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

2021-09-24 01:20张薇琪范抒磊沈艳丽袁蕙芸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家庭医生结果显示

张薇琪,范抒磊,沈艳丽,袁蕙芸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上海 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宣传处,上海 200127)

2011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颁布[1],上海长宁区率先开展家庭医生试点改革,2015年开启“1+1+1”医疗机构组合的签约形式。截至2021年5月19日,上海市累计签约家庭医生超过815万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77%,失能老人签约率超过九成[2],取得明显成效。 2020年5月,《上海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2020版)》提出在“应签尽签”基础上向提质增效,推进分级诊疗转变[3]。本文综合分析居民对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完善制度提供参考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纳入标准为: 18周岁以上辖区内常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调查前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的流动人口;精神状态或语言表达正常;自愿接受调查,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 810份,回收1 795份,回收率99.17%;其中有效问卷1 786份,有效率为99.50%。

1.2 抽样方法2019年2月在上海市区内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确定调查区县,后采用方便抽样在各区社区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员调查前经统一培训。

1.3 统计学方法通过Epidata 3.1进行双数据录入建立数据库,以除非必答题外缺项≥10%的问卷为无效问卷并剔除;使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以是否知晓为因变量(知晓=1,不知晓=0),将多分类变量以哑变量引入模型,采用“Forward:LR法”自变量筛选方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基本人口学特征本次研究调查的1 786名居民中,男、女分别占比38.0%、62.0%;年龄在44岁以下、45~59岁、60~74岁、75岁以上,分别占22.8%、22.5%、37.2%、17.5%;文化程度以高中或中专以下为主,占54.6%;家庭人数以3~4人为主,占50.5%;家庭平均月收入在5 000元及以下、5 001~10 000元占多数,分别为48.9%、42.1%,无5万元以上家庭;家庭每月看病支出500元以下、占44.5%,医疗保险覆盖率较高,97.8%居民有社会医疗保险;签约与未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分别为1 365人、421人,占比76.4%、23.6%。

2.2 签约居民对政策总体知晓度略高于未签约居民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上海家庭医生政策”的知晓度为92.1%。经检验,签约居民对“上海家庭医生政策”知晓度略高于未签约居民(P<0.05)(表1)。

表1 签约与未签约居民对“上海家庭医生政策”知晓度比较

2.3 签约居民对部分具体政策的知晓度高于未签约居民参考《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6]内容,本研究纳入调查的政策内容选择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预约三级医院专家号两项。结果显示,签约居民对该两项政策的知晓度均高于未签约居民(P<0.05)(表2)。

表2 签约与未签约居民对具体优惠政策的知晓度比较

2.4 被调查者对上海家庭医生政策知晓度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平均月收入、医保类型、是否签约是上海家庭医生政策知晓度的影响因素(OR=0.217~1.584)。医保类型和是否签约与知晓度呈负相关(β=-1.526~-0.370),家庭平均月收入与知晓度呈正相关(β=0.460)(表3)。

表3 被调查者对上海家庭医生政策知晓度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2.5 不同特征的调查者知晓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平均月收入、家庭每月看病支出、医保类型不同的被调查者,知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家庭平均月收入2万~5万元(92.7%)、每月看病支出1 001~2 000元(94.0%)、医保类型为上海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组居民(90.7%)的知晓度最高(表4)。

表4 不同特征的被调查者知晓情况比较

3 讨 论

有研究指出,建立和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关键[7]。本文通过分析实证数据结果,从中发现问题并给予建议。

3.1 是否签约和知晓度互为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是否签约为一项重要影响因素,签约居民各项指标的知晓度均高于未签约居民。是否签约和知晓度之间有着强烈的相关关系,应当给予充分的认识和关注。 建议首先加强居民对签约服务内涵、特殊权益及所需承担义务的宣传,扩大影响力,提高签约意愿。其次,建议在宣传上强调签约前后卫生服务上的区别,着重优化居民卫生服务获得感。

3.2 “售后服务”有待加强调查发现,签约居民即便签约仍有不了解政策的情况,与现有的研究结果一致[8]。可能是因前期主要以完成“签约”环节为目标,导致出现“签而不约”、部分服务利用率偏低的状况[9-10]。 建议重视对于服务内容的宣传,设计吸睛的同时突出社区首诊、家庭服务等理念。建议完善反馈机制,切实了解居民想法并积极改变解决,逐步提升居民满意度。

3.3 签约政策解读缺少针对性调查发现,65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愿意相信并接受新闻媒体的宣传,而较为年轻的人群因其身体更为健康、慢性病患病率低等,易产生自我感知偏误、过度自信偏误等,较少主动了解签约,且签约后服务利用率较低。 建议针对青年人群更多使用网络宣传工具,针对老年人群更多是通过医务人员、电视平台等进行宣讲,利用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权威性,解除后顾之忧。

3.4 建议持续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在线健康服务受疫情影响,“直播”成为当前最火的传播途径之一。建议医疗机构可尝试将直播与家庭医生结合。建议医疗机构可尝试将直播与“家庭医生”结合,并开发搭建网络平台,实现线上一站式服务,增强居民的公共服务获得感[11]。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家庭医生结果显示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最严象牙禁售令
家庭医生签约理 想照进现实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三金家庭医生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