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兴华
提起钢铁,人们的固有印象大概是这样:产业落后、产能过剩、污染严重、业态传统。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节能减排等环保政策的颁布施行,钢铁行业正在发生颠覆性转变,钢铁企业正在积极适应新时代的产业发展需求。
曾经,钢铁行业的参与者几乎99%都是国有企业;如今,民营企业的占比已经超过60%。这其中就有丁立国执掌的德龙钢铁。
“放眼全球,我国的钢铁行业是最具竞争力、环保标准最高的。我国对钢铁的环保要求不但比日韩高,而且超过了欧洲标准”,德龙集团、新天钢董事长丁立国告诉《英才》记者。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聚焦钢铁实业29年,丁立国将德龙从差点被勒令搬迁的钢铁小厂,打造为国内首家在生产钢铁企业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世界环保标杆。
2019年,他带领德龙破釜沉舟参与千亿规模渤钢混改,接盘“渤钢系”中钢铁资产,接收4万多名在册职工,成就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国企混改案例,开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
德龙能成为中国第一批绿色工厂、全国首家在产钢企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离不开坚持与投入,离不开担当与责任,更离不开冒险与匠心,而这也是丁立国一直坚守的企业家精神。
去年9月,德龙钢铁文化园顺利通过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成为全国首家在产钢铁企业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三种类型博物馆为载体,以33个钢铁景点为依托,以5项世界之最为特色,全方位展现钢铁文化,为游客打造了了解钢铁文化的立体窗口。
2012年前后,河北省的雾霾问题突出,钢厂首当其冲面临淘汰、拆除的困境。“但是我们当地已经投了上百亿了,有几千人在此就业。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去德国及世界其他国家考察当地的企业,争取了自改的机会。”现在,经过这几年几十亿的投资,曾经的“污染源”变成了4A级景区,今年接待游客预计20万人次。
丁立国表示,“碳中和”“碳达峰”的到来令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目前,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5%,比例很高,在环保这方面面临极大挑战,钢铁企业必须主动迎接环保挑战,提升技术水平,推进低碳、零碳转型,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在环保治理上,德龙钢铁已达到世界钢铁企业一流水平,成为了全国公认的标杆。但是,德龙钢铁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洁净钢厂、行业内永久性标杆企业”。要做“永久性标杆”,就要永久投入。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仅邢台德龙钢铁一家子公司在环保改造上的投资已达55亿元(含今年计划投入),吨钢环保投入达到300多元,处于行业最高水平。实施上百项环保深度治理项目,使各工序污染物实际排放数值远低于国家和河北省特别排放限值。
丁立国认为,钢铁企业不做好环保,是没有生存之路的,因此混改后的新天钢集团先知先觉首先加大环保投入,实现了超低排放的先期目标。他计划,2021年的投资60亿元,较去年翻倍,争取两三年内达到德龙钢铁的4A级旅游景区水平。
“我考察了韩国、美国、日本优秀钢铁企业的环保做法。德龙工厂边上租了2000亩地,引进专门种植吸收重金属的树;研究不用煤发电,用高温高压把所有的煤气蒸汽全部回收,自发电率达到了70%。在工厂生产年耗电十几亿度的情况下,每年可以节省2亿-3亿。而且烟尘、灰尘也全部回收了,运输车辆没有一辆车是烧柴油的,全是采用LNG、电动等新能源车辆。”
现在,“环保A类+4A级景区”的“双A”标准被行业内称为“德龙模式”,在全球也是独家。让员工在这样的园区里工作,充分体现了对员工的一种尊重和人文关怀。
丁立国表示,通过投资升级来改善工厂环境问题,收获很大。一直坚持的环保绿色发展路线也为参与渤钢混改带来了较大的优势。“我们把环保做到极致来赢得政府认可”。
曾有报道称,丁立国的初心是要把德龙打造成“中国的米塔尔”,但他似乎更愿意把自己定位成“做实业的”。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一件事,一輩子,一直做,一定成。”
自1992年成立以来,德龙集团就坚持把钢铁作为核心业务。“只有把我们的主业做专做精,才能真正地成长壮大。”丁立国说。也正是因为德龙钢铁集团在钢铁行业里深耕多年积累下的口碑和经验,才让德龙钢铁集团能够从参与竞争渤海钢铁集团混改的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实现“弯道超车”。
“从投资角度,可能会寻找好的行业、在好的阶段的企业去进行投资。作为做实业的企业家,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丁立国说。
丁立国坦言,钢铁作为高耗能、高污染、增长有限的传统行业,要深耕其中实属不易。在经营德龙的过程中,丁立国经历了很多艰难,无论是把德龙打造成为国内首个在产钢企4A级旅游景区,还是承接天津渤钢的千亿债务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到带领企业走出国门,进军 “一带一路”国家,每一步都步履维艰。过程中也不乏“赚快钱”的诱惑,比如地产、多元化投资等。但是凭借对钢铁行业的坚守以及“从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思索与求变,丁立国不仅使德龙生存了下来,更使其变成了环保公益与企业利润共同增长的行业标杆。
2020年,丁立国步入五十知天命之年。这一年,除了新天钢在重组后扭亏为盈业绩向好外,他治下的德龙钢铁与新天钢钢产量合计达3000万吨,位列国内钢铁行列第八位,民营钢企第三位。
2019年,丁立国主导德龙钢铁重组曾经的世界500强企业渤海钢铁集团。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国企混改案例之一,涉及2000万吨的钢铁产能、3000亿元的负债、1300亿元的资产、7万多名员工、107家金融机构。短短几个月,重组后成立的新天钢集团即扭亏为盈。丁立国表示,之所以只接手渤钢系钢铁资产而未触及非钢资产,“也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我是炼钢的,不是来做资本运营的”。
2020年度新天钢实现工业总产值 862亿元,营业收入815亿元,资产总额847亿元,利润总额0.3 亿元,实现税金15 亿元,混改以来,职工收入增长 30%。新天钢集团披露显示,集团2020年完成铁产量1713万吨、钢产量1994万吨、材产量602万吨。德龙钢铁方面,2020年铁、钢、材产量分别为692万吨、960万吨、908万吨。丁立国治下的德龙与新天钢2020年钢产量合计约为2954万吨,在国内钢铁行业中位列第八,排在建龙与沙钢两家民营钢企之后。新天钢集团在混改元年即位列2020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01名,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53名。
丁立国判断,未来的十年更是钢铁这个行业的黄金十年,对此他充满信心。“退休的事跟我没什么关系,养老跟我更没关系,我虽然从事传统行业,我还准备再干30年,炼钢60年”,他说。
同时,丁立国并不否认钢铁行业的强周期性所带来的经营压力和挑战,但“应对周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好心态的准备和具体的措施”。
近年來,国内钢铁行业正加快兼并整合,近期沙钢集团拟混改安钢集团、鞍钢集团拟重组本钢集团的消息先后传出。丁立国去年11月在一次演讲中提到钢铁行业格局时表示,目前钢铁行业中民企占比已提升至60%,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民企参与部分国企改革,如渤钢、东北特钢等,提高了民营企业规模。至于钢铁企业的未来格局,丁立国表示将会有3-4家8000万吨级特大型行业引领企业,6-8家4000万吨级专业化行业引领型企业,大型区域性主导型企业以及中小型区域性配套型企业。
在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行业背景下,丁立国将发展方向瞄准了海外。在丁立国看来,中国钢铁行业作为优势行业,具备“走出去”的实力。国家大力号召“一带一路”协同发展,中国钢铁具备“走出去”的环境条件。德龙集团董事长丁立国对“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的信心十分坚定。
今天的中国钢铁市场可能已经变成了存量整合的市场,但是中国以外的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他看来,早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钢铁公司,就是没有抓住中国这个增量市场的机会。但今天中国的钢铁公司,是有可能抓住其他国家的增长机会的。所以,他就很坚定地要走出去,现在印度尼西亚投资了一个很大的钢铁项目。
去年丁立国参加活动时曾回答媒体提问表示,要做全球化企业,虽然目前海外收入占比不是很高,“但是你五年后再问我,海外的收入一定会达到50%”。 也正是基于对海外市场的审慎分析,德龙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布局。
他算了笔账,东南亚6亿人,目前的钢铁产能是1000万吨;中国的河南省有1亿人,钢铁产能是6000万吨;然后京津冀地区有1.2亿人,钢铁产能是2亿吨。所以,这里面有很大的增长机会。用他的话说就是:换个地方干老事儿,到增量市场去拓展自己熟悉的行业。他到印尼去,规划建立一个2000万吨的钢铁项目,一起步就是印尼最大的钢铁工厂。到2021年底,会是整个东南亚最大的钢铁厂,这个项目将来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工厂。
在丁立国看来,企业家一定是市场选出来的。“理想不改、创新不止、事业向善、惟有奋斗”是丁立国提出的价值理念,其理想不是“多赚钱、赚多钱”,而是“多炼钢、炼好钢”。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清晰定位,静定专精,守一不移。”丁立国强调了自己从事钢铁行业29年来的信念,他说:“我很荣幸把这个信念坚守了29年,我相信还可以坚守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