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疫情 中国经验彰显创新底色

2021-09-24 06:08:28蒋向利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医药新冠肺炎

◎ 本刊记者 蒋向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世界人民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国外却处于快速蔓延期,疫情防控依然任重道远,不容懈怠。中国在继续做好国内防控的同时,也积极与国际社会分享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积极发现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并隔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中国的策略是——积极发现病例,找出密切接触者,对其进行隔离,同时根据风险大小取消限制措施。在政府敦促人们放弃旅行计划,以及地方政府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后,中国的全国旅客发送量同比显著下降。中国的公共卫生措施以及公众的自觉,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对政府高度信任,这些因素为有效控制住疫情作出了贡献。其在公共卫生方面中国有很多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经验。

中国有哪些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举措可以在国际上分享、哪些可以为今后的传染病疫情救治提供经验?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工作中,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提出了“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策略,同时提出了“四集中”的救治原则,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

第一时间报告疫情,全面整体统筹展开疫情防控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湖北省武汉市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国第一时间报告疫情,迅速采取行动,开展病因学和流行病学调查,阻断疫情蔓延。及时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等国家通报疫情信息,向世界公布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武汉地区出现局部社区传播和聚集性病例,其他地区开始出现武汉关联确诊病例,中国全面展开疫情防控。

当全国新增确诊病例快速增加、防控形势异常严峻之际,中国采取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一招:坚决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全面打响。中共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中央指导组。国务院先后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全国集中资源和力量驰援湖北省和武汉市。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全国疫情防控正式展开,疫情蔓延势头初步遏制。

疫情初期,在中共中央领导指挥下,中国开展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医疗支援行动,调动全国医疗资源和力量,全力支持湖北省和武汉市医疗救治。畅通供应链条和物流渠道,建立联保联供协作机制,源源不断地把全国支援物资运送到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组织动员所联系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城乡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纷纷捐款捐物、献出爱心。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加强捐赠资金和物资的调配和拨付,将捐赠款物重点投向疫情严重地区。大规模、强有力的医疗支援行动,极大缓解了重灾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压力。

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解除,武汉市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境内疫情零星散发,境外疫情快速扩散蔓延,境外输入病例造成关联病例传播。

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后,中共中央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复工复产重大决策。同时,中共中央把握疫情形势发展变化,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巩固深化国内疫情防控成效,及时处置聚集性疫情,分类推动复工复产,关心关爱境外中国公民。

当境内疫情呈零星散发状态、局部地区出现散发病例引起的聚集性疫情、境外输入病例基本得到控制的时候,疫情积极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中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联络组,继续加强疫情防控。

总之,面对突发疫情侵袭,中国政府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建立了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地方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指挥体系,构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全民参与的严密防控体系,牢牢守住社区基础防线,实施分级、分类、动态精准防控,加强普法宣传并引导公众依法行事,前所未有地采取大规模隔离措施和调集全国资源开展大规模医疗救治,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重症救治,对轻症患者及早干预治疗,及时预拨疫情防控资金以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不遗漏每个感染者,不放弃一位病患,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和医务人员防护,加快推进药物、疫苗、新型检测试剂等研发和应用,坚持科研攻关和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疫情趋势研判和寻找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以避免社会公众恐慌,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第一时间分离出病毒毒株并向世卫组织共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疫情发生之后,中国科技界第一时间分离鉴定出病毒毒株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共享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全球科学家展开药物、疫苗、诊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逐步深化对新冠病毒致病机制和传播规律的认识,为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药物方面,则迅速筛选评价了氯喹、法匹拉韦、托珠单抗和一批中药方剂、中成药等有效治疗药物,以及恢复期血浆治疗、干细胞治疗、人工肝治疗等疗法,建立了适合不同阶段患者的治疗方案;短时间内建立形成了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相配套的检测技术体系,不断提高灵敏度和便捷化;五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究,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迅速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西医结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的“中国方案”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融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整体医学。翻阅历史,每当遇到重大疫病事件,人们都会向中医药寻求解决办法。在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古老的中医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4900多名中医药人驰援湖北,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用疗效说话。有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

中央指导组中医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说:“与非典时中医药后半程介入不同,此次中医药从过去的参与者变成和西医并肩战斗的主力军。过去中医只是参加会诊,而这次早期成建制介入,组建中医病区,有一大批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救治,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疫情暴发初期,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专门设立中医药专班,统筹推进中医药疫情防治重点科研攻关工作和中长期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控机制的建立,中医药专班由中国工程院李晓红院长牵头总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力配合,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联合组成。中医药专班下设了专家组,专家组由两院院士、国医大师、中医医学专家、药学专家共同组成,专班还下设了临床救治、机理研究、方药筛选和体系建设四个任务组,共同来落实相关任务。

“大疫出良药”“大疫出良方”,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经验总结。此次疫情也不例外。在紧张的临床救治基础上,专家组还同时开展科研攻关,研发出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中医药“三药三方”,作用突出。

“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张伯礼介绍,这三种药物都是前期经过审批上市的老药,事实证明,金花清感颗粒和连花清瘟胶囊对治疗轻症患者很有效,一是确诊病人痊愈时间短,二是轻症患者变成重症的几率低;而血必净注射液可以促进炎症因子的消除,主要用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早期和中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出院率,减少重型向危重型转化的概率。“三方”则是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三个方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介绍,清肺排毒方是国家诊疗方案中推荐的通用方剂,它来源于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以及小柴胡汤、五苓散等,在阻断轻型、普通型向重型和危重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断更新诊疗方案并主动分享防疫经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显示,我国先后制修订7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其中,最新的第七版诊疗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内容,目前已被多个国家借鉴采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不断更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旨在有效降低病亡率。短短两个月内,诊疗方案7次更新,在疾病传播途径、临床表现、治疗手段等多个方面不断细化完善,显著提高我国患者救治水平。

抗击疫情过程中,诊疗方案为何不断更新?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强调降两率:一是发病率,二是病亡率。而病亡率的降低有赖于临床医疗救治,因此迅速更新诊疗方案非常必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希望把所有临床经验,包括新药物的使用疗效及时在诊疗方案中体现,指导临床实践。诊疗方案的迅速更新加深了医生对疾病的认知。专家组通过病例研判等方式把很多新的救治理念加入到诊疗方案中。

诊疗方案的更新还完善了临床救治环节。王贵强介绍,在治疗策略方面,早期的诊疗方案推荐一些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用于临床救治,之后又明确恢复期血浆治疗可作为治疗策略。在重症患者救治方面,随着诊疗方案的更新,不断加入如何使用呼吸机、ECMO等细化措施,大大提升救治成功率。诊疗方案包含着政府对疫情发展的精确研判、果断行动决心以及战胜疫情的信心。诊疗方案的不断更新体现了政府对医疗救治的不懈探索,也见证了我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每一个坚定脚步。

开展国际科研交流合作,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

加强同世界卫生组织沟通交流,同有关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开展科研交流与合作,共享科研数据信息,共同研究防控和救治策略。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联合搭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供全球科研人员发布成果、参与研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上合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专家组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医院新冠肺炎视频诊断会议”,指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和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开展“中医药抗疫全球直播”“国际抗疫专家大讲堂”等活动。中国科学院发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资源库”,建成“新型冠状病毒国家科技资源服务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文献共享平台”,3个平台为全球超过37万用户提供近4800万次下载、浏览和检索服务。建立国际合作专家库,同有关国家开展疫苗研发、药品研发等合作。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作用,推动成员之间就新冠病毒研究和新冠肺炎治疗开展科技合作。中国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科学家在《柳叶刀》《科学》《自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数十篇高水平论文,及时发布新冠肺炎首批患者临床特征描述、人际传播风险、方舱医院经验、药物研发进展、疫苗动物实验结果等研究成果。同有关国家、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等开展科研合作,加快推进疫苗研发和药物临床试验。

向全球80多个国家提供紧急援助

就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出现胜利曙光之时,疫情在多国暴发蔓延,目前欧洲仍然是全球疫情大流行的中心,美国形势严峻,亚洲国家疫情不容乐观,非洲存在蔓延的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以武汉为中心的各定点医院收治了大量患者,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在国外疫情快速蔓延之际,中国主动分享了防治新冠肺炎的中国经验。国家卫健委汇编了最新的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等一整套技术文件,将其及时分享给了全球180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助力维护全球卫生安全。同时,组织专家深入开展技术交流。此前,国家卫健委和世卫组织共同举办了“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全球77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代表参会,10万余人在线观看。还专门建立了疫情防控和临床诊治领域的在线“知识中心”和国际合作专家库,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近30场技术交流会议。

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期,曾收到国际社会提供的大量援助。170多个国家领导人、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向我国领导人表示支持和慰问,79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为中国人民抗疫斗争提供了大量援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中国政府目前已经宣布向80多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同时向世卫组织提供了2000万美元捐款,支持其开展抗疫国际合作。中国的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机构也向疫情严重国家施以援手。

此外,中国还派遣了防疫医疗卫生专家组赴相关国家提供援助。目前,已经向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等国家派遣专家组,正在筹备向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派遣专家组。此外,还指导长期派驻在56个国家的援外医疗队,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协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向驻在国的民众和华人华侨提供技术咨询和健康教育,举办线上线下培训200多场。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全球传播蔓延,国际社会将会面对更加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疫情防控战,事关人类前途命运。全世界人民只要心怀希望,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目标一致、团结前行,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及各种困难和挑战,让世界恢复宁静祥和、繁荣美好。

猜你喜欢
中医药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38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认识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