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玉 王化江
摘要:奶牛毒血症作为一种发生在奶牛妊娠期的疾病。同时被称为母牛肥胖综合征、奶牛酮病和脂肪肝综合征。该病主要是由于饲养不当,导致奶牛分娩中过于肥胖引发一系列病症。作为一种奶牛易感染的疾病,毒血症发病率较高,会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对奶牛养殖行业产生一定影响。该文主要论述奶牛毒血症的类型、发病原因、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奶牛毒血症;发病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3.036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 toxemia in dairy cattle
GAO Jiayu,WANG Huajia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Sihong County,Suqian City,Suqian Jiangsu 223900,China)
Abstract :Bovine toxemia as a disease occurring in the gestation period of cows. It is also known as cow obesity syndrome,ketosis,and fatty liver syndrome. The disease is mainly due to improper feeding,resulting in the birth of cows in a series of diseases caused by excessive obesity. As a disease susceptible to infection in dairy cattle,toxemia has a high incidence,which will br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the farmers and influence the dairy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ype,cause,mechanism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oxemia in dairy cattle.
Keywords:cow toxemia,cause of diseas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0引言
患毒血癥的奶牛消化、代谢、生殖等体内机制失去平衡,发病时间通常是在生产前后3 ~内,发病时奶牛会出现明显的食欲不佳、精神较差、体重骤减等,其体内多个器官尤以肝细胞为主,脂肪积累过多。甚至严重的会出现胃肠蠕动功能丧失,奶牛出现乳房炎、卧地不起等症状。毒血症奶牛死亡率高,通过分析了解其发病病因及发病机理,从而有效对其进行防治。
1奶牛毒血症病类型
1.1急性
患急性奶牛毒血症的奶牛分娩后会出现少奶甚至无奶的情况。最初体温升高到39.5~40 ℃。奶牛走路步态强拘,目光呆滞,反应明显迟钝,会出现拉稀的表现,其粪便呈黄褐色,且有腥臭味。这种情况下,药物已不能起到作用,最严重的情况是奶牛会在3d内死亡。
1.2亚急性
多数奶牛是在分娩后3d内出现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产后酮病。奶牛食欲下降,甚至绝食,下奶少,极少排便,排便较干,尿液偏酸。亚急性奶牛会逐渐消瘦。部分奶牛乳房出现红肿情况,乳汁或浓或稀,胎衣滞留。产道不能排泄干净,药物治疗已经没有较大作用,最终器官衰竭死亡。
2发病原因
奶牛毒血症主要原因是奶牛干奶期养殖户饲养管理存在问题。干奶期奶牛每日饲养过程中精料过多,导致奶牛摄入的能量、蛋白质水平超标,实际上奶牛的每日进食量已经远远超出其营养所需量,使奶牛出现肥胖综合征。相关资料表明,奶牛在干奶期营养最为丰富,每日饲料中有15%粗蛋白,奶牛代谢发病率高达64.4%,在此过程中,会出现31%奶牛呈现出机敏性卧地不起状况。若干奶期每日饲料中所含蛋白质仅占8%,则其代谢发病率降低,奶牛不会出现卧地不起的情况。此外,对于生产前每日饲料营养过高的奶牛在分娩过程中体重增加,生产后奶牛代谢病增多。导致奶牛每日饲料营养水平过高,精料喂量增大的原因主要包括2方面。
2.1奶牛饲料营养失调,粗精比例不当
对于产奶量高的奶牛场,用奶牛乳换饲料,产奶量越高,其所换精料越多,且精料丰富。此外,奶牛的其他饲料也较为丰富,如豆腐糟、糖糟等,多种营养丰富饲料的加入使奶牛饲料精粗料比例失衡严重。部分奶牛场由于自身饲料条件较差,奶牛饲料中极度缺乏粗饲料,如干草,且饲料种类较少,奶牛饲料的喂养过程中,微量增加精料弥补粗饲料的不足。
2.2养殖中管理方式粗糙,缺乏精细化管理
没有对泌乳牛与干奶牛进行分开管理,在发现干奶牛抢食泌乳牛精料后,只是一味地增加精料。部分牛场对于干奶牛饲喂方法不明确,认为干奶牛肥胖才能高产,在发现饲料不足时会追加精料喂量。除泌乳后期与干奶期饲料营养不足过营养过剩外,若奶牛本身患一些疾病,也会一定程度上诱发毒血症。如难产、子宫炎、创伤性网胃炎等。怀双胎的奶牛,很大可能会伴有缺钙,或大量内寄生虫感染,会增加奶牛毒血症发病率[1]。
3发病机理
奶牛毒血症主要是由于干奶期奶牛的精料喂量过大,导致奶牛肥胖,产后进食量下降,最终造成其能量出现负平衡,结果是体脂肪分解。奶牛的游离脂肪酸(FFA)和酮体明显升高。游离脂肪酸升高包括3方面原因,第一,奶牛干奶期补充的能量超标,生产前能量过高是因为奶牛饲养中谷物精料、玉米等饲料喂量较大,最终所产生的能量以脂肪形式贮存体内。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奶牛泌乳期体内能量的贮存为59%,干奶期为85%,由于干奶期奶牛体内能量贮存的升高,导致奶牛分娩过程中过于肥胖。第二,奶牛体内糖原异生受阻,动物体内大部分的葡萄糖是糖异生供给。动物进食或饥饿时,其葡萄糖由肝脏放出。牛血糖中约60%葡萄糖用于乳糖。干奶期奶牛的精料喂量大,刺激其瘤胃,导致奶牛产后消化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食欲明显下降,糖原先质缺乏,最终因糖异生受阻,奶牛血糖下降。第三,脂肪分解加强,单个细胞团构成脂肪细胞,甘油三酯作为构成脂肪团的重要物质,其是在游离脂肪酸(FFA)进入细胞的基础上形成。奶牛的血糖下降会使得脂肪出现分解。脂肪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脂肪酸,这些脂肪酸会融入血液中,并随血液流入肝脏器官。肝脏器官运行过程中,合成脂蛋白磷脂的缺失,导致肝内存储大量的甘油三酯,血含量下降严重,造成脂肪变性。实际上,脂肪肝形成是脂肪动员的结果。
4防治
4.1增加奶牛含糖量
奶牛毒血症关于保肝解毒,为有效提高奶牛血糖含量,可适当为奶牛补充升糖物质或高渗葡萄糖。通过在奶牛静脉注射500~1 000 mL 50%葡萄糖注射液,紧接着注射50%右旋糖酐注射液,分为多次注射,第1次注射1 500 mL,之后每次注射500 mL,每天需最少注射1 次,最多注射3次。静脉通过注射500~1 000 mL 25%木糖醇注射液,坚持每天注射2次,能起到升糖、降酮作用。同时,坚持口服丙二醇120~340 g,或可服用丙酸钠115~225 g,每天服用至少2次,口服药物服用前需静脉注射500 mL 50%右旋糖酐注射液,有效提升治疗效果。
4.2促进脂肪氧化
為更好地促进脂肪氧化,需给奶牛服用脂制剂。通过给患毒血症的奶牛口服氯化胆碱粉,或进行皮下氯化胆碱的注射。促进脂肪氧化和脂蛋白的形成。坚持注射3 d的泛酸钙配比的溶液,每天服用2次复合维生素B,刺激奶牛食欲,增强瘤胃功能。灌服适量烟酸,坚持服用3~5 d,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每天口服100 g硫酸钻或氯化钻[2]。
4.3对症治疗
在奶牛毒血症对症治疗过程中,为有效避免奶牛治疗时出现继发感染,可同时使用广谱抗生素等。且通过静脉注射550~1 000 mL 5%碳酸氢钠注射液,可避免奶牛酸中毒。对于治疗中出现黄疸的奶牛,灌服含硫酸镁的水溶液,坚持灌服3d。奶牛毒血症也可通过中药进行治疗,有助于清热理气,同时具有健脾的功效。中药主要采用45 g紫苏、茯苓、陈皮,120 g山楂、当归,30 g 甘草、厚朴,60 g神曲、白术、党参、丹参,加水煎煮后灌服[3]。
5结束语
奶牛场管理过程中,养殖户或相关工作人员需加强对奶牛毒血症原因的深入了解分析,并进行有效防治。日常管理过程中饲养员要加强饲料管理,确保每日饲料营养的均衡,防止干奶期奶牛过度肥胖。同时要重视合理分群、产后奶牛的管理,进一步防止疾病发生,提高奶牛存活率。
参考文献
[1]白瑞,于蒙.奶牛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8(6):130.
[2]马滨宽.母牛妊娠毒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8(12):70.
[3]陆云宁.奶牛妊娠毒血症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与综合疗法[J].现代畜牧科技,2020(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