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庆华
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生产一直到终端产品制造的完整链条,主要面向生产制造的具体环节和部门;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成员,通过上下游的链接组成的网络结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是应对危机和长期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社会持续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经过多年发展,山西形成以能源原材料为主、基础和中高端产品为辅的产品结构,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占据特殊地位,为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当前形势变化和国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山西应聚焦中高端和关键环,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根深基稳。
一、山西产业链供应链基本情况
多年来,山西依托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形成了以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为主导,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为重要支撑的产业体系,在保障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品供应、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十四五”山西要在聚焦“六新”,实现技术创新方面实现突破,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重要产品供应、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进一步发挥作用。
(一)能源产业
山西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9.57%,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占比78.9%,晋北以弱粘结煤和气煤为主,是重要的动力煤基地;晋中多为炼焦煤,是我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晋东以无烟煤为主,是民用煤和化工用煤的重要产地。2020年全省煤炭产量10.85亿吨,占全国27.8%,煤炭外运量占全省产量的70%左右,有效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常运转。截至2020年底,山西发电总装机达到1.038亿千瓦,是典型的外送型电网。2020年山西焦炭产量10493.7万吨,占全国22.3%,共有孝义、介休、河津、潞城4个千万吨级焦化集聚区。山西传统煤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化肥、电石、聚氯乙烯等,化肥产能约1100万吨(其中尿素产能900万吨),电石产能40万吨,聚氯乙烯产能130万吨,合成氨产能650万吨;现代煤化工产品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等,煤制油产能176万吨,是我国重要的煤化工战略储备项目,产品有高端润滑油基础油、碳氢环保溶剂、费托蜡、特种燃料、专属化学品、高清洁汽油和均四甲苯。煤制乙二醇產能70万吨,甲醇产能660万吨。山西煤层气(瓦斯)抽采量和利用量均为全国第一,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中发挥着稳定气源的重要作用。
(二)装备制造业
山西装备制造业包括轨道交通、煤机、重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机械、液压系统及元器件、铸(锻)造、农业机械八大传统装备制造业,以及节能环保、通用航空、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电子智能装备六大潜力装备制造业。
煤机装备。以“三机一架”、提升设备、洗选设备、煤化工设备、辅助运输设备、矿井安全设备为主体,建立研发与制造并举的产业体系,生产和销售规模全国领先。2019年完成营业收入276亿元,共有规上企业146户。阳煤化机煤化工气化炉国内市场占有率60%,天地煤机掘锚机销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太重煤机大功率大采高采煤机在十三个亿万吨煤炭基地的煤矿市场均有销售,山西煤机已累计向全国提供综采成套输送装备6000多台套,平阳重工为国内30多家大型煤炭企业的600余个综采工作面提供了安全的掩护式液压支架。
轨道交通装备。共有规上企业39户,2019年完成营业收入278亿元。中车太原电力机车检修国内市场占有率48%,铁路漏斗车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智奇铁路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和检修业务市场占有率70%—80%,京丰铁路转辙机占国内高速铁路70%的市场份额,永济电机在中车系统内市场占有率近70%,晋西车轴已成为美国西屋制动SCT公司全球摇枕、侧架最大供应商,太重轨道交通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轮轴应用于“复兴号”高铁。中车永济350公里标准动车电传动系统实现了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已成为国内主流供应商。大同新成新材料自主研发的受电弓碳滑板替代进口,产品在国内地铁市场应用,并出口沙特。
新能源汽车。2019年山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7398辆、57121辆。大运、吉利、江铃、成功、德志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产能约31万辆,大运新能源载货汽车制造产能行业领先,吉利电动汽车、甲醇汽车落地山西,技术国内领先,江铃氢燃料电池重卡全国首家通过公告,美锦氢能科技氢燃料电池电堆和大同氢雄云鼎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性能国内领先。
新能源装备。晋能科技、潞安太阳能进入光伏行业前20强。潞安太阳能PERC电池生产规模全球前10,2020年上半年出货量全球第四。太原重工海上5.0MW风电机组填补国内超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空白。定襄天宝风电法兰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国内占有率20%。
(三)材料产业
原材料方面,山西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的87种, 已探明储量的4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24种,铝土矿储量17.59亿吨,约占全国41%,煤系高岭土储量3.4亿吨,约占全国17%,白云石储量25.65亿吨,约占全国35%,还有耐火材料、稀土材料等战略资源,为发展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原料支撑。新材料方面,已形成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先进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四个特色领域。在先进金属材料领域,特殊钢、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钕铁硼永磁材料已形成产业规模。太钢集团不锈钢产能430万吨,不锈钢、耐热钢、造币钢、车轴钢等26个品种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2018年全省原镁产量16万吨,占全国20%,位居全国第二。铝产业形成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及其深加工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中铝华润、华泽铝业等电解铝优势企业和鑫银河、华海康道合金等铝材深加工企业,2018年氧化铝产量2025万吨,占全国28%,居全国第二;电解铝产量93万吨,占全国2.6%,居全国11位;铝材产量41万吨,占全国0.9%,居全国22位。铜合金形成“铜采选—冶炼—铜合金深加工”完整铜产业链条,中条山有色集团具备20万吨铜冶炼能力,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铜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4万吨。全省钕铁硼永磁材料及元器件总产能9000吨,能够生产六大系列30多个品种。此外,突破了T1000高强度碳纤维、电容炭、玄武岩连续纤维等关键核心材料,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材料基础。
(四)电子信息产业
大数据产业。建设百度数据中心、秦淮数据中心、“天河二号”、国科晋云先进计算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构建起从数据存储—算力支撑的“新基建”能力。全省已建、在建数据中心设计标准机架达到23.36万架,服务器能力近240万台,在用数据中心上架率、区域每万人拥有机架资源、每亿元GDP机架资源等指标均处于全国前列。
信创产业。聚集了中国电子、中国电科、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华为、中兴、曙光、龙芯、统信、麒麟、东方通、中国软件、东软集团、东华软件、太极股份等一批龙头企业,建成了从CPU芯片、操作系统、中间件和数据库核心底座,到整机、部件、外设和应用软件的完整产业链条,信创产业生态体系加速形成。
半导体产业。以中国电科“一中心三基地”、忻州半导体产业园为中心,烁科晶体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占国内50%以上市场,达到可替代美国CREE公司产品水平,正与华为、中兴通信在5G通讯领域推进应用合作。北纬38度规划建设的砷化镓微波功率放大器芯片,技术水平国际先进,采用独有增强型GaAspHEMT技术,可用于苹果无线耳机和大疆无人机等领域。中电科二所LTCC基板制造设备切片机、打孔机、通孔填充机、叠片机、热切机等,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碳化硅长晶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中电科三十三所半导体用吸波导热超材料通过华为测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替代进口。
二、进一步提升山西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一)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协作机制
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的战略窗口期,加强与国内先进地区产业协作,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显著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可靠性、不可替代性和国际竞争力。一是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抓住当前国家引导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历史机遇,持续强化要素保障、完善产业配套、厚植人力资源,拓展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范围,建立产业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合作机制,支持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二是完善产业链精准招商机制。以开发区为主体,针对产业链短板弱项,对照招商图谱精准招商,推行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股权招商等方式,尽快集聚一大批优质项目、龙头企业、高端研发机构。三是加强全球化产业合作。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以半导体、信创、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为重点,培育嵌入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杀手锏”产品。推进各类口岸、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际陆港、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开放平台建设,推动优势企业“抱团出海”。支持我省有条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海外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二)建立产业链全要素的保障機制
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完备制度链条为产业生态培育提供坚强保障。制定保护特殊产业的综合政策。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制定针对信创、进口替代工程等特殊产品、产业的专项支持政策,运用技术改造专项等资金帮助企业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由政府兜底解决产品销路。落实国内进口替代产品税收优惠和减免税政策。提升产业链融资畅通能力。支持金融机构针对“链主”企业实施“一企一策”,为上下游企业打造“1+N”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通过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方式,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为产业链企业、研发机构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服务。构建全要素保障机制。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电价机制改革,组织电力专场交易,确保电价不高于0.3元/度。做好用地保障,加快“标准地+标准厂房”建设,完善灵活、弹性的土地出让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降低融资成本、税费优惠、租金减免等惠企政策。
(三)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针对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差异化培育优质企业,促进大企业做优做强、中小企业做精做细,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活力。一是加快培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一批占据产业链主导地位,具有全球较强竞争力和高成长性的优势企业,支持企业对标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系统集成能力建设,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鼓励高端并购、强强联合,打造高科技领军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巩固提升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二是培育“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积极发挥中小企业作用,引导民营企业突出主业,专注细分市场,掌握独门绝技,“单点突破、边缘创新”,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专长、能够生产关键设备和先进材料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予以认定和奖励。积极发现一批高成长性小微企业,制定个性化保护措施。三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牵引带动左右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主力军作用,深度整合上下游要素资源,以点带线、以线扩面,加强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带动。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加大对本土中小企业供应商的培育和合作,以整机产品制造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支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消除制度阻碍,打通企业成长快车道。
(作者单位: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