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边界感

2021-09-24 03:48
当代工人 2021年18期
关键词:阅览室界限刺猬

时隔3年,我与大学室友萌萌又在单位重逢。几个月前,她毅然辞掉了老家的公务员工作,孤身一人来到我所在的一线城市打拼。得知我現在的公司待遇还不错,便投了简历、参加面试,没想到还真被录用了。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她提出到我家暂住。我想着平时反正也一个人住,怪无聊的,她又是我4年同窗的大学室友,没多想就答应了她。谁承想,自从她住到我家后,我的生活就彻底乱了!每天下班后,她就往沙发上一躺,什么都不干,我则一个人做饭、刷碗、打扫卫生,像个保姆一样伺候她。更过分的是,我放在冰箱里的水果、零食、面膜,她想吃就吃、想用就用,从来都不过问我的意见,更没有和我一起分担日常水电开销的想法。

每当她觉察到我的不满,就会嬉皮笑脸地说:“你看我们两个是大学室友,又是同事,就冲这缘分、这感情,还分什么彼此呢!”好几次,我都想破口大骂,把她轰出去,但又真的说不出口,确实也是很多年的友情了。我只能暗暗和自己较劲,这样的生活真的好累呀!

霁茜

聂宏斌心理咨询师

看完你的描述,我想起这样一则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两只刺猬因耐不住刺骨的寒风,便想挤到一起取暖,但刚抱到一起就立马推开了,因为各自身上的尖刺刺痛了对方。没过一会儿,御寒的本能促使它们又抱到了一起,又因疼痛再次分开。就这样,几番折腾后,它们终于找到了相隔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了最大的温暖。

我们所处的人际关系网中,每一段关系就如同这两只抱团取暖的刺猬,交往过深势必会刺痛对方,但距离太远又不会温暖彼此。刺猬身上的尖刺,实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边界。只有边界清晰,才能找到亲密关系中最合适的距离,进而让我们不被外界伤害的同时,也不会伤害到别人,如此才能维持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刚刚开门的阅览室,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会拿把椅子坐在那位读者旁边。实验共进行了80余次,结果表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里,没有一个人能忍受另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这个实验就很好地印证了,人的“自我边界”意识。

很显然,你与萌萌相处的这段时间,两个人抱得太紧了,已经被对方身上的刺刺痛了。虽然你们曾是大学室友,现在又是同事,但还是要保持朋友间应有的距离。在这个问题上你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在萌萌入住前,你就应该就家务活儿、日常开销、生活习惯等事务与她做好协商,让她能够了解你心理边界的位置,找到两个人心理边界的平衡点,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一系列的烦心事。

至于心理边界是如何产生的,从人格发展的过程来看,界限的基础是母婴依恋关系。通常情况下,0-6个月是婴儿与母亲的共生阶段,婴儿认为自己与母亲是一体的。从6个月开始,婴儿便会进入个体化阶段,界限感就慢慢发展出来。

在安全型依恋的养育环境中,3岁左右的孩子就已经能发展出非常好的界限感,独立性促使其需要更多独处的空间及权利。反之,当婴儿在不安全型依恋环境中长大时,入侵边界的行为会损害其自主性。长大后,这样的人在人际互动时就很容易越界。

那么,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设立界限呢?

首先,合理降低自我形象目标。所谓自我形象目标,是指个体想展示给外界的优秀品质。倘若一味地想在他人面前凸显自己的品格,自然就无暇顾及自身感受。最终,委曲求全后,内心的自我矛盾不断被激发。

其次,试着列出自己的底线清单。通过列清单的方式,让自己清晰哪些事是你确定不喜欢、不能接受的,进而帮助自己建立拒绝的勇气。

最后,要学会尊重彼此的界限。就如同那两只刺猬一样,只有找到最佳距离,才能让一段关系得以长久。

猜你喜欢
阅览室界限刺猬
间隙
过去
破次元
高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及管理浅探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功能及管理研究
材料作文“界限”导写
面包圈
小侦探与艺术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