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艳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江西南昌 330006
随着国民优生优育意识的加强,孕育一名健康的宝宝是所有产妇共同的愿望。由于初产妇对产后保健知识、新生儿喂养知识的相对匮乏,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产后恢复与新生儿护理质量。母乳则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的天然食品,乳汁中含有多种天然免疫物质,是新生儿获取营养物质与免疫抗体的最直接有效、方便的途径。母乳喂养不但可以显著增强新生儿免疫系统能力,提高新生儿存活率,还能够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降低产后抑郁、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发生率[1]。但目前,临床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初产妇群体中母乳喂养率及效果更低。初产妇是第一次生产的女性,没有生育经验,会引起情绪过度紧张、存在较多顾虑;且大多数初产妇在分娩之前未接受良好的健康知识教育,导致初产妇在分娩方面的了解过少[2]。现在网络发展迅速,大多问题可从网上获得答案,但部分网络上的分娩知识正确率较低,从而会误导初产妇形成不良的分娩认知,对分娩后胎儿的母乳喂养情况有着很大的影响[3]。临产对于初产妇母乳喂养情况多采用常规干预,但其干预效果不理想。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 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48 例)和观察组(常规干预+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持干预,52 例)。对照组中,年龄21~36 岁,平均(28.69±4.35)岁;孕龄37~41 周,平均(38.65±1.12)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9例,剖宫产19 例。观察组中,年龄21~35 岁,平均(28.55±4.26)岁;孕龄37~41 周,平均(38.81±1.08)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31 例,剖宫产21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足月分娩;②产妇在孕期内定期接受产检,且显示正常;③分娩时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④临床资料齐全;⑤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伴有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等妊娠期合并症;②伴有免疫功能异常;③严重精神疾病;④伴有心肝肾不全;⑤新生儿伴有先天性疾病。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在初产妇住院期间组织母乳喂养知识讲座、母乳喂养健康小讲课、媒体健康科普等,包括对母乳喂养的了解、相关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方法、优点以及喂养技巧,帮助初产妇正确进行喂养;同时在初产妇出院后进行定时随访,对初产妇在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护理时间为4 周。
观察组给予常规干预联合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持干预。常规干预与对照组一致,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持干预具体如下。①首先成立网络平台支持小组:成员包括哺乳顾问、产科医生、产科护士和助产士等相关成员,向产妇及家庭提供专业、持续性的个体化指导。将母乳喂信息发布在网络信息平台,在初产妇产检过程中对初产妇进行发放。②建立QQ 或微信群、公众号:将产妇及主治医师邀请进入微信群中,可通过在微信群内进行交流,也方便产妇与产妇之间的互相鼓励。由主治医生针对每位产妇的不同情况进行指导,包括用药指导、营养指导等,并严格记录产妇的日常生活情况,针对产妇在群里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此外,小组成员需要在群中不定时推送产期、月子期等不同时期的哺乳注意事项,更新母乳喂养的相关指导信息或采用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展示。设置有留言功能,方便孕妇及时反馈相关问题,医生及时查看并给予解决方法;由医生轮流在线提供咨询,对于共性问题,每周汇总一次,设固定时段集中上课。③采用孕妇学校线上线下学习、公众号、母乳喂养专栏、母乳喂养健康小讲课、媒体健康科普等,所有科普文、咨询回复,均由护士长审核,以确保咨询质量。母乳喂养门诊、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等等方式增加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的基本常识、优势,增加产妇母乳喂养的决心;其次在院待分娩时,采用视频的方式,指导初产妇自行通过网络平台下载母乳喂养的相关视频,并进行模拟操作;最后在初产妇产后进行临床指导,并增加对初产妇心理的疏导,促使初产妇快速适应角色的转换,并在初产妇出院后,采用孕妇学校线上线下学习、公众号、母乳喂养专栏、母乳喂养健康小讲课、媒体健康科普等,母乳喂养门诊、母乳喂养咨询热线等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宣教,增加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定时更新网络平台上的母乳喂养知识。护理时间为4 周。
①记录两组全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发生情况。②护理前及护理4 周后,采用自制母乳喂养质量检查表评估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技术掌握情况,该表重测效度为0.823,Cronbach′s α=0.805。母乳喂养宣教评分共10 项,每项1~2 分,共17 分,分数越高,表明初产妇对母乳喂养宣教的掌握情况越好;母乳喂养技术掌握评分共12 项,每项1~2 分,共24 分,分数越高,初产妇对母乳喂养技术掌握评分越高。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母乳喂养效果的比较[n(%)]
护理后,观察组的母乳喂养宣教评分、母乳喂养技术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评分的比较(分,±s)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组别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喂养技术操作对照组(n=48)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n=52)护理前护理后8.24±3.85 13.74±2.83a 12.83±3.92 18.43±4.87a t 两组护理前比较值P 两组护理前比较值t 两组护理后比较值P 两组护理后比较值8.87±3.59 15.05±1.24a 0.847 0.399 3.038 0.003 12.15±3.76 21.18±2.82a 0.885 0.378 3.361 0.001
母乳作为近年来社会倡导、呼吁的科学育儿主要方法,也是确保儿童健康发育的重要途径。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在婴儿出生后的第1 个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出生后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添加辅食后持续母乳喂养至24 个月或更长时间。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率、延长母乳哺育持续时间和促进婴儿健康发育也成为目前围产护理的热点话题。
由国务院发表的《中国妇女和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4]中提及0~6 个月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需要超过50%,由此可见,目前关于母乳喂养的现状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故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方案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初产妇产后对母乳喂养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且网络上不当的母乳喂养知识,给初产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迫使其不愿进行母乳喂养[5]。而母乳喂养是婴儿科学喂养的金标准,无论是对婴儿、产妇均有着较大的优点[6]。因此,对初产妇进行有效地干预,提高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可度、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母乳是作为由多种内分泌激素共同参与作用的过程,被认为受产妇精神、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精神因素不可忽视,如初产妇不适应现阶段的角色转化,甚至排斥,造成其内心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继而导致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欲望不强烈,甚至丧失母乳喂养信心,而强烈的母乳喂养欲望可对泌乳功能起到正性的刺激作用,负性心理对产妇的泌乳功能造成负面影响。传统主要通过住院期间组织母乳喂养知识讲座的方式进行宣教,母乳哺育知识准备不充分、遇到母乳哺育困难时无法求助以及对牛奶喂养所面临风险了解不足等原因,且大分部产妇在出院后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多无法继续坚持,许多产妇未能坚持或中断母乳喂养导致母乳喂养效果不明显。近年来随着网络在现在社会上的普及,大部分人们都具备使用手机、上网阅读新闻等能力;同时网络平台能够为人们提供最新、最快的讯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的母乳喂养宣教评分、母乳喂养技术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持干预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较好。分析其原因为,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持干预是通过成立网络平台支持小组,将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发布在网络信息平台,为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普及;在初产妇产检过程中对初产进行发放,并建立QQ 或微信群、公众号,采用信息通知、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增加初产妇对母乳喂养的基本常识、优势的掌握程度,使初产妇树立正确的认知,增加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决心[9-11]。初产妇在院待分娩时通过采用视频的方式,指导初产妇自行通过网络平台下载母乳喂养的相关视频,并进行模拟操作,增加初产妇对不威严的接受度,使理解更加深入[12-13];通过在初产妇产后进行临床指导,并增加对初产妇心理的疏导,促使初产妇快速适应角色的转换,并在初产妇出院后,采用微信或QQ 的方式增加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程度,定时更新网络平台上的母乳喂养知识,增加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操作评分[14-17]。
综上所述,初产妇采用基于网络平台的支持干预的效果较好,可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提升母乳喂养知识、操作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