记或第一书记任组长的扫黑除恶工作领导小组,在辖区内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立举报信箱并进行逐户摸排,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形成了扫黑除恶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水分散型聚氨酯一般均含有乳化剂等表面活性剂,这对皮膜的耐水性、强韧性和粘着性不利。近年来,大日本油墨化学公司开发了不含乳化剂的水分散型聚氨酯Hydran HW-111,烘干就可以形成耐水性皮膜,但没有说是否透湿。与聚氨酯湿法涂层法相比,层压法生产防水透湿纺织品除成本稍大外,无有毒气体和毒物排放,对环境友好,且产品质量稳定,批量大小适应性好。

长期以往,许多中小制造企业限制在生产性管理范畴内,停滞在经验治理、机械治理层面。战略思维管理最终还是需要基于规则的治理系统:第一,从人治进化到法制,个人式的管制认为于程序或制度;第二,制度公开化、透明化,不单老板拍板决策,更要所有人都明白重要行动的原则和规则;第三,中小制造企业由于资源不多,创建治理系统时应专注核心战略、业务。

医用防护服除要求防水透湿性、穿用舒适性外,还需防止细菌病毒侵入人体,所以可在聚氨酯中混入纳米级的二氧化钛或氧化锌。据2020 年4 月17 日香港亚洲时报网站报道,美国东北大学韦伯斯特教授团队称纳米技术能抗击新冠肺炎病毒,因为新冠病毒的大小为纳米级,附着纳米抗菌材料的物体表面能使病毒失去致病性。

3.3 电磁波屏蔽

电器、电子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电磁波污染,成为继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又一污染。1969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正式确认电磁波污染的存在和危害。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案例及专门研究证明长期受电磁波辐射会引起脑神经、心血管、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的生理病变、内分泌紊乱甚至危及人体健康,因此电磁波辐射被称为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而日益引起关注。如何保护人体免受电磁波辐射的伤害已成为当今各国科技界、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关注的焦点,防护产品的开发也成为热点。

超低频电磁波(ELF)干扰人体的主要生物电流,能促进血液流动,对损伤细胞的修复和生长均有影响。高频电磁波(微波)能引起人体内水分的剧烈振动和热效应,对细胞分裂及增殖也有较大影响,特别是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日本邮电部于1997 年4月通知移动电话使用时需距离起搏器22 cm 以上,特别是可以上网的智能电话。家用电器的电磁波辐射量有大有小,根据日本1996 年3 月公布的家用电器电磁波辐射检测数据,许多家用电器的电磁波辐射量较高(见表10)。

表10 部分常用家用电器的电磁波辐射量

移动电话、电脑是现代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电器,特别是智能电话。全国有6 亿~8 亿人拥有智能电话,使用频率很高,使用时离大脑最近,电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频繁使用,日本Kanaku 公司因此开发了X-Age 镀银电磁波屏蔽服。其实屏蔽紫外线所用的纳米级炭黑、二氧化钛和氧化锌都可以用于电磁波屏蔽服,因为紫外线是波长最短、能量最大的电磁波,具有冬天保暖、夏天凉爽的附带功能。

4 结束语

纳米技术从实验室到规模生产只花了短短数年。例如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美国纳米位相公司将纳米材料用于除臭爽足粉;1996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碳纳米技术公司创办人理查德·斯莫利制备了数量有限的碳纳米管;2002 年,美国《未来学家》刊登文章《纳米技术的到来为什么比预料得快》,该文披露上述两公司产品成本连续下降,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除了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企业的推动不可或缺,除此之外,公共资金的推进更为重要。1999 年,克林顿总统提供了4.22 亿美元制定“国家纳米技术计划”;2001 年,小布什总统接着制定一项4.87 亿美元的计划。世界各国也相继投入资金进行纳米技术的基础研究与开发。中国、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韩国、英国、加拿大和俄罗斯每年共投资10 亿美元用于纳米技术的研究。美国除在国家实验室进行大量研究外,许多大学(包括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已经拥有小型和不断扩大的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中心,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大学、西北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伦塞勒大学、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和华盛顿大学都设立了新的纳米技术研发中心。

2003 年12 月,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获批成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开展纳米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目前已成立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和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实验室。纳米技术并不完全与某个具体学科相吻合,由于纳米技术研究的跨学科性质,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需要在一起工作。

(续完)

猜你喜欢
聚氨酯织物涂层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聚氨酯对羽毛球器械用环氧树脂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Co/Pt 改性铝化物涂层热腐蚀行为探究及比较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新型“刮刮乐”涂层在牙膏盒上的应用研究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特种聚氨酯助力油田钻井提效
聚氨酯泡沫材料研究进展
功能聚氨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