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芳 张宝华 顾 湾
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江西九江 332000
传统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eolled analgesia,PCA)当前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被广泛应用,虽然明显提升了个体化用药水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即使在实施PCA 后也没能有效缓解痛感,分析主要的原因为产妇无法实时获取与反馈剖宫产术后镇痛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术后镇痛仍存在不足。当前,智能化PCA(artificial intelligence-PCA,Ai-PCA)逐渐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其是把传统PCA 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结合的新型镇痛系统,该系统可对术后镇痛过程进行实时的动态管理[1-2]。有研究指出,术后智能化管理模式(intelligent management postoperative model,IMPA)是麻醉学科镇痛安全和质量持续改进的根本保证[3]。目前,IMPA+Ai-PCA 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前瞻性研究不多,基于此,本研究探讨IMPA+Ai-PCA 在剖腹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达到高效安全镇痛与远程质控的临床效果。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术后镇痛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 例。观察组孕妇,年龄22~35 岁,平均(28.71±1.12)岁;孕龄37~40 周,平均(38.12±0.35)周;经产妇23 例,初产妇27 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3~36 岁,平均(28.65±1.15)岁;孕龄38~40 周,平均(38.15±0.33)周;经产妇22 例,初产妇2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且配合研究。
纳入标准:①孕龄≥37 周;②单胎妊娠;③胎位正常;④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Ⅱ级;⑤肝肾功能正常;⑥体重指数<30 kg/m2;⑦产妇依从性好;⑧产妇和(或)家属能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和相关的互联网知识;⑨免疫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血液系统、感染性、心脑血管以及肠道病变疾病;②胎膜早破、前置胎盘;③患精神病或近3 个月使用镇静催眠药、阿片类、精神类药物;④过敏体质;⑤治疗期间使用其他治疗方式影响疗效;⑥因自身原因不能完成治疗;⑦中途脱落。
1.3.1 对照组 剖宫产术后实施PCA 方案,镇痛泵方案:注射用生理盐水+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512、20191206,规格:(以芬太尼计)2 mL∶0.1 mg]0.8 mg+盐酸右美托咪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90511、2019 1204,规格:(按右美托咪定计)1 mL∶100 μg]300 μg稀释成100 mL 的溶液,静脉负荷剂量为5 mL,泵速设定为2 mL/h,锁定时长为15 min,单次给药剂量为0.5 mL。
1.3.2 观察组 剖宫产术后实施IMPA+Ai-PCA 方案,建立科室IMPA 镇痛微信平台,以图文、视频方式重点提供互联网剖宫产术前、术后镇痛教育;以图文、视频方式介绍“剖宫产自控镇痛泵+Ai-PCA 镇痛管理”内涵、意义以及其他辅助镇痛的手段选择;提供互联网剖宫产问卷调查和收集改进意见,提供互联网疼痛调查评估的数字化工具。选择Ai-PCA 脉冲泵(江苏人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镇痛操作,PCA 药物配方同对照组,设置Ai-PCA 泵的参数:首次负荷量为7 mL,持续背景剂量为5 mL/h,锁定时长为15 min,单次给药剂量为0.5 mL,追加量5 mL/h(<20 mL/h),期间通过无线镇痛质控系统对自控键按压频率、评价率、各类报警发生率、信息完成性等信息详细予以记录。
两组均随访至出院。
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镇痛泵药液消耗量、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①两组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比较[4]。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两组剖宫产术后6 h 和1、2、3 d 的静息疼痛程度,总分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重。②两组镇痛泵药液消耗量比较。记录两组产妇剖宫产术后24 h 内镇痛泵药液消耗量。③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统计并比较两组剖宫产术后使用静脉镇痛后眩晕、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两两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剖宫产术后1、2、3 d 时的VAS 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6 h;术后2、3 d 时的VAS 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1 d,术后3 d 时的VAS 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 d时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的比较(分,±s)
与本组术后6 h 比较,aP<0.05;与本组术后1 d 比较,bP<0.05;与本组术后2 d 比较,cP<0.05
组别术后6 h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F 值P 值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2.29±0.31 2.82±0.34 8.145<0.001 2.01±0.29a 2.61±0.21a 11.849<0.001 1.71±0.13ab 2.20±0.10ab 21.125<0.001 1.38±0.11abc 1.79±0.13abc 17.024<0.001 146.487 223.115<0.001<0.001
观察组剖宫产术后24 h 内镇痛泵药液消耗量为(45.56±5.55)mL,少于对照组的(53.91±8.8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8,P<0.001)。
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n(%)]
与其他种类手术患者比较而言,剖宫产术后产妇自身的血栓发生风险较高。如果术后镇痛不足或者阿片类药物使用较多导致镇静过度均会降低术后活动量,这会进一步增强产妇产后血栓发生率。因此,麻醉医生有责任为剖宫产术后的产妇提供科学、高效的术后镇痛方案。
在设计剖宫产术后镇痛方法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减弱产妇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的躯体痛感,还要考虑能减弱因子宫收缩所引起的内脏痛感。因为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因子宫收缩以及腹部切口疼痛的影响,产妇会在术后出现持续性疼痛,因此制定术后镇痛方案时不仅要考虑能减弱产妇术后短期的急性痛感,还要考虑能有效预防产妇可能引起的长期慢性痛感[5-6]。因此,剖宫产术后镇痛要最大程度上实施以阿片类药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方法[7-8]。本研究中对照组实施PCA方案,观察组实施IMPA+Ai-PCA 方案,结果显示两组剖宫产术后1、2、3 d 时的VAS 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6 h,术后2、3 d 时的VAS 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1 d,术后3 d 时的VAS 评分低于本组术后2 d,且观察组患者术后1、2、3 d 时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IMPA+Ai-PCA 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析其原因为,在IMPA 管理模式下建立起科室IMPA 镇痛微信平台,以图文、视频方式重点提供互联网剖宫产术前、术后镇痛教育;以图文、视频方式介绍“剖宫产自控镇痛泵+采用Ai-PCA 镇痛管理”内涵、意义以及其他辅助镇痛的手段选择;并可提供互联网剖宫产问卷调查和收集改进意见,提供互联网疼痛调查评估的数字化工具,能有效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进而有效提高产妇的配合度,方便后期Ai-PCA的实施[9-11]。并且在实施Ai-PCA 期间,能够通过动态的工作体系记录查房评价等信息,可以有效简化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实现PCA 的智能化、远程监控及高效镇痛管理,利于根据产妇的疼痛情况实时调整镇痛药物给药方案,利于改善孕妇的疼痛程度[12-13]。本研究中,观察组剖宫产术后24 h 内镇痛泵药液消耗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将IMPA+Ai-PCA 方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可有效降低镇痛泵药液消耗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分析其原因为,智能化自控镇痛模式下可通过实时智能监控及时调节给药剂量,在保证较好镇痛效果的同时,可有效降低镇痛泵药液消耗量,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镇痛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15]。因此,IMPA+Ai-PCA 作为一种智能化管理模式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该模式可将数据集成和临床关注结合起来规范疼痛在线教育、监测和治疗,通过网络技术解决镇痛教育和在线疼痛工具评估,利于实现新型多模式镇痛,进而有效提高剖宫产镇痛效果和人文关怀,是从根本上持续提升镇痛安全与质控的高效手段,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将IMPA+Ai-PCA 智能化自控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在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镇痛泵药液消耗量,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能取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