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龙
作为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我国猪肉消费量已经占到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巨大的市场利益面前,瘦肉精的违法使用、抗生素的滥用、重金属的污染等等,让猪肉质量受到很大的威胁,同时也成了猪粪便污染的主要原因。
畜禽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促成了整个养殖产业的大爆发,与此同时,养殖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在生猪养殖方面,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只有通过科学、健康的养殖方式,管好‘猪屁股,养猪才有前途。”印遇龙说。
他认为,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种养结合模式,能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粪污处理是种养结合的关键!”印遇龙提出,将养猪粪污收集起来,处理成有机肥灌溉农作物,变废为宝,反哺农业。例如,利用猪粪制造的有机肥灌溉桑树,再用种植出来的桑叶养猪。
“生态养殖,要从猪嘴巴到猪屁股进行全程管控。”为了给猪增加营养,有些商家会在猪饲料里添加劣质石粉,导致猪肉重金属超标,同时使猪粪便含有大量重金属,导致土壤板结。印遇龙团队研发的高效环保安全猪饲料生产技术解决了畜禽养殖中滥用抗生素和高铜高锌等重金属的难题。他认为,管好“猪嘴巴”,应采用顺应动植物生长规律的生态立体养殖模式,使用配合饲料,多用青绿饲料,使用微生物制剂,少用或不用抗生素。
对于如何打造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印遇龙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食物链和营养级的量比关系,采取“果菜茶—沼”等组合型生猪生产种养循环模式,合理布局调整建设大中型农牧场。难以达到种养平衡的丘陵地区,利用水、土、阳光和草地等自然资源,发展天人合一的农户和小规模生态立体养殖。
大力发展果菜、牧草、饲用植物等非常规饲料。开展饲用植物干粉及其提取物在不同阶段猪饲料中的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初步打造饲用植物生态猪产业链,提高饲粮營养素利用效率,解决好人畜争粮问题。
推进生猪生产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配备相应设施,将生猪粪污、病死猪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制作有机肥。选择养殖密集区域的县,利用生猪出口的粪污等有机废弃物,采用生态集成技术,建设大型区域性污染生态养殖工程。所有新建养殖场强制性采用源头减排技术,确保在源头减少80%以上污水;已建养殖场进行逐步改造,保障只有粪、尿而没有污水的排放。树立使用沼气等废弃物循环利用典型,推进农村新能源革命。建立粪肥交易系统,采取PPP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农民评议的“抽粪合作社”,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建立“收集—转化—利用”三级网络体系,引导农民在环保中长期受益。
成立全国推进生态养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相关利益单位,宣传各类政策、标准和技术等,发布在线监控情况,建立生猪生产利益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