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舜伊 ,袁纯红
(1.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302;2.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所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巴豆属(Croton)是大戟科一个大属,全球约1300 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约有21 种,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区[1-2]。在民间巴豆属植物的应用非常广泛,其枝叶、根、茎均可入药,味辛,性热,大毒。归胃、大肠、肺经。因其具有通经止痛、消炎退热、祛风活络的功效,多用于骨折、跌打损伤、各种疼痛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但巴豆属植物在临床入药时需谨慎,因为部分巴豆属植物具有毒性,如巴豆、毛叶巴豆等[3]。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属植物具有抗癌活性,这对癌症的治疗和发病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对该属植物中的活性成分研究的兴趣。其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许多结构独特和新颖的二萜类成分。此前已有几篇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综述报道[4-6]。2019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巴豆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迅速,不断有新化合物和新骨架被发现。为此,本文就近年巴豆属植物中的二萜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
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1-38)是巴豆属植物中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类二萜。该类化合物以萘环为母核结构,C-12位上常连有呋喃环,C-9位的立体构型用来区分克罗烷型和新克罗烷型二萜,克罗烷型二萜的C-9位为R型,而新克罗烷型二萜的C-9位为S型。
表1 巴豆属植物中克罗烷型二萜成分Table 1 Clerod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图1 巴豆属植物中克罗烷型二萜成分Fig.1 Clerod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哈立烷型二萜(化合物39-56)是巴豆属植物中发现较少的一类二萜。该类化合物属于双环二萜,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认为是半日花烷型骨架中的C-20的甲基从C-10位重排到C-9位。
表2 巴豆属植物中哈立烷型二萜成分Table 2 Halim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图2 巴豆属植物中哈立烷型二萜成分Fig.2 Halim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57-69)是巴豆属植物中比较丰富的二萜类化合物,该类型为四环二萜,各化合物的结构差别主要在于含氧基团的取代情况不同。该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对各类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图3 巴豆属植物中贝壳杉烷型二萜成分Fig.3 Kaur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西松烷型二萜(化合物70-79)是巴豆属植物中发现的较少一类二萜。该类二萜化合物的特点是一个14元环与一个环丙烷骈合在一起而形成。
有11 个松香烷型二萜(化合物80-90)从Croton mubango叶中分离得到。该类二萜为三环二萜,它的基本骨架为氢化菲,C-4位存在一个偕二甲基,C-10位为一个甲基,C-13位同时有一个异丙基。
巴豆烷型二萜(化合物91-102)是巴豆属植物中数量较多的多环二萜化合物,也是大戟科特征性二萜成分。该类化合物是由一个五元环,一个七元环,一个六元环以及一个三元环骈合在一起而形成。
表4 巴豆属植物中西松烷型二萜成分Table 4 Casb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图4 巴豆属植物中西松烷型二萜成分Fig.4 Casb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表5 巴豆属植物中松香烷型二萜成分Table 5 Abiet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表6 巴豆属植物中巴豆烷型二萜成分Table 6 Tigli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图5 巴豆属植物中松香烷型二萜成分Fig.5 Abiet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图6 巴豆属植物中巴豆烷型二萜成分Fig.6 Tigli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异右松脂烷型二萜(化合物103-104)在巴豆属植物中相对较少。该类二萜为三环二萜,C-3 位常常被氧化成羟基和羰基,C-15(16)位为碳碳双键。
表7 巴豆属植物中异右松脂烷型二萜成分Table 7 Isopimar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图7 巴豆属植物中异右松脂烷型二萜成分Fig.7 Isopimarane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Trachylobane 型二萜(化合物105)在巴豆属植物中数量较少。该类二萜为五环二萜,由三个六元环,一个五元环和一个三元环骈合在一起而形成。化合物106结构很新颖,具有6/7/6/5四环骨架结构。无环二萜(化合物107)在巴豆属中极为罕见。
表8 巴豆属植物中trachylobane型和其他类型二萜成分Table 8 Trachylobane and other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图8 巴豆属植物中trachylobane型和其他类型二萜成分Fig.8 Trachylobane and other type diterpenoi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Croton
Wang 等从C. crassifolius分离得到的二萜cro⁃halifurane B(40)和crassifolin N 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 释放具有中等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7.2± 1.3 和23.7± 1.4 μmol/L[20]。Zhang 等从C.crassifolius分离得到的差向异构体 二 萜 3S-methoxyl-teucvin(1)和 3R-methoxylteucvin(2)具有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 0.82 和 0.54 μmol/L[7]。 Li 等 发 现 二 萜 6S-crotoeurin C(4)和crotoeurin C 能够抑制 LPS 诱导的 RAW264.7 细胞NO 释放,IC50值分别为 1.2 和 1.6 μmol/L[8]。Queiroz等测定了C.floribundus中的5个二萜的抗炎活性,研究表明,croflorins A-D(7-10)和3α-hydroxy-5,10-didehydrochiliolide 具有抑制LPS 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 产生,其IC50值分别为28.52 ± 2.21、40.26± 2.79、25.47 ± 2.16、35.78 ± 2.93 和 40.58 ± 4.78 μmol/L[10]。Somteds等发现crotonolide K(36)、furocr⁃otinsulolide A acetate(37)、15,16-epoxy-3β-hy⁃droxy-5(10),13(16),14-ent-halimatriene-17,(12S)-olide、crotonolide F 和 3β,4β:15,16-diepoxy-13(16),14-clerodadiene 具 有 抑 制 LPS 诱 导 的RAW264.7 细胞的 NO 产生,其 IC50值范围为(31.99~ 48.85)μmol/L,其抑制活性明显高于标准药物吲哚美辛和地塞米松[19]。Ye等从C.crassifolius分离得到的二萜(3S,4S,6S,8R,9R,12S)-3-acetoxy-18-methoxycarbonyl-6, 19: 15, 16-diepoxy-halim-5(10),13(16),14-triene-20,12-olide(56)对 LPS 诱导的RAW264.7细胞NO 释放具有中等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25.8 ± 0.9 μmol/L[9]。
新化合物crassifolius P(5)和crassifolius Q(17)对A549 和Hela 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20.43±1.18~25.72±1.32)μmol/L。同时,这两种新化合物对正常细胞都显示出低毒性,IC50值高达100 μmol/L[2]。Zou 等研究 发 现 crocleropenes A-B(11-12)对MCF-7肿瘤细胞株具有微弱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5.8和40.2 μmol/L[11]。Fan等从越南巴豆分离得到的crokonoid A(106)对A-549(肺癌)、HL-60(急性白血病)肿瘤细胞株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其 IC50值分别为 1.24 ± 0.56 和 1.92 ± 0.6 μmol/L[21]。Udomthawee 等发现 crotonmekongenin A(67)对 FaDu、HT-29 和 SH-SY5Y 肿瘤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性,其半数有效量(ED50)分别为0.48、0.63 和0.45 μg/mL[22]。Maslovskaya 等发现 EBC-180,EBC-181和EBC-220(75)对HeLa(宫颈癌)细胞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 IC50值为 2.5~8μmol/L[24]。Cui 等从C. damayeshu中分离得到的二萜crodamoid H(100)、crodamoid I(101)和 4α-deoxyphorbol-12-ti⁃glate-13-isobutyrate 对 A-549(肺癌)、HL-60(急性白血病)肿瘤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0.9 ~ 2.4μmol/L,特别是crodamoid H 显示选择性活性,与阿霉素对A549细胞株的活性相当[27]。
Novello 等[13]对从C.echioides分离得到的 6 个克罗烷二萜进行体外抗利什曼原虫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methyl-15,16-epoxy-3,13(16),14-neo-cleroda⁃trien-17,18-dicarboxylate(15)nasimalun B 和 hard⁃wickiic acid methyl esther 具有抗利什曼原虫活性,IC50值 分 别 为 40.0 ± 0.7、10.3 ± 1.3、8.3 ± 2.8 μmol/L。
巴豆属植物种类、分布广、资源丰富,其中许多种在民间具有悠久的用药史,目前仅对其中少数植物进行了深入研究,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还具有很大的空间。同时,该属主要的活性成分为二萜类,药理研究表明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癌和抗炎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天然安全有效的抗癌和抗炎药物具有重要价值。其次,国内外学者对二萜的活性研究较多,但是未见相关构效研究报道,进一步阐明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科研工作者人为的、有目的的进行化学结构改造,为更快地寻找活性单体化合物提供依据,以期为进一步开发新型药物提供先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