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支撑。截至202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71.25%,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但还不是农机强国。
对于现代农业发展而言,农业机械化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季节性、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采用机械化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此外,农业机械化还具有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水平,保证粮食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提高国家农业竞争力,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重要支撑等作用。农业机械化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我国水稻的自给率达到了95%以上,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罗锡文看来,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还有很多短板和薄弱环节,在很多地方无机可用和无好机可用的现象还存在。”
从农作物的角度来讲,虽然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已经比较高了,但像枸杞、杨梅、苹果等还是靠手工采摘,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从区域而言,平原地区的机械化程度远远高于丘陵地区。
同时,我国农业机械化还有很多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有些甚至是“卡脖子”技术,如农机领域的高压共轨技术和自動换挡技术等,目前我国80%的高压共轨技术和产品都依靠国外。
此外,智能化水平不高、农艺和农机结合不紧密、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也影响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01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十周年座谈会上,时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提出,农业机械化发展要实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全程,即机械化生产要贯穿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全面,是机械化要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所有领域,要覆盖平原地区和丘陵地区。
如何从农机大国向农机强国迈进,罗锡文认为,首先要努力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发展和信息化发展要同步推进,在推进机械化的同时大力推进信息化,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水平。
其次,农业机械化要和经营规模相适应。美国地块大,所以农业生产以大型农机为主,欧洲地块比较小,以中型农机为主,日本地块小,以小型农机为主。在我国,针对不同经营规模、不同地块大小以及不同的种植制度,需要研制不同类型的农业机械与之相匹配。
再次,要完善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通过短改长、弯改直、坡改平,将小地块整合成适度规模的大地块,提高机械作业效率。
此外,加强农艺农机融合,提升科技创新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撑作用,培养更多爱农懂农的农业科技人才,也是推进农机大国向农机强国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