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公益节目中主流价值观的体现

2021-09-27 15:50劳晶颐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第一课抗疫公益

劳晶颐

电视公益类节目近几年开始蓬勃发展,对国人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地位非常重要,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我国国民的精神素养、社会风尚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和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是经过两千多年的文化沉淀,融入了现代文明的正能量的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的主流价值观体系,是中国人价值观的综合表达。

电视在主流价值观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

利用牛流媒休占领价值观传播的制高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会上曾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主流媒体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明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者在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体现了新一代党的领导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新要求。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融合发展的深度。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大发展、东西方互相制约的大变局时代,中西文化互相交互和融合、价值观念多元化呈现,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网络已经成为舆论争夺的主战场。互联网作为社会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舆论助力器的作用日益显著,很多社会民意首先从网上开始发酵起来,有些不良信息有时候左右大众民意。争夺网络舆论传播主动权,就是抢占意识形态工作制高点。电视台必须利用主流媒体优势,有效制作精良的宣传作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形成正能量,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

坚持民众的正确价值观引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支柱,是哺育中华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体现出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电视节目按其功能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公益类节目作为传播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载体,尤其要讲导向,正确引导价值观是不可推卸的责任。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蕴涵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爱国观、家庭观、文化观、婚育观、艺术审美观、财富金钱观、亲情友情观,通过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展现出来,让受众如沐浴春风,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公益节目中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所启迪和感染。

以高质量的内容吸引受众

好的电视公益节目,以创意取胜,以情动人,才能实现有效的价值观传播。从收视率和网络调查数据来看,大众最喜欢的公益类电视节目排名靠前的是《等着我》《爱情保卫战》《开学第一课》和《国家宝藏》等等。

贵州卫视倾力打造的《你好邻居》是全国首档邻里关系真人秀。节目由明星嘉宾组成,进入社区亲自体验真实社区生活,通过邻里关系测试、深入居民拜访及与社区居民共同完成挑战,达成公益目标,唤回久违的邻里温隋。广州广播电视台推出的《爱·回家》,依托“城市交换数据云平台”,联合太原、荆州等十多家城市台共同推出,滚动报道中国大江南北的“回家故事”,更细致讲述为抗击瘦情“就地过年”的真情故事。

电视公益节目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实践与效果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开学第一课》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合作开播的大型公益节目。2020年《开学第一课》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邀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以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张文宏、吴尊友等人,共同讲述2020年初那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抗疫故事。同时,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还讲述北斗卫星在抗疫中的运用,展现尖端科学技术的力量。《开学第一课》是兼具正能量主旋律表达和文化知识与健康常识宣传的。正因如此,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实现了收视率上的爆表。酷云实时的数据显示,这档公益节目开播之后,央视一套的收视率迅速走高,以非常快的速度突破了10%的收视率,市场占有率更是直接近50%。这意味着,有一半的电视开机用户,都在收看这档公益节目。

紧跟重点热点事件

2020年初,全国暴发了冠状病毒的疫情,面对疫情,广州广播电视台播出了防疫抗疫复工复产为内容的宣传片和歌曲MV,共播出12000次以上,共计六千多分钟。广州台全力投入抗疫宣传,制定疫情防控和应急报道预案,确立“传递温暖正能量,传播科学真知识”的报道准则。广州台成为广州地区抗疫宣传的主要阵地。综合频道多档滚动播出的抗疫报道日播总时长近8个小时,收视率近35%,即广州地区每3人就有1人观看;如《广州市民为医护人员打气:请注意安全》,增设《健康大咖说》环节,专访医疗专家,并制作成短视频推送,为大众提供抗疫知识和心理支持。广州市广播电视台重磅打造、广州市公益节目中心联合各界暖心呈现的全民战疫公益歌曲《你街头的热干面》、《一路执着》MV致敬抗疫一线英雄。

传递温情力量

《等着我》是央视综合频道于2014年4月开播的一档节目,7年多来,《等着我》累计帮助19000多人实现了团圆梦。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等着我》的持续热播,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和支持公益寻人事业,这必然会加快公益寻人的脚步,让更多的求助人早日实现团圆的梦想。《等着我》多次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档播出,说明了重要媒体对传播公益的重视,反映了国内主流新闻媒体的公益职责和社会责任感,也使各地方电视及其他媒体效仿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节目中的嘉宾和主持人对法律知识的推广,提高了公众的法律意识,普及了法律知识,提高了民众的法律保护意识。

电视公益节目在传播主流价值观时应该避免的几个误区

避免过度商业化

2018年9月1日晚,央视直播的《开学第一课》在全国上亿学生和家长的瞩目下开播,收视率也创下新高,全国网收视率2 .95%。然而作为有着10年历史的教育部重点推广节目,这堂《开学第一课》上砸了,开课前足足13分钟的商业广告被众多网友称为“广告第一课”,由于节目开始以新东方、海风教育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品牌广告片循环播放,让他们给孩子报名培训班产生了诱惑。国务院明确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电视台却在万众瞩目的“第一课”上播出辅导班广告,完全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一个教育部发文要求组织观看并写观后感的全国青少年公益品牌节目,如今带上了浓厚的商业色彩,引起了电视观众以及家长们的争议。随后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进行了致歉。

避免过度娱乐化

电视公益节目改变了传统综艺节目过分追求娱乐的效果,从节目的感官愉悦功能扩展观众的内心需求满足,让综艺节目通过“公益”的形式,将服务的理念贯穿到底,帮助观众实现心愿、调解矛盾、解决困难。某台曾经有一个城乡孩子交换生活的节目,很受欢迎,后来有人爆出,节目中那些交换到乡里的孩子,抽烟、喝酒、打架等不良行为都是编导事先策划的,有些语言都是安排好的,目的是为了节目生动有趣,更加吸引观众,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忘记了公益节目的初衷,将公益节目娱乐化了。这种变味的公益节目会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避免俗套化

很多电视公益节目制作方、主创人员缺少对公益节目的创作、选题及收视市场进行研究和调查,一味地跟风和模仿,也让公益节目陷入了苍白的况境,看到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火了,全国有几十家电视媒体跟风上马制作相亲节目;看到深圳电视台的亲子类节目火了,又一股脑策划了许多爸爸妈妈携孩子上节目,有的把拍摄场地换到山区,有的还换到了国外,表现手法换汤不换药。电视公益节目缺乏创新思维是节目发展的又一难题。电视公益节目的影响力是靠收视率来保证的,而最终决定收视率的则是节目的品质。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方能否在节目的策划制作、包装推广上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在娱乐过剩的时代,电视公益节目需要用真诚去换取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需要的是能够真正感动社会和人们内心的作品。

电视公益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既传播了公益思想,又彰显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广大电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高度重视,加大公益节目的投入,特别是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加入,才能提供更多优秀的作品,才能更好地传播和引导主流价值观。

猜你喜欢
第一课抗疫公益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公益
公益
公益
上好“开学第一课”
毕业第一课:钱钱钱钱钱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