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云青 池甜甜
摘要:本文从色彩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夜间经济、导视系统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以及导视色彩在夜间的使用对夜间经济和用户需求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夜间经济、空间导视系统设计、色彩设计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和借鉴,针对武汉夜间经济的导视设计需求展开导视系统色彩设计研究。
关键词:导视系统;夜间经济;色彩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3
如今,人们的夜间生活越来越丰富,夜间生活成了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夜间出行安全问题、城市夜间亮化需求、商家夜间服务需求等都成了城市发展中的具象需求。导视系统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商家服务水平和外在形象的体现,也具有对消费服务的提示引导作用,成熟的夜间导视系统色彩能够增强导视系统的作用,提高服务成效。本文结合夜间经济导视系统中色彩设计的应用研究案例,分析色彩对夜间导视系统的重要作用以及夜间色彩设计需求,并提出相关导视系统色彩设计方案。
1 夜间导视色彩存在的问题
导视系统信息包含着文字、色彩及符号等要素,这些信息元素具有高效传播以及识别功能,在公共空间中充分发挥着引导和指示作用,引导运行方向,在达到解读目的的同时又具备系统的同一性特征,即导视元素符号和导视色彩的统一性共同呈现。当昼夜环境发生变化时,导视系统色彩的功能也随之受到影响,人在夜间环境下会出现视线模糊、混乱等,这时更需要对导视系统色彩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改善。
绝大部分色彩会随着光线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导视信息色彩的应用需要考虑光源条件。正常光線下的导视信息会受光线的影响而变暗或消失,使人们不能快速地捕捉到相应的导视信息,削弱了导视系统在光线不足环境下的功能。重庆的解放碑广场、上海的东亚饭店、长沙的火宫殿等到了晚上会灯光璀璨,灯光会凸显主体物,削弱周边物体的存在感,这些就是很好地利用灯光变化认清方向、确定位置的案例。
在公共空间中,大部分地区的导视系统设计采用的色彩具有同质化,色彩搭配不够考究,人们无法利用色彩的特性区分导视信息层次。由于大部分空间地域的夜间色彩是比较固定的,已有的标志色彩也是比较常见的。但复杂的商业环境需要多样的导视信息进行辅助,因此难免有许多色彩存在,而这些色彩排列大多数是凌乱的,没有利用好颜色搭配区分不同信息,缺乏整理和统一的规划,给受众带来了混乱、无序的感觉。相比之下,中国美术学院的导视系统很好地利用了不同的色彩,分割出了面积大小不同的色彩指引方向,受众能够比较明了地识别出具体方向(见下图)。
由于公共空间中各类信息丰富,导视系统色彩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大量的广告媒介、商家摊位、公共设施等都会对导视色彩产生干扰,进而削弱导视信息的存在感。江汉路、吉庆街等这种大型的商业步行街,到了夜晚许多店家会将店面延长至步行街上,这时的导视系统又会受到店铺灯光、声音、人流等的影响,人们的判断受到干扰,导视系统甚至会直接被忽视。
夜间导视系统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难免会存在一些由于光线不全、色彩区分不足及多方面的信息干扰而带来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夜间经济需求下的导视系统色彩设计应该改进的方面。
2 有关导视系统的视觉色彩理论基础
2.1 导视系统理论
导视系统不仅有指引、导向、说明等功能,也逐渐成为环境设施的一部分,起着美化环境和文化传递的作用。凯文·林奇认为导视系统是人们凭借知觉辨别周围环境的一个必要因素。例如,日本梅田医院的内部使用了白色棉布作为指示系统的材料,整体上给人一种干净温暖的感觉,在设计中利用环境色彩安抚患者的情绪,设计师原研哉就是运用了环境心理学和导视系统间的联系而进行设计的[1]。
导视系统通过专业的设计和全方位的设计概念传达信息,大体上来说导视系统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功能。首先是导视功能,这是最基本的功能。导视系统能为人们提供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导视标识,人对环境的认知有限,而导视系统可以让人在陌生或者复杂的环境中更快更准确地找到目的地。其次是环境优化功能,如停车场和小区常常利用导视系统划分空间区域,通常利用简单的线条或是标志区分空间,并进行功能划分。这些标识既将区域进行了合理划分,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也起着美化环境的作用。最后是环境辅助功能,相较于导视标识,辅助功能采用的警醒和提示标志的作用,可以使人们在公共空间内有更好的行为规范和约束能力。室外草坪上的“禁止踩踏”,商场的“禁止吸烟”以及水池边的“禁止戏水”等标识,就是为了起到提醒效果而设置的,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比人工提醒要好得多。
导视系统设计就是将空间内的信息重组,是帮助人们认识空间、建立空间意识的主要媒介,它通过各种方式展示空间里的信息,可以让人们更加精准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导视系统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功能形式,二是表现形式。我们熟知的导视系统的功能是空间导视、导向导视、管理导视、识别导视、信息导视,这五种导视功能属于功能形式类。同时,根据表现形式可分为灯光导视、电子导视、立式导视等等[2]。
在夜间环境下,导视系统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导向性导视、方向性导视和色彩性导视。夜间空间内导视系统的构建必须依托于光源,而不同明度、纯度、色相的颜色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只有被灯光照亮或者自身颜色在黑夜中有明显亮度的标志才能成为在夜间指引人们活动的指示。在设计过程中,除了选择不同的导视标志的材料外,也可以选用一些夜间照明灯或者反光材料,利用不同材料的色彩以及信息文字的色彩才能起到夜间导视的作用。
2.2 视觉阈值
视觉阈值是一个范围,根据人类视觉阈值理论,空间内人眼受图像的亮度掩蔽和对比度掩蔽的影响较大。如果以视平线为准,人们最佳的视觉阈值是120度,而视平线以下30度内为站立时最舒适的视线范围,人眼对于光线比较敏感,亮度遮挡的情况下人眼对昏暗的区域不敏感。因此,面对同样强度的光线,人眼对昏暗区域的要求会更高一些[3],所以在不同亮度的区域,人眼的识别度是不同的。这也说明了为何同一导视系统在不同光线和不同环境下的辨别度是不一样的。
2.3 视觉形态
视觉和颜色一样也是形态化的,视觉形态是眼睛对外界光刺激物的知觉描述。同视觉阈值的道理相通,眼睛由于受到光线的刺激,对于物体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够从中辨别出物体的形状、体态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4]。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形态通常被分为点、线、面、空间等,是视觉形态的基本要素。视觉形态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如交通标识、公共洗手间标识、商标等,人们看到这些形态的标识就会立刻想到它们的特性、作用,这使语言具象化、文字图形化,能够更好地进行视觉传播。
2.4 视觉尺度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提出,根据人的知觉感知规律所确定的环境尺度,可以有效延长人们在户外的停留时间,提高社交活动的频繁度,以及增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等[5]。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最好的视觉距离是1.3米~3.75米,观察视平线以下30度之内的物体是最佳的。由于眼睛受到空间和视线的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人們看到的事物面积是由视野距离和高度决定的。因此,研究人们在空间内的视觉尺度对于夜间导视系统十分重要。一般来说,不同高度的人能够看清楚的视野也不相同,个子较高的观察者能够较清楚地看到周边的环境和整体界面,个子较矮的观察者会因为视线受阻碍只能看到一定范围的界面。
但如果到了夜晚,视线就不止受以上的因素影响,还会因为夜晚灯光的昏暗程度、覆盖范围以及其他因素而改变原有的观察视野和视觉尺度。例如,在高速路上由于车速很快,和平时的观察空间以及角度的不同,不能够使用平时的导视指引标识,应采用特殊的材料。
3 夜间经济需求下的导视系统色彩
夜间经济,一般指的是18点到次日2点居民在商业区内夜间活动和经济消费。城市夜间经济本身就是一个新的文化碰撞和空间利用的变革。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和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率。调查研究显示,2020年国内夜间消费比2019年同比例上升。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夜间经济消费有所下降,整体呈现“V”型走势,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武汉乃至全国的消费从2月起开始回暖,到4月下旬就基本达到了疫情前的消费水平。白天的活动和消费延续到了夜晚,常见的夜间经济活动包括休闲娱乐、工作加班、旅游观景等。
在夜晚这种特定的时间环境中,也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如安全问题、睡眠问题、视觉识别问题、出行问题等等,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夜间经济的因素开展过很多相关研究。例如,任佳在《城市夜间经济研究与思考》中,整理了夜间经济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缺点问题,对夜间经济提出了展望;李开心的《夜间经济的品牌传播机制》重点论述了夜间经济对品牌形象的影响,在了解夜间经济的历史发展后依据现有的品牌传播方式提出了新的传播方法;李全顺、彭则一秀的《夜间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研究——以南宁市为例》以南宁市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具体提出了不同角度的夜间经济发展建议[6]。虽然目前专家学者对夜间经济的研究很多,但大多分析的是各个地区的夜间经济状况,抑或特定空间内的导视系统色彩设计,缺乏二者相结合的夜间经济下的导视系统色彩研究。
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需要考虑商业文化、视觉心理学、识别效率等多个方面,在导视系统中色彩应用对公共空间导视识别有重要影响。人们由于习惯以及受到图形、标识等导视信息的直观影响,忘记了色彩对导视有更为高效的作用[7]。因此,本文研究了现有的导视系统的识别效率,得出了色彩在导视系统中会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导视系统中的色彩在明度、色相、纯度等因素不稳定的条件下,会降低色彩的使用率和分辨率,从而让使用者产生视觉疲劳,难以分辨信息。
第二,在漫长的历史文化进程中,色彩逐渐形成了设计体系。在设计中,一旦设计师对基本色彩习惯不了解,就可能会给使用者的生活带来不便。例如,公共卫生间的标识一般是男蓝女红,但如果将这两种颜色反过来,则会带来一些不便,甚至会导致导视系统色彩的意义遭到质疑。
第三,现代服务所处的环境非常嘈杂,会受到周边广告、展品、公共设施的影响,这些颜色会干扰导视系统的色彩,使导视系统对色彩的敏感度因周边展品或物件的颜色而降低。
据专家研究,视觉是人的第一感觉,而色彩则是影响视觉最直接的因素。曾竹竹、黄军在《文化空间中导向系统的色彩排序与情感作用》中提到,色彩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视觉神经对不同色彩的反应各不相同,相比标志、图形等元素,刺激人的视觉神经更强的因素是色彩。每一种导视系统都由图形、字体、形状、版式、色彩等因素组成,而对于夜间经济的导视系统而言,色彩则是构成整个导视系统最为重要的部分。色彩,最初是应用于标志上辨别以及区分各种事物的,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速和用户需求的提升,色彩渐渐成为导视系统的基本要素,因为它具有能够在众多信息中快速吸引人们注意力,并且准确传达情感和信息的特点,所以才能逐渐在导视系统中变得大众化、普遍化。
夜间出行不同于白天,周边的环境不像白天那样清晰,这就决定了人们夜间出行对信息可见度的需要。夜间活动中的导视系统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会更多一些。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夜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体之间的可视性识别距离。设计者应考虑到人类眼睛的不同感光度对导视标志牌可视距离的影响,然后再进行设计。
人在夜间行进的过程其实就是自身与周边环境最直观的信息交互的过程,在此期间,人会接收到空间区位引导、设施引导、要素引导等信息[8]。研究表明人们对信息的接受86%都是通过视觉完成的,“定位”理论之父艾·里斯觉得尽管语言定位战略获得了成功,但进入心智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文字,而是依靠视觉。在白天人们还可以通过太阳光的照射清楚地识别事物和方位,而在失去了太阳光线的夜晚,则需要灯光或者较高的色彩明度识别视觉方向,此时的导视系统作用比白天大。
美国的拉斯维加斯,由于城市的夜晚环境比白天更加繁华和璀璨,所以又有不夜城之称,这个城市的导视系统也融入了当地的特色。例如,拉斯维加斯一个集餐饮、娱乐、办公为一体的城市广场,其导视系统采用了撞色的配色方案,大胆复古的用色迎合了夜晚热闹的城市氛围。同时,夜晚的灯光本身就是很好的导视设计,能通过不同强度、亮度、色彩的照射为人们提供不同信息。在夜间,公共空间内的导视系统应具有明显的视觉导向性,一般的导视系统是商业区中高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但作为夜间的导视系统,除了需要给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景观外,也需要一些尺寸较小的公共设施、标志等,这可以很好地在夜晚为受众指引方向。夜间导视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人能在光线微弱的环境下识别出导视信息,没有什么比发光的信息更能让人清晰地辨认了。导视系统本身可能并不能发光,但可以通过特殊材料使其发光。也可以利用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通过色彩冷暖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色对比等方式,让导视系统在夜晚的环境下有较高的辨别度。
4 结语
色彩是导视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本文研究夜间导视中色彩部分的意义所在。除了已熟识的导视系统表达,如图形、文字、标志等表现形式外,本文还对夜间昏暗的环境与不同明度的色彩进行了对比,从视觉心理学角度分析了色彩在夜间经济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对导视系统色彩在夜间经济中的识别效率差、色彩用色不够考究等问题加以分析,完善了夜间导视系统,还结合了现实情况,旨在在夜间经济日益发展的环境中突出导视系统色彩的特点,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明确导视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梁.环境心理学语境下的数字化医院导视系统研究[J].包装工装工程,2020,41(14):272-277,388.
[2] 李玲,王秀峰.导视系统分类与构成要素研究[J].艺海,2015(02):79-82.
[3] 胡媛媛,牛夏牧.基于视觉阈值的结构相似度图像质量评价算法[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27(2):185-191.
[4] 于佳佳,伊延波.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形态[J].艺术教育,2010(02):20,22.
[5] 马丽.基于视觉尺度的公共空间设计方法探索——以中华艺术宫的设计实践为例[J].装饰,2013(12):92-93.
[6] 李全顺,彭则一秀.夜间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现代商业,2020(32):80-83.
[7] 汪哲皞,李然.公共空间导视系统中色彩识别效率的应用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08):61-63.
[8] 王磊.基于夜间行为模式下的商业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万云青(197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性文化、视觉传达跨界设计。
池甜甜(1997—),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