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的外交生涯,有11年半是在中国度过的。1980至1985年,我担任马来西亚驻华外交官。13年后,即1998年,我就任马来西亚第八任驻华大使。我非常珍视在中国的这两段时光。两次来华任职让我有机会目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看到中国的沧桑巨变以及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1980年9月,我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此时距离文化大革命结束和改革开放开始已经过了四年。在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带领下,中国已稳步走上现代化进程。八十年代初,关于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国已经形成了全民共识。国际社会也认识到中国正在发生的新变化。中国领导人致力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心。一些耳熟能详的口号,比如“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和“致富光荣”等,反映出中国政府新的指导思想。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中国正务实推进现代化,积极发展对外关系。中国领导人高频次率团出访,并在北京密集接见来访外国团组。中国外交成绩斐然。包括邓小平在内的中国领导人访问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第四任总理马哈蒂尔博士十分关注中国的变化。在马哈蒂尔推动下,马中关系进入新阶段。1985年,马哈蒂尔率大型政府和经贸代表团访华。他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乐见中国重视发展对外关系。他积极呼吁本国人民要善于抓住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合上了。中国的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与他国确有不同之处,所以有人会说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坦率地讲,我也曾产生过这种想法。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时,由于中国的工作生活环境与马来西亚很多地方都不一样,难免感到一丝紧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以及加强与各国合作的诚意。我当时看到的中国贫穷落后,与世隔绝,鲜有朋友,但同时也清楚地感受到中国争取发展、进步和现代化的坚定意志,感受到中国融入世界的强烈意愿。更为难得的是,中国很好地把握住了与世界互动的节奏和模式。
八十年代,我因为工作原因,访问过中国很多地方,之前对中国的错误看法逐渐改变。我感受到来自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善意和友谊。中国在自身仍很困难的情况下,尽力为在华外交官和外籍人士提供便利。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市面上逐渐可见进口的奢侈品和各种商品。以专门服务外籍在华人士的友谊商店外观焕然一新,经营模式也更加先进,与香港的现代化商场几乎没有区别。这给在华外国人带来了方便。北京的城市面貌也在发生改变。公路上私家车日益增多。外国五星级酒店、外国餐厅和娱乐场所纷纷落户北京。中国的自然、历史和文化景点逐步向外国人开放,外国人可以在北京市内及中国各地参观访问。中外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外籍工作人員。我见过很多在华工作的马来西亚人。他们普通话很流利,为中国工业化贡献了自己的才能。
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是当时更为明显也更为重要的一个转变。我能感受到中国人民对于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与其他国家的人民一样,中国人民向往富足美好的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了更多的选择。服务也更加多样化。我曾与很多官员和朋友交谈,他们高兴地告诉我工资多了,房子大了,孩子们工作都很好。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由集体所有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正是中国社会得以实现深刻变革的基础。
作为一名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人,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的激动和喜悦。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信心大增。我本人和我的家人也深有体会。我的两个儿子就出生在中国。我的长子出生时,我夫人本可选择回国生产。她最终选择相信北京的大夫。她的生产过程很顺利,这得益于医护人员的细致周全。四年后,她决定在同一家医院生下我们的次子。我在华第一个任期让我终身难忘,因为这期间我的两个儿子都出生在中国。
1980年,马中两国刚建交六年,双边关系的实质性内容还微不足道。受冷战影响,两国建交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增进互信,增强信心。在此背景之下,两国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巩固和发展双边关系,增进两国友谊的事业中。马驻华使馆密切关注着中方政策变化,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人仍然对中国的改革持怀疑态度。马来西亚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政策变化是实实在在的,并予以积极回应。中国在深圳和海南建设经济特区,向外国投资者开放,以促进经济发展。马来西亚迅速把握机会,积极参与。虽然当时的深圳和海南还属于欠发达地区,但马驻华使馆积极向国内建言,鼓励马企业抢抓商机。现在回过头来看,在中国取得成功的马来西亚企业都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就来华投资的企业。
1998年,我来华担任马驻华大使。这是我外交生涯中的一次晋升。我收到的信息是,马来西亚视中国为重要合作伙伴和重要外交战略关节点,我的任务是推动双边关系深入发展。
我来华就职后,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极为震惊。中国越发国际化,中国人民乐观向上,遍地是发展机遇。更多的外国公司在华投资兴业,更多的外籍人士来华工作。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风景也更加丰富多彩。经过新一轮城市化建设,北京的面貌焕然一新。现代化建筑鳞次栉比。交通设施更加便捷。新的地铁线路已经建成,出租车也更加现代化。商店、连锁超市、大型商场随处可见。人们很容易可以购买到进口商品,享受到进口服务。很多公共场所都有英语标识。咖啡成为时尚饮品。城市发展往往会造成交通拥堵,北京也存在这种情况。外国驻华外交人员及家属的生活更加舒适。我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同中国老百姓交谈时,他们显得更加开放和健谈。
在之后七年半时间里,中国不断取得新发展,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从一线城市开始,然后延伸到所谓的二线城市,比如天津、杭州和大连。中国的发展速度被誉为“中国速度”。随着中国的成功发展和财富的积累,进口的奢侈品和汽车随处可见,外国品种的宠物也屡见不鲜。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持有护照。中国游客给世界各国,包括马来西亚的旅游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新开业的高端餐厅的格调和风味给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外国顾客留下美好的印象。80年代的中国物资紧缺,到了90年代,各种商品琳琅满目,选择更加多样。
中国的半城市和农村地区也从发展中获益。在我访问中国各地的过程中,亲眼目睹各地的发展变化。在与中国地方官员的会面中,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改革的热情。他们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意识,并对各自的城市充满了自豪。他们面对外宾,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我们这里是最佳的外商投资目的地。
随着国内改革进程的推进,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在国家和省级层面,中国开始举办各种国际会议、展览、论坛、交易会等。这些活动极大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贸易、投资、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与合作。我经常参加这些活动,这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加强与世界合作的积极态度。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博鳌亚洲论坛等活动已经举办了超过十年,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国际美誉度越来越高。我还记得2001年围绕中国入世所展开的谈判。现在看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疑是正确的选择,这让中国变得更加开放,更有竞争力,成为全球主要贸易国家。
通过参加中国外交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认知。我们访问了一些新兴和合资企业,他们的产品主要是销往海外。这让我对中国的工业化和科技进步有了全新的认识。1999年,我访问了位于深圳的华为。这家公司刚开业不久。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也有机会接触到各地的文化和人民。我注意到中国普通百姓对外界充满了好奇,热切希望了解外部世界。东盟各国在北京的使团得到中国外交部的关照,时任亚洲司司长王毅为使团安排了各种活动,包括体育运动、野餐以及宴会等。这些非正式活动让各国使团与中国朋友以及使馆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中国和東盟的关系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对中国各地的访问,我有机会目睹中国的山川风貌、经典古建、悠久历史和快速现代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中国和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和融入世界的愿望。中国人民强烈的奉献精神让中国拥有了今天的地位。
在双边关系领域,90年代的马中关系进入黄金时代。双边贸易额达历史最高值,双方在各领域合作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旅游、教育、文化、金融等领域合作取得长足发展。两国民间和党际交往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马驻华使馆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开始密切联系与合作。中联部官员对于中国发展方向的介绍以及中马关系的思考让我很受启发。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世界沟通,不断增进与世界各国贸易、投资合作和文化交流。事实上,在北京的各国使团都在暗暗竞争,吸引更多的中国团组访问各自国家,并鼓励本国团组到访中国。马驻华使馆从竞争中增长了经验,全体馆员都为马中关系迈上一个新台阶而激动不已。为彰显马来西亚提升对华关系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决定在位于北京亮马桥的第三使馆区建设新馆。作为大使,我很荣幸经本国外交部授权,确保新馆顺利建成。
在区域合作领域,中国成为东盟对话伙伴。作为东盟成员国驻华大使,能够参与早期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对我而言是一种难以忘怀的经历。我近距离感受到,在双方悉心呵护下,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中国也积极参与东盟的各项倡议。今年是东盟与中国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很高兴看到东盟与中国搭建起地区战略合作的坚实基础。
退休后,我持续关注中国的发展,对推动马中关系发展的热情不减。2005年,我退休不久就当选为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十五年来,我一直担任该职务。马中友协成立于1992年,是一个致力于增进马中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非政府组织。我们在华主要合作伙伴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东盟各国友好组织一道,我们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组织了大量友好交流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友谊。十五年来,马中友协为马中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
马中友协成功组织双方友好互访、展览、研讨会以及举办文化、教育、旅游、青年、体育和贸易投资等各类活动。我们的合作伙伴遍布中国各省。通过在华访问和交流,我们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举办展览和研讨会,马中友协积极宣传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马中友协很荣幸作为共同主办方之一,出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马来西亚的新书发布会,帮助马来西亚民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发展哲学。此外,马中友协还组织了两国学生和青少年交流活动,促进两国友谊代代相传。十年来,中国东盟友好协会在顾秀莲会长领导下持续举办年度会议。我认为这很好地巩固了地区国家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东盟与中国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活动被迫中断。然而,双方很好地维护着原有的沟通渠道,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实现双方友谊和合作的持续发展。疫情仍在肆虐,双方已就共同预防和控制疫情以及实现经济复苏达成一致。
无论从个人还是从职业角度看,我在华十一年半的时光都让我记忆犹新,获益良多。我有幸亲眼目睹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国40年前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着实让我感到震惊。中国的发展成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9年中国70周年国庆庆祝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现。中国展现出强大的科技力量,尤其是在平台经济和宇宙空间探索领域。
中国在减贫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刷新了人类发展史的记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领导人富有远见,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领导中国实现沧桑巨变,他们理应得到肯定和赞赏。马中友好协会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表示衷心祝贺,并祝愿中国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我相信中国未来将在全球事务中继续发挥积极影响。中国自身也面临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挑战。我很高兴看到马中关系发展到今天这样成熟和稳定的阶段。无论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还是新冠肺炎病毒的挑战,两国都能秉持传统友谊,互帮互助。我出使中国的经历证明,马中友谊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深厚和稳固。
◆达图·阿卜杜勒·马吉德,马来西亚—中国友好协会主席,1998-2005年任马来西亚驻华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